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剪叶

剪叶

剪叶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植物保护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84610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致富天地、中国植保导刊、中国烟草科学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年会、湖南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04年学术年会等;剪叶的相关文献由1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忠新、刘芳、奚家勤等。

剪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4610 占比:99.81%

总计:84770篇

剪叶—发文趋势图

剪叶

-研究学者

  • 林忠新
  • 刘芳
  • 奚家勤
  • 孟庆华
  • 宋纪真
  • 尹启生
  • 牟文君
  • 王广山
  • 胡利伟
  • 薛超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雅敏; 林水娟; 丁博杰; 赵泽滨; 王来亮
    • 摘要: 茭白剪叶栽培是指在茭白植株分蘖期,于叶鞘部位留一定高度剪去上部所有叶,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生长后的植株仍可正常孕茭的栽培方式,剪叶栽培方式在丽水市低海拔单季茭、高山单季茭上应用较广,在控制茭白病虫害发生、提高茭白品质、调节结茭期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广面积逐步扩大,现将该技术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 张久权; 余祥文; 凌爱芬; 陈天才
    • 摘要: 为弄清剪叶和施肥次数对烟苗素质的影响,在四川西昌进行膜下小苗育苗试验。试验为施肥方式×剪叶次数(2×2)全因子处理设计。结果表明,施肥2次的比1次的苗高、茎高、茎围、根系体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和烟苗整株干重分别显著增加28.87%、44.08%、26.36%、5.22%、27.83%、64.32%和57.14%,施肥次数对成苗率、壮苗率、大田返青时间和还苗率无显著影响。不剪叶剪叶的处理苗高、茎高、茎围、叶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和整株干重均显著增加,剪叶后成苗达标率和壮苗率分别提高4.35和7.05个百分点,剪叶与否对大田返青时间和还苗率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施肥2次+不剪叶的处理最好,其次是施肥2次+剪叶的处理,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 张泽锦; 王力明; 雷晓葵; 唐丽; 李跃建; 梁颖; 易长江; 杨皓宇
    • 摘要: 以查尔斯4号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和多次剪叶处理(株距30 cm+不剪叶(T1)、株距30 cm+多次剪叶(T2)、株距45 cm+不剪叶(T3)、株距45 cm+多次剪叶(T4))对植株群落光照环境、番茄光合、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株距下,与不剪叶处理相比,多次剪叶可降低番茄冠层复合光吸收系数和叶面积指数,增加了比叶质量,促进了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增加了单果质量,但是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而株距30 cm+多次剪叶(T2)与株距45 cm+不剪叶(T3)具有一致的番茄冠层复合光吸收系数、叶面积指数和比叶质量。与T3处理相比,T2处理的1~3穗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番茄产量均增加,1~3穗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7.66%、4.32%和11.48%,产量增加了27.92%,且品质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控制一定叶面积指数的前提下,密植+多次剪叶是四川盆地提高番茄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有效方法。
    • 马雅敏; 崔海峰; 王来亮
    • 摘要: 为确定高山茭白植株的合理剪叶时期,以单季茭品种美人茭为试材,以15 d为梯度设3个剪叶时期处理,分析不同剪叶时期对茭白锈病、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及雄灰茭率、采茭期、产量等主要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对病害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与不剪叶相比,在药剂防治次数减少2次的情况下,对锈病防治效果为36.20%~48.90%,对胡麻斑病防治效果为22.70%~58.16%,采茭期推迟4~28 d,净茭率提高2.4%~4.7%,有效分蘖数、雄灰茭率及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不同时期剪叶处理对茭白的病害控制效果及主要经济性状分析,高山茭白5月20日剪叶处理效果最佳.
    • 王澜; 赵步洪; 张亚军; 蒋红亮; 李国明; 刘立军; 陈云
