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鼻炎,变应性

鼻炎,变应性

鼻炎,变应性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7篇、专利文献511194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等; 鼻炎,变应性的相关文献由898位作者贡献,包括章如新、余少卿、董震等。

鼻炎,变应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7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11194 占比:99.95%

总计:511441篇

鼻炎,变应性—发文趋势图

鼻炎,变应性

-研究学者

  • 章如新
  • 余少卿
  • 董震
  • 赵长青
  • 张罗
  • 韩德民
  • 吉晓滨
  • 安云芳
  • 张翠红
  • 杨钦泰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方伟
    • 摘要: 气道上皮细胞是气道的结构细胞,也是机体对吸入性刺激物、变应原和病原体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气道上皮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多种炎性反应介质和细胞因子,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促进组织的再生和环境因素损害后的修复.气道上皮细胞在气道慢性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气道慢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标的研究热点.文章对气道上皮细胞在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葛欣宜; 张迎宏; 刘俊秀; 马芙蓉
    • 摘要: 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原免疫治疗有效.目前对于LAR这一概念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对LAR的概况、诊断、病理、免疫机制、治疗及与其他特异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潘敏; 薛建荣; 胡志邦; 范正达; 马敬
    • 摘要: 目的 了解<14岁变应性鼻炎(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皮下免疫治疗(SCIT)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变态反应疾病专科门诊,进行3年疗程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321例屋尘螨过敏患儿的临床资料.321例患儿年龄5~14岁,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41例;年龄5~9岁者154例,10~14岁者167例.使用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在上臂伸侧肘上12~15 cm处行皮下注射,321例共行13 053针次皮下注射,其中男性患儿共注射7 305针次,女性患儿共注射5 748针次;5~9岁患儿共注射6 342针次,10~14岁患儿注射6 711针次.记录息儿每次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及其处理,分析全身不良反应与患儿年龄、性别、疗程及变应原注射剂量的关系.结果 (1)321例患儿中,共56例(17.45%)、115针次(0.88%)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速发型55针次(47.83%),迟发型60针次(52.17%);全身I级不良反应92针次(80.00%),Ⅱ级21针次(18.26%),Ⅲ级2针次(1.74%),无Ⅳ级者.(2)分别以病例数和注射针次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男、女性患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比24例,x2=0.03,P=0.86;66比49针次,x2=0.10,P=0.76);5~9岁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10~14岁患儿[22.08%(34/154)比13.17%(22/167),1.14%(72/6 342)比0.64%(43/67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4;x2=9.13,P<0.01);疗程方面,2~3年组(105~156周)不良反应发生率[3.74%(12/321)与0.41%(12/2 912)]明显低于<1年组(≤52周)[14.64% (47/321)与0.89% (64/7 154)]和1~<2年组(53~104周)[10.90%(35/321)与1.31% (39/2 9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86,P<0.01;x2=6.43,P=0.01;x2=12.14,P<0.01;x2=13.74,P<0.01).(3)在100000转导单位(SQ-U)高剂量阶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 000 SQ-U的低剂量阶段[1.01%(85/8 440)比0.65% (30/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P=0.04).结论 螨虫过敏的AR患儿行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注射液SCIT的注射针次不良反应发生率<1%,严重程度多为I级不良反应,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儿低龄、治疗疗程早期及注射高剂量变应原有关.
    • 刘新; 杜元灏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阳通窍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温阳通窍针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对照组30例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日1次。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记录2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5/30),2组疗效相当(P>0.05)。2组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RQLQ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20.0%(6/30),对照组复发率46.7%(14/3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通窍针法治疗AR选穴精简,无不良反应,疗效与氯雷他定片相当,且能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优。
    • 童筱婷; 章薇; 邓玉琴; 向荣; 陈始明; 陶泽璋; 许昱
    • 摘要: 目的 分析本地常见变应原分布特征,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冷光分析技术,对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筛查的1 1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708例,女性482例.按年龄将受试患者分为0~6岁、7~17岁、18~50岁、51~80岁组.采用SPSS 23.0分析受试者年龄、性别以及季节等因素对变应原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阳性率为86.89%(1 034/1 190).受试者中变应原组合数量以2种最为常见(46.47%,553/1 190).男性和女性人群最常见的变应原均为粉尘螨(男性86.86%,615/708;女性86.93%,419/482).但男性猫毛、德国蟑螂、牛奶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尘螨类变应原均在7~17岁组中阳性率最高,花粉类变应原在18~50岁组及51~80岁组中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率要高于夏季,猫毛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牧草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豚草阳性率在秋季最高.鸡蛋白、牛奶、蟹阳性率也存在季节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最常见变应原为粉尘螨,且尘螨类变应原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均存在明显差异.花粉类及食物类变应原阳性率存在季节差异,提示吸入性及食物性变应原对武汉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诊疗及预防过敏具有重要价值.
    • 王倩; 冯彦; 王斌全; 王梦瑶
    • 摘要: 综述变应性鼻炎病人舌下免疫治疗依从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以期为护理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刘新; 杜元灏
    •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阳通窍针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AR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温阳通窍针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对照组30例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每日1次.2组均治疗2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变化;观察2组治疗前后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记录2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5/30),2组疗效相当(P>0.05).2组治疗后鼻塞、鼻痒、流涕、喷嚏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RQLQ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复发率20.0%(6/30),对照组复发率46.7%(14/3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温阳通窍针法治疗AR选穴精简,无不良反应,疗效与氯雷他定片相当,且能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远期疗效更优.
    • 李依寒; 宋盼盼; 俞晨杰; 钱晓云; 高下
    • 摘要: 目的 通过同时测定变应性鼻炎(AR)伴和不伴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口呼出一氧化氮(FeNO)和鼻呼出一氧化氮(nNO),分析AR患者特应性状态与FeNO和nNO含量的相关性,评价其在AR和下气道炎症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诊断为持续性AR、BA、AR伴有BA(AR-BA)及对照组共4组各30例进入本研究.根据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将4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高特应性组(SPT+++及以上)和一般特应性组(SPT++及以下)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都接受了FeNO和nNO测量、变应原SPT、血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 3组试验对象的Fe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n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变应原的变态反应程度与FeNO及nNO呈正相关.结论 FeNO和nNO可协助AR和哮喘的诊断,结果与患者的变态反应程度成正相关,nNO水平可作为BA并发AR的炎症标志物之一.FeNO亦可作为AR并发BA的炎症标志物,用于BA伴发哮喘的警示.
    • 吴湘萍; 刘阳云; 杨小芳; 邱若庆; 沈康; 田淑婷
    • 摘要: 目的 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过敏性鼻炎(AR)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治疗前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疗效与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并对这两个指标在预测SLIT疗效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坚持完成6个月疗程的患者178例,其中有效126例,无效52例,有效率70.8%;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的疗效有微弱的相关性(r =0.168,P=0.048;r =0.250,P=0.001);根据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与SLIT疗效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外周血EOS计数曲线下面积为0.380,外周血EOS百分比为0.355,均<0.5,无诊断价值.结论 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对SLIT的疗效预测价值有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