协调增长
协调增长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0年内共计72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专利文献13082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理论前沿、决策探索、社会科学等;
协调增长的相关文献由7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亚南、黄思宁、欧阳煌等。
协调增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082篇
占比:99.45%
总计:13154篇
协调增长
-研究学者
- 王亚南
- 黄思宁
- 欧阳煌
- 纪宏
- 郭克莎
- 黄良浩
- 于维清
- 人民银行阿里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
- 何正华
- 傅白水
- 刘世伟
- 卢卫
- 史红亮
- 叶锋
- 吕昌河
- 唐敏
- 唐晨添
- 孙一飞
- 宋恩平
- 宗石平
- 小雪
- 张乐
- 张慧媛
- 张敏
- 张新泽
- 张立球
- 张英
- 张诚彬
- 徐连仲
- 方慧光
- 方斌
- 无1
- 曹建新
- 朱炜
- 朱继龙
- 李丹
- 李刚峰
- 李勇
- 李生良
- 李红忠
- 李辉
- 杨亚强
- 杨得前
- 杨怀元
- 杨梅
- 林其屏
- 段瑞君
- 沈光波
- 沐玉涵
- 潘武军
-
-
唐晨添;
缪辉;
孙一飞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正在实现整体崛起,不仅体现在重庆、成都这些基础较好的特大城市迅速跻身于新一线城市前列,更体现在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状态的贵州、云南、西藏实现了超常规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和理论研究开启了历史新征程,回顾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针对区域协调发展,将新时期区域经济增长的综合水平提升至新高度.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就要全面整合常规化经济运营管理要素,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提高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性,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对于全面协调增长区域经济的方式,则需要科学的指导和理性的发展.
-
-
-
郭丽芳
-
-
摘要: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国升级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然而,根据WIOD最新的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行业均出现了平均工资年均增速超过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的情形.因此,要实现二者的协调增长,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技术升级.对此,可考虑从需求着眼实现更高的增加值,促进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更快地提升,进而实现二者同步提高.未来需要提高最终消费支出在整个最终需求中的比重.
-
-
李红忠
-
-
摘要:
应用本文所采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各自得出在20世纪前十年内我国四大主要地区和其中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依据这些数据就能够研究其变化趋势和相关的特征.[1]就整体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准大体上已步入中高段层次.从宏观把握,我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弱.另外,在我国的31个省市区中,广西、天津、黑龙江、江苏、湖北、安徽几个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下滑的现象,剩余的25个省市区反而有所上升.
-
-
-
-
-
-
-
沐玉涵
-
-
摘要:
国家的基本收入主要是通过税收来实现的,税收的多少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这也是税收和经济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有着飞速的发展,但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相应的调整税收.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对税收的条件和规则进行完善,加强对税收的监管,这样才能保证税收的合理性,协调经济增长和税收之间的矛盾.本文就江苏的税收和经济增长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