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疾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48337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护理研究、中华消化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等;功能性胃肠疾病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伟岸、刘新光、李瑜元等。
功能性胃肠疾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83371篇
占比:99.99%
总计:1483489篇
功能性胃肠疾病
-研究学者
- 王伟岸
- 刘新光
- 李瑜元
- 杨云生
- 王小衡
- 于开杰
- 侯晓华
- 冯淑怡
- 刘小强
- 刘昊天
- 刘焕贞
- 刘诗
- 周艳华
- 夏建强
- 夏菁
- 孙明杰
- 孙涛
- 宋萍秀
- 崔海峰
- 左文革
- 张声生
- 张赟
- 彭丽华
- 徐希国
- 杨威
- 杨巍
- 武艳霞
- 王开灿
- 王新玲
- 王晓艳
- 罗金燕
- 蔡恬
- 车文颖
- 陈万萌
- 陈湘玉
- 陈诗言
- HongoM
- R·伯格曼
- S·冯昂格
- S·霍尔姆奎斯特
- 乔小江
- 于岩波
- 于明俊
- 于立波
- 付山峰
- 任永强
- 伍梅
- 余保平
- 余定辉
- 傅敏2
-
-
程永莉;
刘欣;
史海涛;
李晗;
郭敏茹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人群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及疾病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8例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组及围绝经期非功能性胃肠病组。调查问券包括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和睦程度、是否有医保、就业状况、是否有兴趣爱好、研究对象及其配偶是否有慢性病及居住环境等,以及社会支持就医程度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数据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中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为.62.50%。单因素分析显示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疾病和围绝经期无功能性胃肠病者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婚姻状况、经济收入、本人及其配偶是否患有慢性病、有无医保、家庭和睦程度、居住环境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χ2=82.435,84.7%)、未就业(69.5%)、其他婚姻状况(100%)、经济收入小于1000元(100%)、本人及其配偶患有慢性病(89.6%)、无医保(69.5%)、家庭不和睦(98.5%)、居住农村(83.1%)的围绝经期妇女更易患功能性胃肠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研究对象及其配偶是否有慢性病、家人及社会支持就医程度是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更容易受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人支持就医程度的影响,总体就医率不高,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女性应得到社会、家庭、政府、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多方面的支持,以减少围绝经期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
王荣荣
-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较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1]。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特殊生理和心理特征、并发疾病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FD在老年患者中的分布越来越广[2]。本研究探讨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FD的联合效果,报告如下。
-
-
熊兰
-
-
摘要:
目的 研究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患者肠道菌群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诊治的95例FGIDs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9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心理状况,分析二者和功能性胃肠病关系.结果 观察组真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比对照组少,小梭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比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中焦虑、敌对、抑郁、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状、精神病性、躯体化、其他因子分与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肠道菌群、心理状况均与FGIDs具有相关性,二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FGIDs的治疗.
-
-
-
马兴婷
-
-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辨证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效果及对肠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四君子汤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进行四君子汤辨证治疗,效果理想,可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加快病情恢复.
-
-
伍梅;
韩冬梅;
李雪云;
陈如红;
陆宇;
李小风;
杨柳菁;
田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5—2018年本校在校的大学生1200名,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38份,统计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情况,比较功能性胃肠疾病和正常对照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民族、年级)、饮食情况(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饮水量、蔬菜水果频次)、作息情况(每日学习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周体育锻炼次数、每周娱乐时间)、心理因素(焦虑、抑郁)以及既往应激史(肠道感染史、过敏史、经常用药史、外伤史),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8名学生中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为26.80%(305/1138),发病率前3位的是功能性便秘119名、功能性消化不良91名、功能性腹胀70名,主要临床症状有便秘、腹胀、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泻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暴饮暴食、辛辣生冷等刺激饮食、每日睡眠时间、焦虑、抑郁、肠道感染史、经常用药史是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
-
-
申宇宏;
乔小江;
白莉霞
-
-
摘要:
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中选取15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SCL-9(症状自评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并采取不同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85.33%,相较于对照组的10% 更高,P<0.05;治疗前,观察组SCL-9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高于甲(76%)、乙(8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性胃肠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要针对各种心理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以此来促使临床疗效提高.
