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量增效
化肥减量增效的相关文献在201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398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农业开发与装备、种子世界、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化肥减量增效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房杰、于双成、付丽伟等。
化肥减量增效—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398篇
占比:99.32%
总计:17517篇
化肥减量增效
-研究学者
- 房杰
- 于双成
- 付丽伟
- 刘勇
- 刘善良
- 吴军舰
- 吴玉红
- 周富忠2
- 夏厚禹
- 宁鹏
- 尤迪
- 崔月贞
- 张春辉
- 方一平
- 朱训泳
- 李建勇
- 李强
- 王丽英
- 王亚军
- 王齐旭
- 田霄鸿
- 苗志伟
- 范东升
- 蒋吉芳
- 蒲加兴
- 訾利梅
- 赵彦梁
- 赵芸
- 郑巧萍
- 郝兴顺
- 韩礼军
- CHUAN Xingkuan
- KAN Hongcan
- LI Guosheng
- LIANG Yonghong
- LIU Linwang
- QIU Meihua
- WANG Jinyan
- WANG Shuo
- YAN Shimin
- YIN Zhengqin
- 丁晓丽
- 万义华
- 丛聪
- 东玲
- 井素丽
- 仇美华
- 令狐丹丹
- 任笑媛
- 但成丽
-
-
王建霞;
靳冰
-
-
摘要:
2021年偃师区承担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项目资金额800万元。项目的实施共涉及偃师区顾县镇、府店镇等9个重点实施乡镇,通过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主推3项技术模式,有序推进了8万亩农作物的粪肥还田工作。在项目实施中偃师区农业农村局不断深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连接种养两端,生态改良土壤,推动偃师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
郑明立;
冯智勇;
朱康
-
-
摘要:
2021年,夏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以开展粪肥还田为抓手,通过健机制、创模式、强服务,引导培育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形成一条种植、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发展新路子,打通了种养循环堵点,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促进了化肥减量增效、耕地保养和农业绿色发展。
-
-
闫重波
-
-
摘要:
一、试验目的为组织实施好博爱县2020年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博爱县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以便摸清博爱县主要农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二、试验地基本情况(一)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博爱县清化镇农科所试验地。(二)供试土种及养分土类为潮土、亚类典型潮土。
-
-
田应学;
陈仕高;
李克阳;
谢雪梅;
杨洪松
-
-
摘要:
吴家全等[1]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玉米免耕产量的影响;牛金宇[2]研究了氮磷钾有效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明了氮、磷、钾肥在施肥量较小时,随着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递增,当施肥量达到一定量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反而逐步减少;玉米是重庆市秀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为了分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全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020年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委土肥站雅江镇进行了前茬为冬闲用地的田间实验,实验结果为:施氮肥后玉米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磷肥其次,施钾肥后玉米增产效果最低。因此,在制定玉米地施肥方案时,应全力保证氮肥用量,并做到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提高玉米产量。
-
-
雪;
梁思铁;
张薇;
许正飞
-
-
摘要:
赤水河流域(昭通段)是赤水河流域的源头,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推广科学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协调作物养分平衡,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对赤水河流域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赤水河流域(昭通段)化肥减量化工作成效明显。2020年,化肥用量(折纯)18 413 t,比上年减少3%;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完成测土配方施肥9.855万hm^(2),技术覆盖率达92.98%。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严格项目实施,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督导检查,强化宣传引导。
-
-
李强
-
-
摘要:
土壤是植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基质,土壤核心是腐殖质,而腐殖质的基础是腐植酸。腐植酸对土壤理化性状、生物肥力、养分指标及微生物含量等均有着重要影响,并能为植物生长和发育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土壤环境[1]。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发展绿色有机肥,腐植酸类肥料产量也大幅增加,且越来越被国内外众多肥料企业所重视。
-
-
邱子健;
申卫收;
林先贵
-
-
摘要:
化肥减量增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化肥是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导致化肥滥用,对作物、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化肥减量增效以“精、调、改、替”为技术路径,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进行了归纳,并总结了减量增效后的农学、生态环境效应。化肥减量增效有利于改良培肥土壤,提升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健康,在保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同时,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氨及温室气体减排也有积极作用。未来我国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基础上,应当坚持发展因地制宜、技术创新、政策惠民的现代农业,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的长效机制和规范体系。
-
-
孙志旭;
尤迪;
于双成;
房杰;
张婷婷;
姜航;
戚昕元
-
-
摘要: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在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藏粮于技”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在介绍肥料利用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对策,以期为科学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
-
施全勇;
钱春平;
李红艳;
普迪
-
-
摘要: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在亩施有机肥1000 kg基础上,处理2、处理3化肥施用量比对照分别减10%和20%,处理4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200 g。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番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处理2和处理3化肥用量比对照少,产量却比对照分别增产了255.82 kg和119.84 kg,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之目的。另外,增施有机肥能提高抗病性,减少霜霉病、软腐病和干烧心病等对番茄的为害。
-
-
戚厚芸;
朱训泳
-
-
摘要:
为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耕地质量水平,确保农作物稳产、高产。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2021年区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项目,共建设3个集成创新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升化肥利用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介绍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的技术路径、主要措施和减量增效成果,并对项目实施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下年度项目全面推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