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布式电源(DG)

分布式电源(DG)

分布式电源(DG)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专利文献2596224篇;相关期刊33种,包括科技信息、上海电机学院学报、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等; 分布式电源(DG)的相关文献由253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曦、刘俊勇、宋雷震等。

分布式电源(DG)—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96224 占比:100.00%

总计:2596292篇

分布式电源(DG)—发文趋势图

分布式电源(DG)

-研究学者

  • 陈曦
  • 刘俊勇
  • 宋雷震
  • 张师
  • 朱俊澎
  • 李卫国
  • 李妍
  • 李泽森
  • 王球
  • 王琼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闫群民; 穆佳豪; 马永翔; 王勇; 孙阳阳
    • 摘要: 分布式储能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G)接入配电网和负荷急剧增长给电网规划运行带来的诸多问题。分布式储能具有功率吞吐快、控制精度高、安装灵活、多主体利益等特点,可有效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安全与稳定性。文中对分布式储能发展状况进行梳理,根据其接入位置在DG侧、中低压配电网侧、用户与微电网侧,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分布式储能应用模式的优点及劣势,重点就其选址定容问题对比分析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的各类数学模型及优化算法。最后,结合分布式储能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李蒙赞; 霍成军; 王玮茹; 余昆; 张富饶; 张一帆
    •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接入后,配电网的损耗分摊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基于比例系数的边际损耗系数(MLC)法在含DG配电网中应用时存在市场成员分摊差距过大的情况,分摊缺乏合理性。文中采用基于比例系数的MLC法计算含DG配电网的网络损耗分摊量,将正、负网损分摊量取绝对值求和,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各负荷的网损分摊量;然后,考虑网损分摊量总和与实际总损耗平衡的等式约束,利用奖惩系数,增加正网损分摊量,减少负网损分摊量,联立方程求解奖惩系数值,并对网损分摊量进行修正,改进后的方法可以避免正、负分摊量相互抵消,减小成员的分摊差距,合理分摊配电网中产生的损耗;最后,基于IEEE 33节点系统算例进行损耗分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作为DG接入配电网的损耗分摊依据。
    • 刘向宁; 王忠博; 牛威
    • 摘要: 本文以DG为模型,建立了PQ恒功率控制策略,对DG并网逆变器的控制进行讨论,实现了逆变器有功和无功输出的解耦控制。最后,借助MATLAB/SIMULINK环境对控制效果开展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可准确跟踪有功、无功功率的变化,充分发挥DG本身有功与无功的调节能力,促进DG的高渗透消纳,发挥DG的能效和环境效益。
    • 李磊; 高桂革
    • 摘要: 为了合理地规划分布式电源(DG)接入位置和容量,构建了DG配置结构优化的多功能计算模型。以综合投资费用最小为目标,从发电费用、网络损失费用和DG环境保护费用这三个独立角度来分析配电网中接入DG的配置结构优化问题。模型引入适用遗传算法(GA)的改进自适应布谷鸟搜索(IACS)算法,形成了改进的自适应布谷鸟搜索遗传算法(IACS-IGA)混合策略,来提高GA后期的寻优精度。通过IEEE-33节点算例验证,比较不同算法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此改进算法在解决DG配置结构优化问题中的有效性和优势。
    • 徐永海; 何志轩; 董旭; 陶顺; 蒋海玮; 马宁
    •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大规模并网不仅带来了消纳问题,还使交直流网络的经济安全运行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DG选址和多端电压源换流器(VSC)协调控制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方法。针对DG选址,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提出一种节点网损灵敏度指标,利用网络中不同位置的负荷节点对网损敏感度不同的规律进行交流网侧的DG选址。进而建立以网络有功总损耗、节点电压偏移量和DG盈余量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对多端VSC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端口功率电压变量和DG的有功出力进行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运行方法能够提高网络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并兼顾配电网对DG的消纳水平,为实际工程中的决策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
    • 唐海国; 张帝; 刘成英; 任磊; 李佳勇
    • 摘要: 当突发自然灾害后,主动配电网可利用联络支路转供和灵活供电的分布式电源(DG)恢复重要负荷的供电,从而有效降低故障风险。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多维度主动配电网故障风险等级智能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基于卡方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特征选择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故障关联强弱性分析,筛选得到最优故障特征集;然后,建立考虑DG并网的配电网故障重构优化模型,计及配电线路重要程度,为配电网故障风险等级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配电网线路故障风险等级预警模型;最后,以IEEE RBTS Bus6配电网系统进行算例分析。文中所提方法的预测准确率比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高3.17%,泛化能力更强,可为配电网故障风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效降低故障损失。
    • 孙建梅; 胡嘉栋; 蔚芳
    • 摘要: 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开放,分布式电源运营商作为新的利益主体进入市场,在主动配电网中由大量分布式电源运营商进行电源配置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如何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良好地运营,在进行电源优化配置时保证技术经济效益是分布式电源运营商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文章对分布式电源运营商与配电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布式电源运营商的综合收益中考虑主动管理成本,计及运营期间配电公司实施的主动管理策略,构建了双层电源优化配置模型.上层以分布式电源运营商为主体,以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进行电源优化配置;下层以配电公司为主体,以分布式电源切除量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运行.建立联合概率场景以计及分布式电源出力及负荷的不确定性,采用改进和声搜索算法与基于过滤集合的内点算法进行模型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双层电源优化配置模型符合电力市场现状,模型中主动管理策略与主动管理费用的引入实现了分布式电源运营商与配电公司的互利共赢,为分布式电源运营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 诸晓骏; 陈曦; 李妍; 王球; 王琼; 李泽森
    • 摘要: 主动配电网(ADN)中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给当前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调度和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文中研究和设计综合考虑源、网、荷侧不确定因素的ADN优化调度方法,对实际配电网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建立ADN综合评估体系,分别从主动控制性、主动管理性和主动经济性三方面衡量ADN的优化调度水平.而后,依据综合评估体系,提出考虑电动汽车智能调度系统的多阶段优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平抑间断性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引起的波动,还可实现当前配电网结构和资源的优化调度.因此,所提方法可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日前调度,实现ADN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 诸晓骏; 陈曦; 李妍; 王球; 王琼; 李泽森
    • 摘要: 主动配电网(ADN)中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的大量接入给当前配电网的规划、建设、调度和运行带来了诸多挑战。文中研究和设计综合考虑源、网、荷侧不确定因素的ADN优化调度方法,对实际配电网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建立ADN综合评估体系,分别从主动控制性、主动管理性和主动经济性三方面衡量ADN的优化调度水平。而后,依据综合评估体系,提出考虑电动汽车智能调度系统的多阶段优化方法,该方法不仅可平抑间断性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引起的波动,还可实现当前配电网结构和资源的优化调度。因此,所提方法可被广泛运用于电力系统日前调度,实现ADN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 郑斌; 袁文海; 董小顺; 马海军; 徐雅新; 李翔
    • 摘要: 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然而随着分布式电网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其并网也给传统电网带来了可靠性降低、双向潮流、电能质量恶化等问题,传统电网的被动调压策略已难以为继.主动配电网能支撑分布式电源的消纳,通过有载分接开关(OLTC)协调可实现电压控制.本文旨在阐述基于OLTC协调的主动配电网控制研究,先说明OLTC调压对功率的影响,介绍各传统电网调压方法,并指出了各方法的弊端.再阐述基于OLTC调压的主动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案,最后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