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

剩余收益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829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科技和产业、商业研究、会计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十二五中国评估业教育与发展论坛、2011年管理创新、信息技术与经济增长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06年会等;剩余收益的相关文献由236位作者贡献,包括程小可、宋平、王丽南等。

剩余收益—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0 占比:1.9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9829 占比:97.97%

总计:10033篇

剩余收益—发文趋势图

剩余收益

-研究学者

  • 程小可
  • 宋平
  • 王丽南
  • 于东智
  • 俞毅
  • 李亚静
  • 翁天真
  • 邓叙发
  • 佟岩
  • 刘丽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昌文
    • 摘要: 根据干净盈余关系,将股利分为正常利润、超常利润和股东投入资本的支取和转存三部分,在股利折现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剩余收益模型,并分析剩余收益模型相对于股利折现模型、现金流折现模型的优势。剩余收益模型将普通股内在价值分为股东投入资本和企业利用股东投入的资本通过产生剩余收益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二部分。影响剩余收益的长期因素包括垄断、竞争抑制等非竞争性因素和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动态能力是企业长期、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石。如果将垄断、竞争抑制等非竞争性因素对剩余收益的影响单独分离出来,剩余收益模型就可以依据会计系统的数据,从财务结果方面测量企业的动态能力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 张从运; 李朝红
    • 摘要: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将会计数据合理地融入企业价值的评估中,对于会计领域理论与实证的结合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从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概念基础、模型构建、实证检验及拓展改进角度进行论述,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期刊论文和著作,试图在已有研究结论和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模型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出思路.
    • 董毅强
    • 摘要: 本文首先以协同效应理论为前提,分析上市公司"常思念"并购"百草厅"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协同效应.以案例分析方式,探索协同效应对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绩效.
    • 谢世飞
    • 摘要: 由于会计的缺陷,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会较低,但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意味着计入公司产品的成本也会更少,在公司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未来产生更多的剩余收益。从理论上说,较高的剩余收益与较低的资产账面价值结合起来,公司的价值基本不受影响。这就是剩余收益模型的定价原理。
    • 刘慧贞
    • 摘要: 公司内组织分部的绩效评价是公司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公司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为避免各组织分部各自为政而丧失整体优势,合理设计组织分部的绩效评价指标就显得至关重要.不同于对公司整体的绩效评价和外部绩效评价,本文主要针对面向公司内部组织分部的两大核心评价指标即投资报酬率指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进行评析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劣与适用情况,以期为公司进行组织分部绩效评价提供方向性指引和参考性意见.
    • 孔佩佩; 蒋涛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国民选择投资股票进行财产增值,因此对股票投资决策的研究也日益重要.对市盈率、市净率以及剩余收益这三种估值法,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引入德菲尔专家打分法,将模糊层次分析法与三种估值方法联合得到一种以模糊层次分析为主的股票投资决策研究新方法(FAHP-PPR).随后运用FAHP-PPR与三种估值方法,对铜陵有色和江阴银行的股票进行分析.通过结果的比较得知,FAHP-PPR误差率相对较低且更加稳定.最后,运用FAHP-PPR对江阴银行股票进行预测.
    • 王立夏
    • 摘要: 一般来说,公司净资产基于投向可以分为净经营性资产和净金融性资产.这两种净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属性是不同的,净经营性资产承担的是经营性风险,而净金融性资产承担的则是金融性风险.作为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策者,在公司净资产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经营性投资与金融性投资间的比例并作出最优的投资决策,以达到公司价值最大化?本文基于一般形式的三阶段剩余收益模型,根据净经营性资产具有经营风险,净金融性资产则具有金融风险的风险识别与判断,从理论上构建出双风险因子调整的剩余收益经营与投资决策模型(Opera-tion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Model of Dual-risks RIM,OIDM-DRRIM).同时,利用中国资本市场1997年到2014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OIDM-DRRIM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公司经营决策者可以根据该模型计算出净经营性资产和净金融性资产之间的最优分配比例,进而作出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与投资决策.
    • 摘要: 本文在分析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基础上,结合杜邦分析法进行分解与推导,得到一个将股票价值与企业会计信息较好结合的估值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万科A股票的估值,发现模型的估值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出万科A的股价走势.
    • 张瑞1
    •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战略逐步实施,5G时代即将到来。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财务工作管理者担负着推动财务转型的责任,应实现由决策执行向决策支撑的转型,由价值核算向价值创造的转型,由职能管理向协同管理转型,由事后监督向源头治理转型。如何结合自己的所在的企业特点把财务管理知识应用落地,英国伦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理查德A.布雷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图尔特C.迈尔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学教师弗兰克林.艾伦合著的《企业财务原理》一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首先,我们应深刻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衡量监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财务分析之前要明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衡量标准,从而形成评价结论,它为庞大的计算过程指明了方向,而不是盲目算出一堆没有任何价值的数据,努力得做无用功。其次,我们必须清楚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做朋友,不单单是以往经营业务完全发生以后的事后记账,更应关注业务的全过程。最后,深刻认识现金流的重要性。“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现金之于企业就像血液之于人体,必须确保造血功能良好,血液运转正常,才能成长壮大。《企业财务原理》一书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与实践的圣典,兼顾财务理论与实际。重读财务管理原理,除了是对自身财务管理知识的更新,更多的是对于观念的革新,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和经济领域开放的深入,这样的革新在不同领域悄然兴起,作为会计领军人才自当引领行业,勇立潮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