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2A装置
HL-2A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4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0236097篇;相关期刊8种,包括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国防科技工业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中国电源学会第18届全国电源技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HL-2A装置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饶军、严龙文、洪文玉等。
HL-2A装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236097篇
占比:100.00%
总计:10236211篇
HL-2A装置
-研究学者
- 饶军
- 严龙文
- 洪文玉
- 姚列英
- 曹曾
- 杨青巍
- 宋显明
- 宣伟民
- 潘莉
- 钱俊
- 周俊
- 毛晓惠
- 罗萃文
- 陈燎原
- 丁玄同
- 王明伟
- 冯北滨
- 刘德权
- 刘永
- 周艳
- 崔正英
- 康自华
- 徐云仙
- 李伟
- 李强
- 李青
- 潘宇东
- 王恩耀
- 石中兵
- 陈罡宇
- 卢波
- 夏凡
- 姚良骅
- 宋绍栋
- 崔成和
- 张劲松
- 张锦华
- 李广生
- 陈程远
- 严建成
- 冉红
- 刘仪
- 刘泽田
- 卢杰
- 周才品
- 徐征宇
- 曾建尔
- 李华俊
- 李波
- 李秀娟
-
-
龙婷;
Diamond P H;
柯锐;
洪荣杰;
许敏;
聂林;
王占辉;
李波;
高金明;
HL-2A团队
-
-
摘要:
报道了HL-2A装置密度极限附近边缘剪切流和极向剩余胁强的最新实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密度向Greenwald密度靠近时,等离子体响应由绝热响应向流体动力学响应转变,导致湍流雷诺胁强中的非扩散项——剩余胁强降低,其径向梯度表征的等离子体自发旋转力矩显著降低。边缘极向流的湍性驱动降低进一步导致边缘E×B极向流剪切强度减弱。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湍流剩余胁强的降低是导致托卡马克密度极限附近边缘极向剪切层崩塌的关键因素。
-
-
-
付贤飞;
杨斌;
王世庆
-
-
摘要:
基于门控循环单元(GRU)的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的网络拓扑结构,训练和测试了HL-2A装置等离子体水平位移系统响应模型。测试结果显示了该模型对43%的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超过80%。把该网络模型作为被控对象,使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算法,设计了一个HL-2A等离子体水平位移的MRAC系统。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系统的输出响应能快速地跟踪各种输入参考信号,控制器能够较好地控制等离子体的水平位移并具有强的抗扰动能力。
-
-
梁嘉禾;
刘松芬;
王鸿鹏;
杜月;
王占辉;
陈逸航;
许敏;
夏凡;
杨宗谕;
钟武律
-
-
摘要:
基于HL-2A装置的放电实验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时间窗口算法开发了高约束(H)模时段的识别算法,得到了可靠的高成功率的高约束模时段识别结果。算法中,选取206次放电实验数据中等离子体储能及氘α通道信号作为双通道原始数据进行学习,得到一个深度为21层的二分类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模型经过其他474次放电数据的测试集检验,高约束模识别的正确率达到了98.17%。
-
-
孙昊方;
施培万;
陈伟
-
-
摘要:
利用AMC程序获取了不同最小安全因子(minq)情况下反剪切阿尔芬本征模频率(RSAE)的变化特征:当最小安全因子minq>1时,RSAE频率随着minq增大而增大;当minq1和minq<1情况下缓慢向上扫频的模.这些模的频率介于环向阿尔芬本征模和比压阿尔芬本征模之间,与AMC得到的RSAE模频率一致,模的径向结构由单一极向谐波组成,并且高度局域在minq附近,具有典型的RSAE特征.
-
-
-
吴一帆;
刘灏;
龚少博;
龙婷;
段旭如;
叶民友;
HL-A团队;
余羿;
柯锐;
许敏;
聂林;
吴婷;
孙爱萍;
兰涛;
袁博达
-
-
摘要:
在HL-2A装置上完成了一套32通道束发射诊断系统(BES),可对径向r=12~44cm,极向?7.5~+7.5cm二维空间范围内的长波长(k⊥ρi<1)电子密度扰动信息进行测量,其时间分辨率达到0.5μs,空间分辨率1~2cm.系统由内置于真空室的非对称镜头组、传输光纤、高性能探测器模块以及辅助的冷却和真空设备构成.系统的噪声在低频时(f<100kHz)主要由散粒噪声贡献,在较高频率时由散粒噪声和e噪声共同决定.在典型的HL-2A装置放电模式中,对于200kHz以下的扰动,该系统的信噪比(SNR)均大于3.
