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方法
制图方法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59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轻工业、手工业、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218437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关村、职业、远程教育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4中国智能建筑电气与安全论坛暨苏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年会、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制图方法的相关文献由107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文强、邱炳文、葛咏等。
制图方法—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18437篇
占比:100.00%
总计:10218545篇
制图方法
-研究学者
- 陈文强
- 邱炳文
- 葛咏
- 陈跃红
- 许尔琪
- 王结臣
- 任春颖
- 江昱
- 王宗明
- 贾明明
- 贾远信
- 邓炎驹
-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刘建军
- 孟令奎
- 宋适宇
- 张文
- 张洪艳
- 张良培
- 李科为
- 潘勇
- 王鹏
- 马增胜
- 黄莹泽
- 齐文
- 丁文东
- 刘宇
- 刘明月
- 吴太夏
- 孙琪
- 宋向前
- 尹章才
- 左洪芬
- 张志强
- 易帆
- 曹健
- 李响
- 李达
- 李霖
- 柳中洲
- 毛德华
- 满卫东
- 王伟
- 田浦延
- 胡建龙
- 胡邦波
- 蒋范晨
- 蔡忠亮
- 路春燕
- 邓曼仪
-
-
温瑀
-
-
摘要:
农业景观体系建设基于农业景观分类,科学的农业景观分类是农业景观格局分析、保护与管理的前提条件。在此背景下,探讨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的因素,有助于得出不同农业景观所需要依附的客观因素,对于科学规划农业景观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由梁发超、刘黎明、蔡振翔联合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景观分类方法与应用研究》一书,便是一部系统研究农业景观分类的专著。该书共包括七个章节,在界定农业景观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介绍农业景观的分类标准与各自的特征,并分析农业景观地域差异,有助于读者对农业景观分类理论的基本认知。此外,该书作者对农业景观分类和制图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具体思路、践行路径、所需工具等方面构建分类实践体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应用演示。该书兼顾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为构建当代农业景观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
-
李晓雪;
周卫;
聂晓嘉;
廖凌云;
兰思仁
-
-
摘要:
荒野地作为一类自然保护地,能够保障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在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荒野制图作为荒野空间识别的技术方法,是开展荒野保护及管理实践的空间基础,在自然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不同尺度荒野制图在指标体系、方法和应用上的差异,进而提出荒野制图的研究趋势,认为在未来应加强四方面的研究:关注新兴数据,提高指标数据的可用性;注重公众参与,加强指标体系的客观性;注重方法优化,提升制图方法的科学性;重视保护实践,拓展荒野制图的应用价值.
-
-
曹珍
-
-
摘要:
当今,运用计算机软件将现成的素材合成的制图方法日益取代手工绘制,但是手绘艺术的独特魅力是无法取代的,手绘艺术是一种具有人性色彩的表现形式,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具有独特的气质。手绘艺术发展可以依赖于新媒体技术提供的开放性、便捷性以及交互性,促使手绘风格的产品传播的受众面更加广泛化、平民化且具有一定的个性,在通俗文化市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手绘艺术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且不会形成一个特定的风格,对于文化环境的适应性,以互联网进行交互,实现受众层级和群体的急速扩张,手绘艺术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
-
-
张丹红;
王效科;
黄斌斌;
张路
-
-
摘要:
地图是直观展示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的手段,是确定重要生态保护目标和区域的主要方法.结合制图学理论方法及国家、行业相关制图规范,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图编制的目标、原则、流程和制图方法.以编制北京市延庆区1∶25万土壤保持服务分布图为例,分析了地理基础确定、地理要素取舍以及土壤保持服务分级等关键制图方法,提出了土壤保持服务分布图的编制规范.研究结果表明,编制的图件能够详尽的展示土壤保持服务的分布特征,精细的反映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人文要素的关系.通过详实的图面信息可进一步判别土壤保持服务分布重要区域,这将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
-
李莹莹;
赵正勇;
杨旗
-
-
摘要: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壤养分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制图则是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绘制准确的土壤空间信息是农林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过去的30年,土壤养分预测性制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介绍了数字土壤制图的理论基础,以及阐述土壤养分预测过程中的主要方法,包括传统土壤调查法、空间插值法、土壤-景观模型法、遥感影像法,并分析了当前在土壤制图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未来土壤养分制图的发展前景,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土壤制图研究的现状,以期为土壤预测性制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
肖国华;
汪建武;
熊运星
-
-
摘要:
塑料模具装工程图绘制中,应基于模具中零部件的分种分类来进行装配图的整体规划和绘制。模具结构装配的绘制的逻辑中首先对零件进行分类;然后确定每种零件在模具中的安装方式,并从每种零件选一个代表零件在装配图中绘制出来,表达其安装关系;再次对每种零件的代表零件进行配合关系的标定;最后补充标题栏信息、零件明细栏信息、装配技术要求等辅助信息。针对化妆盒盖塑件的一模两腔两板式注塑模具设计了其三维模具结构,并以零件的分种分类逻辑思路为基础,绘制了其装配工程图。
-
-
肖国华;
路英华;
梁蓓
-
-
摘要:
在高等教育的机械类专业中,培养出的学生机械制图实践能力较差,往往存在不能满足就业岗位实际工程制图能力需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也常出现在企业中的初级技术人员身上,为此,可从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具体工程的零件和装配图的绘制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零件)分类逻辑的制图思路.在零件/装配体的机械制图中,应基于特征分类逻辑按8个信息步骤来完成零件的逻辑工程制图,应基于零件种类分类逻辑按7个信息步骤来完成装配体的逻辑工程制图.
-
-
王乐;
董雷;
胡天宇;
郭柯
-
-
摘要:
植被图是描绘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植被生态学专业图件,既是植被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揭示植被资源、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资料,还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和农林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参考.本文概述了植被图编研的起源与发展,回顾了中国全国性及地方植被图的编制历史和部分成果.中国植被制图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0年出版的1:800万中国植被图首次表现了全国129个群系级植被类型,随后相继出版了1:400万、1:100万等全国植被图和多种比例尺的省区及地方的区域性植被图.未来的植被图编制需要充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以充足的野外调查资料和植被生态学研究为基础,利用多源多时相的遥感资料和生态地理信息大数据,并结合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分类方法.
-
-
-
高俊华;
刘立;
杨金中;
王晓红;
余德清;
鱼磊
-
-
摘要:
针对我国在建和生产矿山的环境问题,探讨了编制单个矿山监测成果图的方法.提出快速选择制图比例尺和图幅尺寸的思路,让成果图的高效批量生产成为可能.设计制图模板和制作流程,充分规范了成果的表达形式,为矿山企业和政府部门实现"依图治矿"和"以图管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