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
区域成矿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19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矿业工程、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739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地质通报、地质学报、地球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区域成矿的相关文献由226位作者贡献,包括慕涛、朱裕生、傅林聪等。
区域成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739篇
占比:99.81%
总计:46830篇
区域成矿
-研究学者
- 慕涛
- 朱裕生
- 傅林聪
- 刘德权
- 刘志杰
- 刘纲
- 吴良士
- 唐延龄
- 孙培基
- 孙岳
- 屈迅
- 李凤鸣
- 段丰浩
- 涂其军
- 王冉
- 王涛
- 肖力
- 董连慧
- 郭鑫
- 韦永福
- (Missing)
- Hong-Yuan
- Liu Yong-Qing Chen
- Zhang Jun-Lai
- 丁玉进
- 严琼
- 严琼1
- 任启江
- 任纪舜
- 伊有昌
- 何学洲
- 何彬彬
- 何斌
- 何胜飞
- 何飞
- 何鹏
- 余心起
- 侯增谦
- 冯京
- 刘巧峰
- 刘建明
- 刘忠
- 刘战庆
- 刘文冬
- 刘新华
- 刘新星
- 刘树文
- 刘海军
- 刘秀
- 刘红樱
-
-
-
孙思磊;
张兆琪
-
-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山西吕梁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制约,利用数字化填图方法,在偏关县一带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几条中生代大型构造带,查明了这些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证实了中生代为该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成矿作用尽管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但在空间上分布受NE向隐伏构造的制约;大型挠褶构造是地壳强烈隆升的标志,区内大型构造带多数是在挠褶构造的基础上叠加断层而形成的.该研究对于探讨山西中—新生代构造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
刘秀;
申高生
-
-
摘要:
金矿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金矿资源的分布特征为研究基础,分析金矿资源的产出特征,以及与区域构造—岩浆作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我国金矿资源的找矿潜力和阐述我国现阶段金矿区域成矿以及找矿方向.
-
-
侯增谦;
王涛
-
-
摘要: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
-
严琼;
韩世强;
王一点;
石建国;
王小毛
-
-
摘要:
西昆仑刀岩山一带大面积出露的中二叠统黄羊岭组、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是区域汞、锑矿的矿源层,断裂、褶皱等控矿构造十分发育,局部出露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成矿岩体,已圈出以Hg、Sb为主的综合异常和以Au-Cu-B-Ag等为主的多金属组合异常;文章通过对区内已有地质、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热液型锑汞矿、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或接触交代型铜金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潜力巨大.此外,研究区新近系唢纳湖组湖相地层中具备石膏矿的成矿地质条件,野马滩、盼水河一带的湖积物以及盐湖是寻找盐湖型锂矿、硼矿的有利部位.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取得较大找矿进展.
-
-
-
-
杨远明
-
-
摘要: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属于我国的金矿资源重要开发地以及勘查地之一,所以针对云南地区的金矿资源开发,对我国黄金安全以及黄金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云南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所以对于金矿产地的寻找,需要根据其地质构造来进行勘查使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金矿资源的分布进行勘查,然后进行开发.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云南地区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现状以及区域成矿的现状来进行论述.
-
-
-
-
-
摘要:
由福建省197地质大队承担的"福建大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1:5万高精度磁测项目完成野外工作。该项目为"福建大溪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铜多金属矿为主攻目标,在福建1:5万大溪幅469km^2的范围内开展较系统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5万高精度磁测等,查明区域成矿要素和控矿要素,圈定物探、化探异常和成矿有利区段,选择地质、物探、化探等各类异常、矿化信息和地表找矿线索开展矿产检查.
-
-
-
(Missing)
- 《“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该项目以矿床的成矿系列学说为指导思想,从中国成矿体系的全局出发,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矿床(及成矿系列)之空间分布和历史演化两条主线,通过全国40个单位、包括8位院士在内220多位专家五年的共同努力,对涵盖固体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在内的4640个矿床(其中典型矿床535个)进行了全面研究,对中国矿产资源成矿规律进行了专题性、区域性和全国性不同层次的系统总结,首次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中国成矿体系,提出了区域成矿预测的建议。
-
-
朱裕生
-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三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经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
-
-
孙泽轩;
康友纯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已探明铀矿床成矿环境、控矿因素、矿化成因等的研究,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西南地区可划分为冈底斯-腾冲、三江、川西北、川北、黔中5 个铀成矿带以及冈底斯、昌都、昌台-稻城和康滇地轴4 个铀成矿远景带.提出西南地区下一步铀资源勘查基本思路:加大区域地质调查力度,优选一批成矿有利地区;加快区域评价步伐,逐步实施重点地段铀资源预查工作,做好铀资源与勘查基地储备.突破方向是:扩大老矿区,开辟新基地,探索新类型,提高非常规铀资源综合利用价值.
-
-
李文昌;
范玉华;
卢映祥
- 《“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 2006年
-
摘要:
云南中甸地区有色金属勘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设立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在评价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基础上,云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联合云南铜业集团等单位组成的迪庆有色金属公司,从2003年起对本区的普朗铜矿首采区开展地质勘探.同时,多家科研单位在本区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截止2005年底,国土资源大调查结合商业性地质勘查,仅在普朗铜矿南矿段KT1矿体浅部首采区施工钻探约40000m,探获资源量(331+332+333+3341):铜金属量294.51万吨,平均品位0.40%;伴生金132.65t,平均品位0.18g/t;伴生银935.91 t,平均品位1.27g/t;伴生钼2.95万吨,平均品位0.004%.2006年,施工钻探16000m,通过部分深孔及沿走向追索,KT1矿体控制的铜资源量约为400万吨,全区控制的铜资源量大于500万吨.本文介绍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评价工作中的主要经验。
-
-
杜欣;
燕长海;
李新法
-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06年
-
摘要:
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典型矿床特征分析研究,总结了念青唐古拉地区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论证了纳木错-嘉黎断裂带为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指明了念青唐古拉地区找矿方向,提出了该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建议.
-
-
-
葛良胜
- 《2001中国西部地区金矿地质学术讨论会》
| 2001年
-
摘要:
大地构造活动和深部地质作用是全球构造运动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形成是大地构造活动和深部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不同大地构造环境中形成的金矿床具有不同特点,这种特点通过相关矿床类型(组合)、成矿元素组合及相关的标志性地质特征加以表现,这就是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专属性.以板块构造活动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控矿特点,阐述了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专属性及其特征.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专属性研究,属于区域成矿规律范畴,是区域成矿预测和找矿的基础之一,同时还是矿床作为大地构造活动证据的重要表现.
-
-
Hong-Yuan;
Zhang Jun-Lai;
Liu Yong-Qing Chen
- 《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The Sanjiang-Indochina region is one hot key area to study the evolutionof Tethys, and a lot of interesting topics have been excellently carried out by geolog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the scientist is to figure out the time and space evolution of the Tethys by tectonic methods, The major ophiolite belts crossing the Southem Sanjiang area and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have been carefully studied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such as ophiolite slabs along the Jinshajiang-Ailaoshan-Song Ma , Lancangjiang,Changning-Qhiang Mai-Chanthaburi-Bentong-Rau,Luang Prabang-Uttaradit, Bangong Co -Nujiang, Naga-Arakan separ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