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栈
协议栈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1236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邮电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8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29537篇;相关期刊290种,包括广东通信技术、数据通信、通信世界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第十三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 、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系统分会2013年第二十三届信息交流大会等;协议栈的相关文献由2306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文、鲍峰、王劲林等。
协议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537篇
占比:97.89%
总计:30175篇
协议栈
-研究学者
- 李小文
- 鲍峰
- 王劲林
- 程杜勇
- 文刘飞
- 叶晓舟
- 张宏科
- 张平
- 张武
- 李永合
- 李鹏
- 王玮
- 石晶林
- 赵春泽
- 张健
- 张涛
- 张淑芳
- 曹裕昌
- 胡青
- 冯志勇
- 冯志峰
- 冯璐
- 吴祖民
- 张伟
- 张建东
- 张泳彬
- 彭程晖
- 戴芬
- 曾学文
- 朱晓东
- 朱有文
- 李寿康
- 李岩
- 李松泽
- 李涛
- 李满玲
- 李贵勇
- 李铮
- 杨磊
- 林涛
- 林茂
- 武晓华
- 段红光
- 焦进星
- 王亮
- 王军
- 王勇
- 罗向征
- 胡事民
- 袁明
-
-
韦福鹤;
朱珠;
曾艳文;
刘守印
-
-
摘要:
LoRaWAN作为低功耗广域网中广泛使用的协议之一,对其物理层和链路层的研究已日趋完善,与之相比,关于协议栈系统架构的研究较少,并且开源的LoRaWAN协议栈无法适应多种多样的应用场景,不利于LoRaWAN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文章以LoRaWAN标准协议族和开源协议栈为基础,分析了协议栈的核心结构与层间接口,并总结出其中主要构件的具体工作流程。文章旨在通过对LoRaWAN协议栈系统架构的分析,阐明其部署过程中应实现的接口功能与基本结构,为开发适配于不同应用场景的LoRaWAN协议栈提供参考。
-
-
郭星;
刘建蓓;
张志伟;
惠飞;
杜绎如;
阮仕峰;
唐书宇
-
-
摘要:
目前推出的V2X通信技术相关标准中存在技术要求细节不够明确等问题,导致车联网通信终端产品存在差异,通信协议栈之间不能实现全面互联互通.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LTE-V2X协议栈的性能要求及总体分层,提出了LTE-V2X协议栈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并完善协议栈各层设计细节,完成消息数据填充与编解码、构建各层数据帧并设计逐层封装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真实道路场景对协议栈进行通信性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协议栈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协议栈顶层应用规范.
-
-
徐平江;
曹国顺;
卢玉华;
付青琴
-
-
摘要:
为了解决安全芯片在不同设备上的互联互通问题,提出了一种芯片通用中间件的模型。该模型由访问服务层、芯片通用接口层、设备访问层及可信信道构成。其中服务访问层提供应用相关服务,芯片通用接口层提供安全芯片访问服务,设备访问层完成芯片物理驱动。根据这些组件分布的不同位置结合组件间通信的可信信道,提出了6种芯片应用协议栈模型,并讨论了这些协议栈的适用范围,为实现安全芯片的跨领域应用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
-
陆浩维;
姜文淇;
李中伟;
谭凯
-
-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作为物联网技术的承载实体,可对所处环境进行监控、评估与检测。由于WSN使用的节点硬件资源有限,且无线通信方式相比有线通信私密性较差,因此WSN的安全问题是时下研究热点。该文在分析WSN技术特点基础上,分析了WSN相关安全威胁;依据WSN协议栈模型深入分析了各层攻击技术及其原理。通过分析WSN攻击技术,有助于挖掘WSN未知漏洞,提高WSN安全防护能力。
-
-
肖正杰;
张亮;
孙迪
-
-
摘要:
概述5G-R的标准进展,简要地对5G-R与GSM-R调度通信系统进行分析,围绕5G-R语音调度通信系统,从系统架构、协议栈、技术实现和性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5G-R语音调度通信系统通过采用5G和MCPTT等关键技术,将实现端到端的全IP通信、网络与业务的解耦,灵活适配未来铁路调度通信需要。
-
-
赵喆;
王菲;
杨立;
谢峰
-
-
摘要:
从2G到5G移动通信系统,协议栈架构变化主要从成本、性能的角度进行功能拆分和重组,较少考虑不同场景需求引入的变化。基于未来通感算智等新业务融合的趋势,需针对新业务新场景在架构层面做原生的设计,移动系统将从管道单一角色转变到综合业务一体化处理角色。系统梳理了5G-NR网络架构中的协议栈设计,回顾相关功能编排,分析其对未来新场景业务的限制约束等,并进一步解析和展望未来系统架构在组件化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
-
-
刘亨
-
-
摘要:
网络切片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在5G网络解决提供差异化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商用5G网络不断扩张和业务深化,如何建设合适的网络切片技术在面临5G业务场景日益多样化挑战的同时愈发重要.为了更好适应今后的5G网络建设发展需要,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切割成对应的虚拟网络,以满足当前特定业务场景的需求,提高用户的服务质量.以5G端到端切片技术为研究对象,文章从无线子切片、承载子切片和核心网子切片等方面阐述,着重介绍在不同场景下端到端切片技术的侧重点和技术要求.同时结合业务发展预测运营商的实际建设需要,为不同5G业务场景下的网络切片指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供建设方案.
