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1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9750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江汉论坛、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剩余劳动的相关文献由252位作者贡献,包括卓炯、卫兴华、亦山等。
剩余劳动
-研究学者
- 卓炯
- 卫兴华
- 亦山
- 元晋秋
- 周露平
- 胡培兆
- 中野正
- 文晓明
- 李应中
- 李志远
- 柴文渊1
- 梁雄军
- 王孟山
- 白书祥
- 罔崎次郎
- 罗兴
- 草英
- 董辅礽
- 蒋映光
- 赵学增
- 赵振华
- 赵绥生
- 陈明旻2
- 魏乐乐
- 鲁品越
- 黄志贤
- 丁任重
- 丁学良
- 丁雄生
- 中共金平县委党校课题组
- 乐尧
- 于丛
- 何丰
- 何钢
- 俞明仁
- 信卫平
- 傅云娜
- 傅晓声
- 傅淑云
- 冯化吉
- 冯天才
- 冯电波
- 刘丰名
- 刘丹
- 刘华玲
- 刘总理
- 刘炳英
- 刘玉珂
- 刘荣军
- 刘锦棠
-
-
吴蔚然
-
-
摘要:
嘀嗒、嘀嗒、嘀嗒……时钟的指针指向了零点,审判我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了。面前的全智能“审判器”把我360°无死角扫描一遍后,屏幕上格外醒目地显示出几个红色大字:已无剩余劳动价值!我知道,我将被赶出熟悉的家园。此刻,曾经为了获得“劳动点”而奋斗的日日夜夜开始在我脑海中不停闪现。
-
-
李淑梅
-
-
摘要:
马克思考察了资本所有权的历史形成及其强制性,揭示了劳动所有权规律向资本占有权规律的转变;透过流通领域权利平等的外观,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过程从属于价值增殖过程,资本拥有对工人劳动力的所有权;批判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按各自所有权获取产品应得份额的观点,揭示了剥削者对剩余价值的瓜分.马克思指明,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但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上还有资产阶级法权的遗迹.共产主义社会将进一步调节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比例,缩短工作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
-
鲁品越;
姚黎明
-
-
摘要:
自从有了剩余劳动之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便成为千古难题.剩余劳动在等级制社会转化为压迫人民劳动的强大的政治权力机器,在资本主义社会转化为不断扩张的经济权力机器.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发达国家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公共产品生产和实施福利化政策,治标不治本,且产生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此驱使资本外流,导致国内产业空心化和经济金融化,并进一步将贫富分化演变为国际性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成为贫困的生产国,发达国家成为富裕的消费国.我国标本兼治的方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经济发展的供给端治理产生两极分化的根源,切断贫困的源头.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
-
周露平;
吴岩
-
-
摘要:
剩余劳动概念一直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是被高度遮蔽却又重要的哲学概念,它关系"唯物史观"走向"资本论"之可能.剩余劳动Ⅰ的哲学性质是异化劳动,其社会样态是私有财产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内容.那么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必须要对话政治经济学,进行剩余劳动Ⅱ的经济学论证,完成《资本论》及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任务.从异化劳动理论至唯物史观,再到《资本论》,贯穿着以剩余劳动为内容的理论中轴,它是解读马克思早期与后期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超越传统教科书的理论重心.
-
-
-
-
元晋秋
-
-
摘要:
资本以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创造剩余劳动,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如下历史使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对劳动者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的塑造.在现实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输出塑造了社会主义诞生的特殊历史环境,由于主体的革命性率先成熟,一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能够率先通过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但资本的历史使命并未终结.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资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其历史使命创造了条件.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在当前须肩负起发展社会生产力、引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
-
-
梁雪玉
-
-
摘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刻地讨论了人的自我异化与共产主义社会的趋向,但是当时他受到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将立足点更多的置于“个体”的人的异化,而对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的自我实现条件讨论不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则弥补了这一点.文章讨论的重点在于解读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社会生产关系的探究,剖析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从而得出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
-
平子友长12;
王旭东3
-
-
摘要:
平子友长(Tomonaga Tairako),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日本MEGA编委会负责人,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亲自编纂了MEGA2(新MEGA)第4部门的部分卷次。2017年3月—2018年2月,平子友长受聘“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来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工作。他在清华工作期间,曾就马克思的小农、小经营思想做过两次公开讲座,本文是在这两次讲座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
-
-
元晋秋
-
-
摘要:
资本以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创造剩余劳动,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如下历史使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成对劳动者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的塑造。在现实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输出塑造了社会主义诞生的特殊历史环境,由于主体的革命性率先成熟,一些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能够率先通过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但资本的历史使命并未终结。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资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其历史使命创造了条件。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在当前须肩负起发展社会生产力、引领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社会公平的历史使命。
-
-
张秀英;
张东敏
- 《2006年全国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
| 2006年
-
摘要: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农户之间是一种博弈关系,通过建立农户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出农户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只要城乡收入有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不可能停止,土地的撂荒现象就难以避免,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日趋减少的情况下,若要提高产出,只能通过规模经营来实现.如果完全依赖农户的自发行为,实现规模经营必将十分缓慢.而实现规模经营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引导和推进.在分散经营还是规模经营的选择过程中,政府与农户之间是一种博弈关系.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对政府应采取的策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