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蹄目
偶蹄目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动物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致富天地、化石、大自然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等;偶蹄目的相关文献由171位作者贡献,包括董为、王小明、薛志成等。
偶蹄目
-研究学者
- 董为
- 王小明
- 薛志成
- 刘洋
- 吐拉布毕·居玛哈孜
- 张劲硕
- 江木直子
- 热斯汗·马那尔别克
- 王业生
- 蒙世杰
- 西村刚
- 锷本武久
- 韩德芬
- 高井正成
- CHEN ShanQin
- DENG Tao
- Denise F.SU
- HE Wen
- HOU SuKuan
- Nina G.JABLONSKI
- SHI QinQin
- THAUNG-HTIKE
- THAUNG—HTIKE
- ZIN-MAUNG-MAUNG-THEIN
- ZIN—MAUNG—MAUNG.THEIN
- 丁玉华
- 丁虹
- 万自明
- 于成江
- 于景文
- 于浩
- 任义军
- 任战军
- 任轶
- 何立忠
- 余志伟
- 侯佩兴
- 侯全芬
- 候立冰
- 倪喜军
- 傅仁义
- 关东明
- 农影
- 冯兰兰
- 冯兴无
- 冯洪钱
- 刘佩
- 刘冠邦
- 刘娣
- 刘宁
-
-
-
-
摘要: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偶蹄目、鹿科。它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又名"四不像",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和神兽麒麟的原型。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引进64头麋鹿,开始了麋鹿重回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首天鹅洲麋鹿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之一。
-
-
姚可侃;
刘龙海;
吴国平
-
-
摘要: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又称青鹿[1],属偶蹄目、鹿科、毛冠鹿属,有3个亚种,包括川西亚种E.c.cephalophus、华中亚种E.c.ichangensis、华南亚种E.c.michianus。毛冠鹿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物种,我国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毛冠鹿生性胆小,在野外因自然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及缅甸东北部,且于2016年首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该物种[3]。
-
-
龚达才
-
-
摘要:
1993年2月20日,邮电部发行《野骆驼》特种邮票一套两枚,第1枚图案描绘了一只野骆驼背部和头部的形象,第2枚图案描绘了一只幼驼将头偎依在成年驼胸部的形象。野骆驼全称“野生双峰骆驼”,简称“野驼”,属偶蹄目、骆驼科。野骆驼仅分布于亚洲中部,现今主要产于中国新疆的罗布泊和塔里木盆地带,是一种数量稀少的古老动物。
-
-
-
-
摘要: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偶蹄目、鹿科。它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又名"四不像",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和神兽麒麟的原型。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引进64头麋鹿,开始了麋鹿重回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首天鹅洲麋鹿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
摘要: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偶蹄目、鹿科。它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又名"四不像",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和神兽麒麟的原型。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引进64头麋鹿,开始了麋鹿重回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首天鹅洲麋鹿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之一。
-
-
-
-
摘要: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偶蹄目、鹿科。它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又名"四不像",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和神兽麒麟的原型。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引进64头麋鹿,开始了麋鹿重回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
-
-
-
-
摘要: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偶蹄目、鹿科。它的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又名"四不像",是传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和神兽麒麟的原型。199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石首天鹅洲湿地麋鹿自然保护区。1993-1994年,保护区分两次从北京引进64头麋鹿,开始了麋鹿重回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的探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首天鹅洲麋鹿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之一。
-
-
徐永春(文/图)
-
-
摘要:
作为一名野外摄影师,我的工作是记录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有趣的动物——斑羚。斑羚属于偶蹄目、牛科、斑羚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初见斑羚,我便觉得它们和平日里见到的山羊很像。无论是雄性斑羚还是雌性斑羚,都长有细短的黑色椅角,其中雄性斑羚的椅角稍粗且长。
-
-
欧阳军
-
-
摘要:
麝牛是偶蹄目牛科麝牛属的唯一物种。麝牛还被称为北极野牛或北极牛。虽然麝牛长得像牛,但它并不是牛。它和金毛扭角羚是亲戚,和牛却不是。雄性麝牛在发情期或当它的皮毛被打湿时,会散发出非常浓烈的麝香味,这是它脸部分泌物的味道。麝牛最显眼的就是它的体毛了,几乎长至踝部。
-
-
高艳;
陈晓珍
-
-
摘要:
"哇!好大的鲸鱼!"凡是见过鲸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惊叹。众所周知,鲸并非鱼,而是一类体形巨大的海洋哺乳动物,跟人类和其他的陆生兽类一样,它们都有胎生和哺乳的特点。鲸体形似鱼,皮肤裸露,在适应水中生活的过程中,前肢变为鳍状,后肢完全退化。研究发现鲸已有5000万年的历史,跟偶蹄目的一些反刍动物是近亲,它们的胃也分成四个胃室。
-
-
-
-
-
-
-
-
房迎三;
董为;
唐根顺
-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近几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最近对牛科化石的室内整理和研究表明,驼子洞出土的牛科化石共有3个种:Sinoryx sp.,Gazella cf.sinensis,Leptobos cf.brevicornis,它们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亚科.驼子洞的牛科化石在组成上与葫芦洞的牛科化石有较大的差别,在数量上前者的成员比后者多,在组成上前者比后者古老,在气候环境方面前者偏向干燥型而后者偏向潮湿型.因此南京汤山地区从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气候环境经历了从干燥向潮湿转变的过程.驼子洞的牛科化石与其他地点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相比更接近于北方类型.
-
-
房迎三;
董为;
唐根顺
-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近几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最近对牛科化石的室内整理和研究表明,驼子洞出土的牛科化石共有3个种:Sinoryx sp.,Gazella cf.sinensis,Leptobos cf.brevicornis,它们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亚科.驼子洞的牛科化石在组成上与葫芦洞的牛科化石有较大的差别,在数量上前者的成员比后者多,在组成上前者比后者古老,在气候环境方面前者偏向干燥型而后者偏向潮湿型.因此南京汤山地区从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气候环境经历了从干燥向潮湿转变的过程.驼子洞的牛科化石与其他地点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相比更接近于北方类型.
-
-
房迎三;
董为;
唐根顺
-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近几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最近对牛科化石的室内整理和研究表明,驼子洞出土的牛科化石共有3个种:Sinoryx sp.,Gazella cf.sinensis,Leptobos cf.brevicornis,它们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亚科.驼子洞的牛科化石在组成上与葫芦洞的牛科化石有较大的差别,在数量上前者的成员比后者多,在组成上前者比后者古老,在气候环境方面前者偏向干燥型而后者偏向潮湿型.因此南京汤山地区从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气候环境经历了从干燥向潮湿转变的过程.驼子洞的牛科化石与其他地点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相比更接近于北方类型.
-
-
房迎三;
董为;
唐根顺
- 《第九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近几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最近对牛科化石的室内整理和研究表明,驼子洞出土的牛科化石共有3个种:Sinoryx sp.,Gazella cf.sinensis,Leptobos cf.brevicornis,它们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亚科.驼子洞的牛科化石在组成上与葫芦洞的牛科化石有较大的差别,在数量上前者的成员比后者多,在组成上前者比后者古老,在气候环境方面前者偏向干燥型而后者偏向潮湿型.因此南京汤山地区从早更新世到中更新世气候环境经历了从干燥向潮湿转变的过程.驼子洞的牛科化石与其他地点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相比更接近于北方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