-
-
闫润珍;
王琼;
苏蕊
-
-
摘要:
无线抄表因具有无需布线、施工方便的特点而逐渐得以广泛应用,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在Sub-GHz频段中部署了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用于数据的传输.基于VC实现MAC层、网络层、应用层的设计,基于LabVIEW语言实现了物理层功能,从而构建了智能无线抄表协议栈,同时,采用USRP设备作为射频前端进行节点电能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的收发.所提出的协议栈易于开发、系统兼容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
柳青
-
-
摘要:
针对Ethercat主站需要专用硬件或者特殊网卡驱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平台上利用套接字实现Ethercat主站的方法.首先对协议栈进行模块化设计;然后分析了Ethercat协议在UDP/IP协议上的报文规范,并实现了主站对从站的读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协议栈自动配置从站的方法;最后采用wireshark软件抓取通信数据包,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协议栈能够实现对从站的配置及数据交换,验证了协议栈的正确性.
-
-
安小静;
戴国华;
张婷
- 《2019年5G网络创新研讨会》
| 2019年
-
摘要:
目前,全球5G的研究如火如荼,商用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首先介绍5G与4G协议栈的主要差异,然后对5G用户面新增协议层SDAP进行详细研究,包括SDAP传输流程及QoS到DRB的映射过程,最后对比分析4G与5G QoS管理机制的优缺点,为5G的研究和试商用打下基础.
-
-
鲍峰;
肖跃;
秦红祥
- 《第十三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协议栈处理消息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对消息的结构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及对消息编解码操作进行封装,为承载信令提供丰富的接口(消息内容的编码和解码),从而实现在协议栈中所需要的对于消息的各种处理操作,降低了消息编解码的复杂度,丰富了消息的处理方式,使得消息的处理简单、灵活、可靠、清晰.另外,在消息的传递过程中,不需要考虑使用何种方式进行传输,这使得消息在层与层之间的传递更加便利、灵活、高效.
-
-
Zhao Hualong;
赵华龙;
Zhang Kaihe;
张开禾;
Wang Chunting;
汪春霆;
Wang Yanjun;
王艳君
- 《第十二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卫星转发器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和卫星中继通信四大领域。卫星移动通信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建站成本和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等优点,是实现全球移动通信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特别适合难以铺设有线通信设施地区的移动通信需求。卫星移动通信协议栈是卫星移动系统中的关键环节。rn 卫星移动通信协议栈的开发不仅需要满足卫星通信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要求,还要考虑满足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的融合。我国的卫星移动通信正处于刚刚起步实施阶段,本文所述的卫星移动通信协议栈正是为了满足我国卫星移动通信各个方面的能力需求设计和开发的。本文所述的卫星无线资源控制模块(SRRC)位于卫星系统移动终端侧软件协议栈中的接入层(AS)部分。无线资源控制层(RRC)通过控制RLC层、MAC层以及部分PHY层的功能来完成无线资源的管理。rn 针对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需要,介绍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协议栈中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的架构设计与开发技术.文中首先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侧的软件系统层次以及无线资源控制模块的功能组件划分情况;其次考虑到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的高度复杂性和并发性,提出采用层次化并行串行多状态机的设计方法学,对协议标准进行归纳抽象、划分组件和状态,达到了快速开发的目的,同时使其具有清晰的可维护性,增强了后续演进的能力.
-
-
-
刘潇蔓;
陈卓
- 《2017面向5G的LTE网络创新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LTE和5G NR之间的双连接技术可以通过使用两种不同接入技术的资源来实现用户数据/信令的传输有更高的可靠性,及较低的切换时延.为了更好地理解LTE-NR双连接,通过对用户面、控制面的技术特点分析,阐述LTE-NR双连接相关的网络架构及用户面、控制面协议栈选择的可能性,对未来LTE-NR双连接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
-
YAO Jun;
姚军;
LI Jiangliang;
李将亮
-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ZigBee技术以其低功耗、低成本、低速率等特点,十分适合于各类传感检测领域.TI公司作为ZigBee联盟的一员,在ZigBee技术的研究、推广中走在前列.本文基于TI公司的CC2530芯片以及Z-stack 2007协议栈,探究如何利用协议栈实现无线数据的双向收发,从而实现设备的双向采集和控制.文中给出了CC2530单芯片解决方案的间介,Z-stack2007协议栈的工作流程及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协议栈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最后以无线AD数据采集和回传为例给出了实物的测试结果,得到了稳定的数据采集和回传结果.对于工业监测、数据采集等领域有借鉴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