-
-
-
吴华春
-
-
摘要:
目前的社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条件的上升,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的心理障碍疾病发生率逐渐增多.而对于消化科门诊来讲,一天当中有接近百分之40的患者是患有功能性胃肠病的.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FGIDs患者当中,其中大约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患者患有心理障碍.与普通人群以及其他器质性病症相比,要明显偏高.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肠易激综合征在FGIDs当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经过众多的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对于性格内向,或者有焦虑,抑郁以及负性生活事件等状态的人群与肠易激综合征有机器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学者发现,普通人群以及功能消化不良的焦虑或者是抑郁症状其发生率占据百分之54.2和百分之9.1.其中在功能消化不良疾病当中,心理因素,是较为危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神经胃肠病学的不断发展,让对于功能性肠胃病的患者有了一定的考察依据,最近几年,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影响等如何进行治疗有了诸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良好效果.
-
-
孙丽
-
-
摘要:
朱丹溪言:"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的功能对全身气血阴阳均有中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肝主疏泄中对气的调节与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也是情志调畅的基础.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及相关文献认为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基于此认识,在其防治过中可从肝着手,从肝与情志、情志与病出发,最后回归于肝平衡问题,从而选方用药预防、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
-
-
张声生;
杨成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七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又称为胃肠综合征、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涉及胃肠道进食和排泄方面的异常.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FGIDs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且常伴有很多其他胃肠道外症状,如焦虑、失眠、健忘、注意力涣散等.中医无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胃痞病”“胃院痛”“泄泻”“腹痛”“吐酸病”“呕吐”“便秘”等范畴。实际临床中,同一种疾病或同病异证的患者,其临床表现有时也差别较大,有时常可见到多种症状之间重叠和并存的情况。治疗当以调肝理脾、和胃理气为主。经过多年的临床探索发现,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
-
-
冯淑怡;
崔海峰;
杨威;
周艳华;
孙明杰
-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 方证对应地比较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的作用差异。方法 选用SD大鼠,将厚朴、枳实、大黄以3∶3∶2比例制成1 g/ml水煎剂。隔日灌胃一次,剂量10 g/kg体重。同时隔日喂饲,造成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比较左金丸和反左金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脑及胃肠组织c-fos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反左金丸能明显改善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动物的状态,并且能显著降低胃寒证模型动物脑及胃肠组织中c-fos的阳性表达(P<0.01),而左金丸的作用较差,吴茱萸能表现出与反左金丸相似的药理作用,而单味黄连的作用则较差。结论 本研究表明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的作用差异与方剂药物组成的寒、热属性有关,为中医治疗的辨证施治宗旨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
-
杨云生
- 《全军第八次消化疾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指具有消化道症状,经检查未发现器质病变的一类消化系疾病.国际上广泛应用罗马Ⅱ标准.FGIDs罗马Ⅱ标准以症状为基础,这种标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罗马Ⅱ提出按不同的部位进行分类,分为功能性食管、胃十二指肠、肠、胆道、肛门直肠疾病以及功能性腹痛;此外对儿童的FGID另作分类.由于不同部位的症状有其特点,因而不难分辨.罗马Ⅱ对诊断FGID的时间予以规定,除功能性腹痛(需达到6个月以上)外,其它FGID的病程需要在诊断前一年中至少有12周的时间有症状,同时强调有症状的时间不一定连续,即可以是间断的,这符合FGID的特点.由于对临床试验要求,可以选择最近3个月的作为时间标准.本文主要介绍了功能性胃肠疾病概念分类与诊断。
-
-
柯美云
- 《第十三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
| 2001年
-
摘要:
文章阐述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新概念与研究进展,介绍了此病的罗马Ⅱ诊断标准原则及研究内容;着重介绍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况,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诊治流程及治疗等.
-
-
-
-
-
-
- 杭州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7-10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波形及输出该波形的治疗仪,该波形为脉动类正弦波,幅值包络变化规律近似正弦,一种数学式为:X(n)=A+Asin(2πnf/fs),含由健康人体胃肠点的主要频谱,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本发明输出该波形的治疗仪由单片机、薄膜、键盘开关板、显示屏、线控器及蜂鸣器构成人机对话界面,操作方便,显示直观清楚,整机的可靠性较高,可修改、设定、储存多组波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