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385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教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4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918504篇;相关期刊1646种,包括前线、思想政治课教学、学术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中国劳动教养学会劳动生产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2015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CSA)大会等;生产劳动的相关文献由3753位作者贡献,包括成有信、陈桂生、丁玲辉等。

生产劳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44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18504 占比:99.58%

总计:922359篇

生产劳动—发文趋势图

生产劳动

-研究学者

  • 成有信
  • 陈桂生
  • 丁玲辉
  • 何伟
  • 刘世峰
  • 杨华栋
  • 陈侠
  • 陈振羽
  • 何东昌
  • 刘文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建军; 赵宇飞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考察与批判,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教劳结合。他们不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阶级及其儿童的剥削摧残,基于人的发展的宏观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而且放眼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状况与趋向,基于社会发展的宏观维度提出了教劳结合。具体包括:教劳结合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效果、有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素质、有助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教劳结合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有助于改造现代社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趋势、符合“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主义原则共八个微观视角。这些论述联系紧密、意义重大,不仅全面把握了其内在整体性,而且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全面把握了其现实意义。
    • 王亚莉
    • 摘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推行的妇女运动实践经验之一是成功建构了女性、婚姻与革命的关系,重塑了妇女的家庭与社会角色。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将生产劳动作为妇女解放的中介,以经济利益为激励,使妇女群体在家庭劳动和集体生产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塑造劳动模范,激发妇女在日常家务劳作、纺织运动及社会工作中的巨大潜能,使一部分妇女转变为职业女工,并得到了优待;以生产劳动为参照,对女“二流子”进行教育与改造,以肃正社会风气。这些革命策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妇女原有生活方式,促进其家庭角色悄然转变。
    • 曹蓓蓓
    • 摘要: 生产劳动概念以往常被局限在劳动价值论及经济学领域来探讨,导致生产劳动的哲学批判维度遭受忽视和低估。事实上,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具有存在论视野,生产劳动具有历史性,放置在资本主义语境中,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则具有特殊性,并不具有永恒性,其必然会被共产主义劳动所取代。马克思给出生产劳动的科学内涵,揭示生产劳动的经验维度,分析工人在生产劳动中的矛盾和机制,并给出解决生产劳动问题的实践道路。中国当代劳动精神的塑造,需秉承马克思思想传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加以积极建构。
    • 宋亚萍
    • 摘要: 生产劳动是劳动教育课的内容之一。小学生产劳动教育课旨在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并进行简单的物质资料生产。学生在经历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能体悟劳动价值,感受劳动艰辛,从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继承和发扬劳动精神。那么,生产劳动教育课该如何开展呢?
    • 元晋秋
    • 摘要: 是否生产财富是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但财富在不同社会形式下有不同的内涵规定。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中对亚当·斯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旨在锁定此种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并对其进行揭秘,由此,那种试图从马克思的讨论中发掘出其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思想来关照当代中国现实的做法,注定是徒劳之举——因为社会形式之变,财富在当代中国必须重新定义。在考察资本主义财富运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其关于财富的新的社会形式的系列构想,这些构想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了实践土壤,在此过程中逐步生成的人民财富论,为重新定义这种财富提供了理论依据。
    • 曾妮
    • 摘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论述中得到最广泛关注的命题。历史唯物主义是把握“教劳结合”的重要方法论,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生产劳动”的解读才能超越一般的物质规定性,走向现实的社会规定性;对“教育”的解读才能避免唯心主义的干扰,客观、准确地认识其在“教劳结合”命题中的定位。在此方法论的指导下,“教劳结合”的原初涵义可以表述为:生产劳动需要与教育相结合,因为教育可以赋能劳动者,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又从客观上加速社会关系的变革;教育需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中的生产劳动能够为劳动者提供展现其体力和智力的机会。这一原意经过后继者的发展,发生了重心转换。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精神生产能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转换为“物质生产能力—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劳结合”概念的后期演变仍然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但其原意中的根本关怀(即“人的全面发展”)有所弱化——“教劳结合”的后继者加大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注。如果只重视宏观层面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忽视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的终极理想。在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开拓创新的同时,应该尊重原典,尤其应该在“教劳结合”的根本关怀上理解和继承其精神。
    • 郑金洲
    • 摘要: 概念是通过词语表达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由“教育”“生产劳动”“结合”三个词语组成。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这三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涵义,其中“教育”分别指代“未来教育”“智育、体育、技术教育”“工艺教育”;“生产劳动”分别指代“工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既指代“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也指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今天的历史环境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有很大差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被赋予一系列新的涵义。这些涵义既包含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继承与赓续,也包含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拓展与创新。
    • 张媛; 许成安
    • 摘要: 信息技术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必然会带来新的颠覆性革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劳动正在不断地改写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数字资本为载体的数字劳动也是驱动数字资本增值的动力,并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数字劳动的治理体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数字劳动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符码逻辑和物化逻辑,被技术拜物教捆绑的数字劳动者在主体性发展方面陷入能动式微、发展失衡和建构混乱的困境。将数字劳动者置于资本主义体系中可以发现,数字劳动者只有彻底脱离异化和剥削,回归到以劳动为第一目的、以交往为第一需要的主体发展状态中,才能真正实现对个人本质的全部占有。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劳动的批判并不意味着拒绝数字技术所引发的科技革新和社会进步,而是在广泛运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克服数字劳动者的异化状态,充分促进劳动者的主体性发展。
    • 周丽红
    • 摘要: 劳动教育进课堂,是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及策略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也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入手,依据教学实践,运用合作学习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了普通高中项目化生产劳动的"并行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以具体项目为实例,说明复杂劳动项目的并行分解与协同综合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并行劳动流程的协调与管理技术,从而形成生产劳动的"并行协同"教学实施策略.并通过项目实践,论证"并行协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高效性和均衡性等优势与特点,可作为普通高中生产劳动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有效参考模式.
    • 周丽红
    • 摘要: 劳动教育进课堂,是将劳动教育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劳动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及策略成为实施劳动教育的关键,也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生产劳动的本质特征入手,依据教学实践,运用合作学习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构建了普通高中项目化生产劳动的“并行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以具体项目为实例,说明复杂劳动项目的并行分解与协同综合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并行劳动流程的协调与管理技术,从而形成生产劳动的“并行协同”教学实施策略。并通过项目实践,论证“并行协同”教学模式具有系统性、完整性、高效性和均衡性等优势与特点,可作为普通高中生产劳动课堂教学组织的一种有效参考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