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兽类

兽类

兽类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21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6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动物、兽类学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2015年度学术年会、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兽类的相关文献由92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洋、胡锦矗、孙治宇等。

兽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0 占比:85.5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1.19%

专利文献>

论文:56 占比:13.30%

总计:421篇

兽类—发文趋势图

兽类

-研究学者

  • 刘洋
  • 胡锦矗
  • 孙治宇
  • 杨奇森
  • 冯祚建
  • 刘少英
  • 夏霖
  • 马再玉
  • 冉江洪
  • 吴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邓玥; 彭科;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 摘要: 2012年7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林下鸟兽物种开展持续监测,共设置红外相机150台,共计82个有效监测位点,31439个有效相机日,获得33579张照片和13712段视频,独立有效记录2052次,识别4目12科19种兽类,4目8科23种鸟类,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7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7种,近危(NT)物种2种。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黑顶噪鹛Trochalopteron affine、红翅噪鹛Trochalopteron formosum、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和白眉鸫Turdus obscurus为保护区新记录。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黄鼬Mustela sibiric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且在不同海拔段均被发现。本监测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鸟兽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稳定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 朱德亭
    • 摘要: 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兽类资源。本研究采用红外相机监控、粪便分子鉴定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到保护区兽类资源共有8目20科5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Ⅱ级保护动物8种;调查中发现兽类物种数前3位的分别为食肉目、啮齿目和翼手目。本调查为该地区兽类资源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彭波; 李生强; 伏勇; 雷小军; 赵军; 孟庆玉; 贺飞; 廖光炯; 杨旭; 陈鑫; 杨志松
    • 摘要: 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录总计6071次,共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3科22种。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2种。调查记录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区新记录。研究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18种兽类的分布网格数均不低于10,而对应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排在前列,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下均拍摄到较多种类的兽类物种(18~20种),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内均有多种兽类物种存在集群现象(7~13种)且绝大部分兽类物种存在跨海拔活动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资源较为丰富、种群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广,一定程度上表明保护区多年的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 李乔明; 勾伟; 姬程鹏; 肖文宏; 陈斯侃; 肖治术
    • 摘要: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设置85个1 km×1 km的公里网格和114个相机位点,共计19950个相机工作日和10767张独立有效照片。鉴定出鸟兽12目35科86种,其中兽类有5目14科25种和鸟类有7目21科61种,有4种国家Ⅰ级和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新纪录物种24种。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更新了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为保护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 宋政; 代军; 陈娇; 张洪; 汤晓波; 鄢蜀歧; 严勇;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 摘要: 2008年4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布设290台次红外相机,累计19084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识别出兽类4目12科18种,鸟类6目14科41种,包括4种国家一级和1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和野猪Sus scrofa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兽类前5位;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橙翅噪鹛Trochalopteron elliotii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为鸟类前5位。同时记录到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灰翅鸫Turdus boulboul、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es、灰眶雀鹛Alcippe davidi、灰头雀鹛Fulvetta cinereiceps和黄嘴栗啄木鸟Blythipicus pyrrhotis 6种保护区新记录。不同海拔和植物群落类型下,单个相机位点获得的鸟类物种数无显著差异,而兽类物种数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海拔:χ^(2)=23.784,df=3,P<0.001;不同植物群落类型:χ^(2)=18.938,df=3,P<0.001)。整体上看,中间海拔段(1700~2700 m)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拍摄到的兽类物种数较多。保护区不同功能区中的兽类与鸟类物种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兽类:χ^(2)=1.029,df=2,P=0.598;鸟类:χ^(2)=0.528,df=2,P=0.768)。本研究为保护区积累了重要的本底资料。
    • 尹旭东; 何兴成; 李东睿; 冉江洪; 彭咏红; 吕旭
    • 摘要: 根据2020年5月—2021年6月对四川米亚罗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结合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和文献资料,统计出兽类7目23科8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中国特有种27种。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的分别为4种、8种和9种。红外相机记录的25种大中型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是猕猴Macaca mulatta(14.47),其次是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8.92)、猪獾Arctonyx collaris(5.66)和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3.56)。在采集的24种小型兽类标本中,以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和小纹背鼩鼱Sorex bedfordiae为优势种。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000~3500 m最高,共记录33种;2000~2500 m最低,仅10种。保护区的珍稀濒危物种多,有蹄类丰富,但捕食性兽类种类及多度较低,高山区放牧严重。保护区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特别是对高山区的监测,同时控制放牧强度,以进一步了解保护区的兽类资源及提升保护成效。
    • 徐鲜钧
    • 摘要: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有历史分布记录的众多野生动物中,有部分物种已经多年未见有确凿的野外记录。通过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布设红外相机,收集红外相机拍摄的图像,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一步掌握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现有兽类与鸟类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红外相机共记录到野生兽类18种,分属6目12科,其余未能鉴定出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多为小型翼手目、食虫目和啮齿目动物。在记录到的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最多,共3科6种;其次是啮齿目共3科5种和偶蹄目3科4种;灵长目1科1种;鳞甲目1科1种和兔形目1科1种。红外相机共记录到鸟类31种,分属6目13科,其余未能鉴定出具体物种的鸟类记录大多为体型较小的雀形目鸟类;在记录到的31种鸟类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有2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近危,1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易危,根据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有1种被评为濒危,1种被评为近危,2种被评为易危。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保护管理规划、长期监测和科研项目提供参考资料,为开展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 李海滨; 黎桂星; 钟德君; 徐伟宏; 罗攀峰; 朱伟钦; 谢梅英
    • 摘要: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鸟兽资源多样性信息及鸟兽分布情况,2021年6—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在60个位点上布设了红外相机,累计1665个相机日,共鉴定出野生兽类10种、野生鸟类11种。
    • 郭瑞; 雷福民; 王军旺; 许丽娟; 王旭池; 马天午; 徐爱春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多样性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分布,补充和完善保护区野生动物本底资源数据,探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物的活动节律,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共布设115个相机位点(网络),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资源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共获得鸟兽独立有效照片18363张,其中兽类占84.89%,鸟类占13.11%,经鉴定,共有兽类18种,分属8目12科,鸟类36种,分属8目17科,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为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梅花鹿Cervus nippon、黑麂Muntiaeus crinifrons和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分别为猕猴Macacamulatta、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蛇雕Spilornis cheela、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苍鹰A. gentili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画眉Garrulax canorus、棕噪鹛Garrulax berthemyi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兽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4种动物分别是小麂Muntiacus reevesi(25.17)、野猪Sus scrofa(7.37)、梅花鹿(5.87)和猪獾Arctonyx albogularis(3.91),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4种动物是白鹇(5.71)、勺鸡(0.82)、棕噪鹛(0.54)和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0.37)。对相对多度指数居前四位的鸟兽日活动节律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除猪獾外,其余3种鸟兽均为昼行性动物,小麂和梅花鹿日活动呈现两个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6:00—8:00和17:00—19:00,野猪活动高峰集中在13:00—15:00,猪獾的日活动有三个高峰,分别为4:00—6:00、12:00—14:00和18:00—20:00;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主要包括人为活动干扰和家畜活动干扰。本研究评估了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鸟兽资源现状,对保护区实施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赵定; 吕鑫平; 吴勇; 庞德洪; 杨旭; 杨彪; 李生强
    • 摘要: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402张,视频19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