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失衡
全球失衡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1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贸易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3371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探索与争鸣、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9全国博士后经济学学术论坛等;全球失衡的相关文献由120位作者贡献,包括徐建炜、乔纳森·安德森、伍戈等。
全球失衡
-研究学者
- 徐建炜
- 乔纳森·安德森
- 伍戈
- 姚洋
- 宋科
- 张晓旭
- 曲凤杰
- 朱乃新
- 杨文超
- 杨权
- 杨珍增
- 杨雅鑫
- 程永林
- 苏治
- 范小云
- 茅锐
- 蔡兴
- 陆建明
- 陈建奇
- 陶爱颖
- 黄晓龙
- Richard N.Cooper1
- 任希丽
- 何帆
- 何自力
- 兰吉特·拉尔
- 刘建建
- 刘树林
- 刘澜飚
- 刘程
- 刘粮
- 刘绍保
- 劳铖强
- 包刚升
- 卢孔标
- 史蒂文·陈
- 史蒂芬·罗奇
- 叶菲
- 吉姆·奥尼尔
- 吴书凤
- 吴佳柏
- 吴晓灵
- 吴立元
- 周克
- 喻天明
- 孔祥婧
- 孙红娟
- 宋国友
- 宋晓东
- 崔嵘
-
-
宋科;
杨雅鑫;
苏治
-
-
摘要:
本文基于1995-2018年43个代表性国家的跨国分析表明,全球失衡通过估值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整体增强了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外币净资产为正的发达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对外净资产会产生估值效应,但不会影响经济增长,而该效应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存在货币政策估值效应传导渠道.其中,外币净资产为正的新兴市场国家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产生的估值效应会削弱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外币净资产为负的则会强化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在遭到货币政策冲击后,中国对外净资产同样能够产生估值效应,但未显著影响经济增长.本文为全球失衡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
-
邵宇;
陈达飞
-
-
摘要: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当今世界,所有经济体都已经嵌入全球产业链,故都存在内循环和外循环,只是重心、方向和结构有所不同。中国转向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演化规律,也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失衡。
-
-
宋科;
杨雅鑫;
苏治
-
-
摘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部分国家持续出现经常账户逆差,而另一部分国家持续出现经常账户顺差的全球失衡现象已是常态。伴生于全球化的全球失衡本质上是货币现象,若无货币介人,在“纯”经济实体中,不会产生任何失衡。国际货币体系因素的介人,不仅使失衡成为可能,而且使这一问题变得高度复杂。
-
-
汪川;
喻天明
-
-
摘要: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并快速推动疫苗接种工作,经济复苏状况明显好于预期.但从结构上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内部的经济复苏并不平衡,这也带来了一定的结构性风险.预计未来各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将比上一轮货币政策调整节奏更为紧凑,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经历先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后加息的进程.为应对外部挑战,建议我国将短期宏观调控和长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一方面,以结构性政策为主要抓手,把握时度效,精准施策,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
刘建建;
王忏;
吴立元;
龚六堂
-
-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重商主义的两国模型,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解释了全球失衡的原因,分析其对消费、汇率、产出、贸易条件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讨论了货币政策和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重商主义更强的国家(简称H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积累资本,经常账户盈余;重商主义更弱的国家(简称F国)借贷资本,经常账户赤字。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H国家庭户的消费都低于F国,H国货币贬值、相对产出更高、贸易条件恶化。(2)当H国发生正向货币供给冲击时,H国相对F国消费短期和长期都增加,货币短期贬值、长期变化方向不定,相对产出短期上升、长期降低,经常账户盈余增加,贸易条件短期恶化、长期改善。(3)H国关税提高对产出和经常账户盈余影响的方向不定。当H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时,H国相对消费短期和长期都下降,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当H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大时,H国货币短期和长期都升值,贸易条件短期改善。
-
-
-
-
孔祥婧
-
-
摘要:
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美两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模型,研究在我国经常账户再平衡的过程中,贸易条件、实质汇率、本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本国及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和数量应如何调整.研究发现,在需求替代弹性较低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实际汇率、贸易条件、我国相对外国贸易品的产出数量、我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和外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及产出数量的变动程度较大;而在需求替代弹性较高时,随着劳动收入比重的上升,上述变量的变动程度较小,有些变量几乎不发生变化.
-
-
-
-
叶菲;
张红军
- 《2009全国博士后经济学学术论坛》
| 2009年
-
摘要:
次贷危机的导火线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全球失衡是催生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重要经济根源.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意味着必须有持续的外国资本流入来弥补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实证研究表明,外国资本流入从两个方面推动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一是降低了长期利率,二是增加了投资.次贷危机客观上推动了全球失衡的调整: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全球失衡得到初步调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明显缩减;由于负财富效应和消费信贷萎缩,美国个人储蓄率开始回升,对全球失衡调整将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