-
-
黄尧;
夏凡;
杨宗谕;
钟武律;
刘春华
-
-
摘要: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HL-2A装置上开发出了一套边缘局域模(ELM)实时识别算法.算法使用5200次放电数据(约24.19万数据切片)进行学习,得到一个深度为22层的卷积神经网络.为衡量算法的识别能力,识别了HL-2A装置自2009年实现稳定ELMy H模放电以来所有历史数据(约26000次放电数据),共识别出1665次H模放电,其中误识别35次,误报率为2.10%.在实际的1634次H模放电中,漏识别4次,漏识别率为0.24%.该误报率和漏报率可以满足ELM实时识别的精度要求.识别算法在实时控制环境下,对单个时间点的平均计算时间为0.46ms,可以满足实时控制的计算速度要求.
-
-
吴娜;
陈少永;
唐昌建;
宋显明;
杨曾辰;
余德良;
许健强;
HL-2A团队
-
-
摘要:
在HL-2A装置实验中,通过对水平场加入方波扰动,实现了等离子体垂直运动.当等离子体向上垂直运动时,观察到了边缘局域模(ELM)缓解现象.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向上运动过程中边缘不断形成新的闭合磁面,导致等离子体体积膨胀,进而使台基宽度增加.此外,ELM缓解期间杂质和工作气体再循环有所增加.等离子体向上运动过程中体积膨胀、工作气体再循环及杂质增加可能是导致ELM缓解的主要物理因素.该实验可为未来聚变实验装置ELM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
-
-
-
-
-
-
-
-
袁国梁;
杨进蔚;
宋先瑛;
李旭;
张轶泼;
杨青巍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在HL-2A 实验中,低密度放电实验和辅助加热是都会产生大量的超热电子,CdTe 系统可以探测超热电子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20~200 keV 的硬X射线,反映出超热电子的时间演化.对整个系统使用MCNP程序建立模型,模拟计算了系统对热电子辐射的大量的软X 设想的屏蔽吸收结果以及对高能硬X射线的屏蔽效果,以此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于采集速度的限制,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不能兼顾,所以采用了两种方法同时对采集实验数据,一是高时间分辨率的只有8 道能量的能谱,二是低时间分辨率的可多达1024 道的精细能谱.
-
-
袁国梁;
杨进蔚;
宋先瑛;
李旭;
张轶泼;
杨青巍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在HL-2A 实验中,低密度放电实验和辅助加热是都会产生大量的超热电子,CdTe 系统可以探测超热电子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20~200 keV 的硬X射线,反映出超热电子的时间演化.对整个系统使用MCNP程序建立模型,模拟计算了系统对热电子辐射的大量的软X 设想的屏蔽吸收结果以及对高能硬X射线的屏蔽效果,以此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于采集速度的限制,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不能兼顾,所以采用了两种方法同时对采集实验数据,一是高时间分辨率的只有8 道能量的能谱,二是低时间分辨率的可多达1024 道的精细能谱.
-
-
袁国梁;
杨进蔚;
宋先瑛;
李旭;
张轶泼;
杨青巍
- 《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在HL-2A 实验中,低密度放电实验和辅助加热是都会产生大量的超热电子,CdTe 系统可以探测超热电子和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量20~200 keV 的硬X射线,反映出超热电子的时间演化.对整个系统使用MCNP程序建立模型,模拟计算了系统对热电子辐射的大量的软X 设想的屏蔽吸收结果以及对高能硬X射线的屏蔽效果,以此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于采集速度的限制,时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不能兼顾,所以采用了两种方法同时对采集实验数据,一是高时间分辨率的只有8 道能量的能谱,二是低时间分辨率的可多达1024 道的精细能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