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43691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中华保健医学杂志、内蒙古中医药、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成立暨首届全国内分泌学术大会等;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文献由465位作者贡献,包括杜国峰、张志敏、乔丽静等。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1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43691 占比:99.89%

总计:143845篇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发文趋势图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研究学者

  • 杜国峰
  • 张志敏
  • 乔丽静
  • 向文海
  • 宋利云
  • 崔炜
  • 张平安
  • 梅永现
  • 游向东
  • 陈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俊雅; 曾燕荣; 周静; 李春蕾; 刘冉; 马雪原
    •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AASI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狭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重度狭窄及闭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动脉硬化及斑块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临床参考,多支病变AASI高于单支病变,数值更接近1,多支病变的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且多支病变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更重。
    • 蔡迪; 徐峥嵘; 陈军
    • 摘要: 近几年来,因糖尿病、高血压和医源性因素等引起的肾脏损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不仅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经济负担。然而肾脏本身具有相当强的代偿功能,初期临床症状并不十分明显,故寻找一个早期诊断肾脏损害的方法迫在眉睫。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是24h动态血压延伸出来的用来预测早期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其不仅具有简便、易测、无创、低成本等优点,而且为肾脏损害早期诊断开辟了新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早期诊断肾脏损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徐云芳; 陈红梅; 吴永梅; 闫军凯; 李玉文
    •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苏州医疗区2018年9月~2021年9月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分为非抑郁组(52例)和抑郁组(148例),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将抑郁组患者分为轻度抑郁组(50~59分,54例)、中度抑郁组(60~69分,62例)和重度抑郁组(≥70分,32例)。于患者入院时测定患者AASI、CIMT,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居住地、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各项信息。对比非抑郁组与不同程度抑郁患者AASI;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CIMT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ASI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预测价值;将有差异信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间AASI、CIMT差异对比:非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度抑郁组<重度抑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AASI、CIMT与抑郁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抑郁组高中及以下、SSRS评分≤20分、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医保类型为自费、C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患者占比及AASI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AASI预测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中及以下、SSRS评分≤20分、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医保类型、AASI≥0.417、CIMT增厚或斑块形成是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ASI、CIMT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且抑郁严重程度与AASI、CIMT呈明显正相关。
    • 王庆丽; 齐东旭; 刘颖; 唐文娟; 梁斌斌; 张艳会; 杨彤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年龄51~89岁)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关系,分析其发生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自2018年8月-2020年8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就诊的197例PAD患者(年龄51~89岁),均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以AASI>0.55为AASI增高组(140例),AASI≤0.55为AASI正常组(57例);测量患者腰椎BMD,并分为骨量减少组(58例)及骨质疏松组(139例);分析AASI与BMD的相关性、中老年PA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AASI增高组年龄、血糖等均高于AASI正常组(P <0.05)。腰椎BMD低于AASI正常组(P <0.05);AASI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524,P <0.05);高龄、血糖升高、AASI增高是中老年PA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而非低体重、非钙缺乏是中老年PA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ASI与腰椎BMD呈正相关,AASI是中老年PA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吕志坤; 魏萌萌; 李国珍; 张晓红; 刘海龙; 贾磊华; 冯志霞; 卢波; 沈丹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在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7月—2020年9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29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根据DWI检查结果分为ACWI组(n=134)和非ACWI组(n=158),所有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性质、斑块位置以及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头颈部血管有无狭窄、狭窄部位及狭窄情况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earson检验分析ACWI患者AASI与头颈部CTA检查结果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对头颈部CTA检测指标、AASI对ACWI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ACWI的保护因素(P<0.05),病灶侧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SSI与ICA狭窄程度、MCA狭窄程度、狭窄血管支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的诊断价值大于各研究指标单独对ACWI的诊断价值(P<0.05)。出院时NIHSS评分、病灶侧ICA重度狭窄、病灶侧MCA重度狭窄、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均是影响ACWI患者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病灶侧ICA狭窄程度、病灶侧MCA狭窄程度、病灶侧多支血管狭窄、AASI为ACW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头颈部CTA联合AASI对ACWI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王庆丽; 唐文娟; 刘颖; 梁斌斌; 齐东旭; 王云娜; 杨彤