    • 摘要: 水稻根系对稻田甲烷排放有重要影响,剪叶可以调节水稻源库关系和根冠生长,但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效应及机制尚不清楚.以扬稻6号(籼稻)和日本晴(粳稻)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孕穗期水稻植株进行剪叶处理,研究植株与土壤的相关性状及其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未剪叶),剪叶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扬稻6号和日本晴2个品种的甲烷排放通量在剪叶36 h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0%和22.1%.剪叶极显著降低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但其对根系形态特征、根系泌氧能力和氧化力无显著影响;剪叶处理使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根系分泌物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降低,但使2个品种根中NSC/TOC分别增加了33.1%和28.9%.Mantel检验分析表明,根中NSC/TOC是影响稻田甲烷通量和产甲烷菌最主要的因素.这些结果表明,剪叶处理可以调节光合产物在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分配,提高NSC/TOC,导致土壤中产甲烷菌数量下降进而减少稻田甲烷排放.
    • 王明玥; 李轲逸; 宋璐炘; 陈平; 雍太文
    • 摘要: [目的]探寻套作大豆恢复性生长阶段中下部叶片供源对大豆结瘤及地上部生长的调控作用,为实现套作大豆增产增效提供参考及实践依据.[方法]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以单作大豆(CK)落叶时间作参考,在套作大豆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对植株中下部进行剪叶,总剪叶比例为全株的10%(A1)、30%(A2)、50%(A3)以及不剪叶处理(A0).研究中下部叶片数量的改变对根瘤生长发育及地上器官的影响.[结果]①与单作大豆相比,套作不剪叶(A0)处理下,根瘤的数量与干重显著增加105.9%和106.5%,根瘤平均直径、叶片SPAD、叶面积及茎叶荚干重均降低,产量下降5.3%(P<0.05).②各套作剪叶处理间,A1、A2、A3处理的地下部根瘤数量、平均直径、干重及地上部叶面积、各器官干物质重较A0显著降低,但地上部的SPAD差异不显著,产量下降8.1%~12.9%(P<0.05).[结论]与单作大豆相比,套作大豆恢复性生长阶段的根瘤数量更多,地上部恢复性生长能力更强,使R7期叶片干重更高,产量差异不显著.各套作剪叶处理间,随叶片供源的减少,根瘤数量及平均直径降低,不利于地上部的恢复性生长,造成产量显著下降.
    • 郑林林
    • 摘要: 在重庆山地烟区气候条件下开展烟草漂浮育苗,研究优化剪叶技术对烟草育苗及田间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苗5叶龄时进行剪叶,烟苗充分利用苗盘上的生长空间,其高度也均达到剪叶机操作要求,便于机械操作.控制剪叶次数为1次的烟苗在成苗时烟苗高度和有效叶数均高于剪叶次数为3次的烟苗.另外,在烟苗大十字期进行揭膜昼夜透风,可控制烟苗生长,增强烟苗适应能力.在烟苗生长至5叶龄时进行剪叶,能够确保整个烟草育苗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控制剪叶次数为1次,结合及早通风透光措施,确保育苗环节成本投入的减少,以及降低病毒病发生及传播的几率.
    • 邱永生; 王勤南; 许环映; 周峰; 谢静; 张垂明; 吴建涛
    • 摘要: 甘蔗实生苗的培育是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在甘蔗实生苗假植时,利用盘植、筐植和定期剪叶等对甘蔗实生苗进行处理.结果 表明,盘植处理株高、茎径、鲜重和成活率都极显著高于筐植处理;未剪叶处理平均株高和鲜重都极显著高于剪叶处理,但平均茎径极显著低于剪叶处理条件下,平均成活率差异不大.盘植比筐植更有利于甘蔗实生苗的生长和成活,盘植结合剪叶处理,甘蔗茎径增粗,而抑制株高和鲜重增加,从而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研究结果为甘蔗实生苗假植壮苗提供参考.
    • 郭丹丹; 刘亮; 常旭虹; 王德梅; 陶志强; 王艳杰; 杨玉双; 赵广才
    • 摘要: 为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下剪叶对不同品种小麦植株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黑土和土壤肥力较低的潮土条件下,以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号和中筋春小麦农麦5号为供试品种,于小麦旗叶展开时,进行不同叶位剪叶处理。结果表明,在其他处理相同时,黑土条件下小麦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优于潮土条件下的小麦,其中产量提高44.8%,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有重要影响;剪叶处理的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不剪叶(CK)处理,其中剪旗叶的产量较CK降低25.4%,剪倒2叶的产量较CK降低21.8%,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剪叶对小麦产量性状有不利影响。黑土条件下籽粒总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均高于潮土,其中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分别较潮土条件下高出1.88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1.06个百分点,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土壤肥力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津强8号的总蛋白质含量、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高于农麦5号,其中谷蛋白含量显著高出1.38个百分点(P<0.05);而农麦5号的清蛋白含量较津强8号显著高出0.68个百分点(P<0.05),说明强筋小麦品种并非每项品质指标都优于中筋小麦品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