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图书
优秀图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0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教育、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9篇、专利文献9529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出版广角、中国出版、中国编辑等;
优秀图书的相关文献由10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菲、梁衡、王化兵等。
优秀图书
-研究学者
- 刘菲
- 梁衡
- 王化兵
- 万媛媛
- 嘉航
- 明德
- 宋桂友
- 张冀远
- 张征
- 朱音
- 杨嘉
- 杨晓芳
- 杨驰原
- 王琦
- 袁越伦
- CFP(图)
- 中学生阅读编辑部
- 伍旭升
- 何强
- 何忠
- 何西来
- 佘莲1
- 修协
- 刘亚
- 刘华
- 吕晶
- 吴娜
- 吴文博
- 周双宁
- 周昕
- 周锐
- 孔庆萍
- 孙亚飞
- 孙玉洁
- 学敏
- 安波舜
- 安琪
- 小葵
- 崔中义
- 常宇晗
- 延琳
- 张作
- 张倩影
- 张债影
- 张竞艳
- 张进
- 徐林香
- 斯馨
- 新报
- 本刊编辑部
-
-
汪正一
-
-
摘要:
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评选的“第十三届甘肃省优秀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奖”近期正式揭晓,我刊编辑部党燕妮同志荣获甘肃省优秀编辑一等奖。甘肃省优秀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奖系省级政府奖,该奖分为甘肃省优秀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奖(一、二、三等奖),以及甘肃省优秀编辑奖(一、二等奖)两个类别,旨在促进甘肃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更多优秀出版物出版,表彰为本省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工作做出突出业绩的在岗编辑。
-
-
-
-
摘要:
《中国林业产业》杂志编辑部每期向读者朋友们推荐林草优秀图书,也欢迎读者朋友们推荐优秀图书,图书类别不限。推荐邮箱linyezazhi@163.com。《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科考纪事》编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图书简介:本书是作者在科考一线的所见所闻,每一幅图片和每一篇纪事文字的背后,都呈现着作者的辛勤劳作与艰难的脚步。从冰雪北国的大兴安岭到热带雨林的海南岛和宝岛;从西北的孤烟大漠到四季如春的广州花都;从南极的极昼到北极的极夜,本书均有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多,实属难得。他们用镜头和文字真实纪录野生动物的精彩生活。
-
-
-
-
摘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童话《无尾小鼠历险记》《爸爸树》《豆子地里的童话》《光芒》等,长篇小说《有鸽子的夏天》《街上的马》《风雷顶》《游泳》等。作品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
-
-
中学生阅读编辑部
-
-
摘要:
2020年,图书市场里"百花齐放",优秀图书不断面世。本刊编辑部经过细致的评选,推出了"《中学生阅读》2020年好书榜"。该书榜包括两部分:适合高中生阅读的10本好书,适合初中生阅读的10本好书。现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10本好书推荐给大家。
-
-
-
-
-
摘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凝聚着人类的情感与文化,我们无法触摸时间的痕迹,却能从书中窥得光阴的意义。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D20年版)》,向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推荐共300种图书。读好书、读经典,小编每期将从目录中为大家选择一本优秀图书,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
-
-
李凤成
-
-
摘要:
赵力,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自幼痴迷于昆虫收集与研究,系高级生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被媒体和学术界誉为"中国蝴蝶王子"和"中国的法布尔"。他创办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是亚洲最大昆虫博物馆,所著《中国鳞翅目——蝴蝶》一书是世界上记录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专著,荣获金鼎奖;《图文中国昆虫记》一书则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评定为"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
-
-
-
-
摘要:
同学们,由四川省少先队队刊《少年时代》杂志和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lian)合主办的首届“读创行”征稿大赛现已正式后动啦!你知道什么是“读创行”吗?第一步:“读”首先,我们要阅读优秀图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别急,小少整理(zheng li)了一份推荐(tui jian)书目给你!
-
-
-
-
摘要:
同学们,由四川省少先队队刊《少年时代》杂志和成都市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读创行”征稿大赛现已正式后动啦!你知道什么是“读创行”吗?第一步:“读”首先,我们要阅读优秀图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别急,小少整理了一份推荐书目给你!
-
-
李菁
-
-
摘要:
cqvip:该书曾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中共中央统战部“第六届统战系统出版社优秀图书奖”等奖项。“在写这本书的第一稿时,我更多地是从史料中认识孙中山先生的;而这本书的完成,也开启了我以行走的方式理解与靠近孙中山先生的历程:我是从中山先生的故乡翠亨村,从他一生的起点开始理解他;后来,我去认知中山先生的脚步走得更远,从广州到东京、旧金山到夏威夷……每次在现实世界里追寻孙中山先生的踪迹,书本上的孙中山先生便重新又被激活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