    •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外周动脉硬化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动脉硬化(AS)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外周AS患者纳入AS组(n=240),按AS严重程度将踝臂指数(ABI)≤0.9分为外周动脉闭塞(PAD)组(n=43),ABI>0.9分为未完全闭塞组(n=197),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69),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动态血压、下肢动脉超声等资料。结果 AS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指数、血钙、血尿酸、血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C、载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AASI、性别、糖尿病病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罹患外周AS危险因素的贡献值依次为AASI、血镁、低密度脂蛋白-C、超敏C反应蛋白;AASI评估AS的截断值为0.469;PAD组与未完全闭塞组AA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ASI是老年外周AS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外周AS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
    • 史冬梅; 杨兴东; 刘磊
    •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并发脑微出血56例(1级23例、2级25例、3级8例)、未并发脑微出血94例.比较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或未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甘油三酯水平,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脑微出血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发脑微出血患者年龄、腔隙性脑梗灶计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均高于未并发脑微出血者(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1、2、3级脑微出血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分别为0.47±0.05、0.54±0.18、0.62±0.17,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脑微出血分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9,P<0.05).结论 年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腔隙性脑梗死灶计数、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用于评估脑微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朱明娜; 张丽华; 蒋友旭; 马晓英; 熊海燕; 栗媛; 朱丽娜; 黄鑫
    • 摘要: 背景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心室重构所引起的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是不仅与动脉硬化有关,还与左心室重构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常见指标.但目前有关AASI与HFpEF的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AASI在高血压伴HFpEF患者中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高血压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伴有HFpEF分为HFpEF组112例、非HFpEF组98例,HFpEF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亚组(Ⅰ~Ⅱ级)63例、B亚组(Ⅲ~Ⅳ级)49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舒张压(SBP)和收缩压(DBP)、心率(HR)及服药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利尿剂〕,并于入院后空腹采血送检获得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酸(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AAS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AASI与心功能及心室结构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患者年龄、Scr、BUN、利尿剂服用比例、NT-proBNP、LVMI、LVDd、AASI均高于非HFpEF组,而LVEF低于非HFpEF组(P<0.05).A亚组NT-proBNP、LVDd、LVMI、AASI低于B亚组,LVEF高于B亚组(P<0.05).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与NT-proBNP(r=0.434,P<0.001)、LVDd(r=0.470,P<0.001)、LVMI(r=0.417,P<0.001)呈正相关,与LVEF(r=-0.410,P<0.001)呈负相关.结论 高血压伴HFpEF患者的AASI较高,且与心功能变化及心室重构程度相关,可能与HFpEF的发生有关.
    • 李露; 李佳; 王玉玲; 申晓彧
    • 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病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关联,明确两者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人(试验组)依据血Hcy水平不同分为4组,第1组:血Hcy为10.0~14.9μmol/L,第2组:血Hcy为15.0~19.9μmol/L,第3组:血Hcy为20.0~24.9μmol/L,第4组:血Hcy为25.0~30.0μmol/L;另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分析5组研究对象一般指标,计算各组AASI,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Hcy、AASI及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以便对肾损害危险因素做出预测.结果 各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ASI、Hcy、血清胱抑素C(Cys-C)、血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第4组高于第1组、第2组、第3组和对照组;第3组高于第1组、第2组和对照组;第2组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第1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I与血清Cys-C之间、AASI与血清β2-MG之间、AASI与血Hcy之间、血Hcy与血β2-MG之间、血Hcy与血清Cys-C之间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将血清Cys-C、β2-MG作为因变量,临床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水平与平均动脉压、Hcy含量呈线性关联;Cys-C水平与平均动脉压、Hcy含量呈线性关联.结论 高血压病人AASI随着血Hcy水平升高而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与血Hcy水平存在相关性.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指标Cys-C、β2-MG水平在Hcy病人中较正常者高,说明高血压病人肾损害的进程加速与其血Hcy水平增高有关,血β2-MG、Cys-C与高血压病人的平均动脉压、血Hcy水平有相关性,且血Hcy和动脉硬化程度可认为是早期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娄满; 王宏业; 高春燕; 苏宁; 胡晓英; 英俊岐
    • 摘要: 目的 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200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晨时给药)和研究组(n=100,夜间给药).比较两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参数、AASI、MAU、血压晨峰现象检出率、晨峰血压、非杓型血压检出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夜间给药可改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AASI及MAU,并可调节24 h血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抑制血压晨峰现象,安全性较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