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地区
黔东地区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地质学、旅游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176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理论与当代、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文史丛刊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土壤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研讨会等;黔东地区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戴传固、王敏、张慧等。
黔东地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176篇
占比:99.47%
总计:13246篇
黔东地区
-研究学者
- 戴传固
- 王敏
- 张慧
- 牟兰娟
- 丁孝忠
- 刘燕学
- 吴丹
- 吴春宏
- 周恒
- 姚希财
- 张思华
- 李锦伟
- 杨坤光
- 杨峻岭
- 林昌虎
- 王路平
- 王雪华
- 谢小峰
- 陈建书
- 骆海江
- 高林志
- 万新屏
- 付艳
- 冯坤
- 冯琼芳
- 冯远娟
- 冷济高
- 刘剑
- 刘四黑
- 刘国强
- 刘国强1
- 刘德波
- 刘爱平
- 刘爱民
- 刘珣
- 包家捷
- 向春玉
- 吴杨芝
- 周康
- 唐志坚
- 唐黔春
- 喻添旧
- 多布
- 姚湘贤
- 姚瑶
- 孙利
- 孟中能
- 安正泽
- 安琦
- 宋盛英
-
-
吴春宏
-
-
摘要:
为了控制地方,明朝推行卫所制度,在各地大量安插卫所屯堡。在黔东地区,洪武朝设置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等卫,插入思州、思南二宣慰司领地,改变了地方政治格局,为郡县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永乐朝废除思州、思南二宣慰司,改设思南、石阡、乌罗、铜仁、思州、镇远、新化、黎平等府,正式启动了郡县化。卫所的开拓和经营,加强了控制,加快了地方熟化,为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清初大行改制,改并卫所,郡县化最终完成。
-
-
吴春宏
-
-
摘要:
明洪武时期,为了强化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明朝在湖广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境内设置了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等六卫,史称“边六卫”。永乐时期又废除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建立贵州布政司,分设思州、石阡、新化、黎平、思南、乌罗、铜仁、镇远等八府,即黔东八府。同时,有意以“边六卫”隶属湖广都司,而以黔东八府隶属贵州布政司,由此形成黔东地区府卫分属、犬牙相制的格局。但这种局面带来了互相推诿等诸多弊端,引发了贵州、湖广两省关于黔东地区府卫归属的长期争议。到了清初,随着卫所郡县化的加速,朝廷最终将“边六卫”全部划入贵州,改并府县,从而结束了这场漫长的归属争议。
-
-
李鹏程;
展长虹;
靳泽明
-
-
摘要:
基于气候适应视角,以黔东地区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110个传统村寨为典型研究对象。对地形特征、布局形态,海拔、坡向、坡度等空间要素识别,以山地温度、湿度、日照、风作为主要气候评价因子,分析黔东山地空间气候适应性,并建立气候与空间的“耦合关联性模式”。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归纳总结黔东山地传统聚落不同空间类型与气候特征的关联性,进而挖掘气候视角下的传统聚落空间的生态智慧。
-
-
付艳;
冯坤;
金廷福;
孟中能;
李守道
-
-
摘要:
黔东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陆块的过渡区,区内南华系大塘坡组一段碳质页岩中发育一系列中—超大型菱锰矿床,俗称“大塘坡式”锰矿。松桃大屋大型锰矿床作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至今工作仍停留在普查、详查阶段,研究程度低,本文通过对大屋锰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黔东地区松桃大屋锰矿区锰矿体由下至上均表现出纹层(条带)状锰矿至破碎状锰矿变化为特征,锰矿石构造主要呈纹层(条带)状、结构以泥晶(微晶)结构为主。纹层(条带)状锰矿成矿似乎与微生物细菌关系密切,破碎状锰矿明显受热液作用影响,锰矿成矿物质来源推测可能主要与深部有关。
-
-
-
-
刘国强1
-
-
摘要:
概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英语体系的要求及近10年学者对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未得到充分重视。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探究黔东地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打造“分层分类、融合整合”的英语课程培养体系,构建师生积极开展英语教与学的内生机制和英语教学共同体等策略。
-
-
刘国强
-
-
摘要:
概述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英语体系的要求及近10年学者对高职英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探索未得到充分重视.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为例,探究黔东地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有关"原型"的理论视角,提出打造"分层分类、融合整合"的英语课程培养体系,构建师生积极开展英语教与学的内生机制和英语教学共同体等策略.
-
-
杨峻岭;
刘剑
-
-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所有制情况,分析其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论述了土地改革的过程、措施、不足和原因、经验和启示.以史为鉴,以期为当代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
-
-
-
马筱;
杨坤光
-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黔东地区位于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拼合带的西缘,受两大地块自新元古代后多次拼合与裂解的控制,在这里发育了多期次的元古代-中生代构造变形.两大地块的拼合作用(820Ma)形成了江南造山带,由此构成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伴随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华南大陆发生陆内裂解,区域差异性伸展与裂陷活动形成了地堑与地垒式构造组合.至南华纪,在地堑内沉积了厚度较大的以大塘坡组为代表的含锰矿层,而在地垒处较薄或缺失.在早古生代,黔东地区发生了"郁南运动"、"都匀运动"和"广西运动",前两次运动以差异隆升为主,地表抬升使得锰矿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广西运动表现为自南东东向北西西的挤压逆冲,形成了以褶皱轴面东倾断层西冲的构造组合,变形强度自东向西逐渐变弱,含锰岩层则发生纵弯式褶皱并沿锰矿层发生逆冲滑脱,从而使得含锰矿层局部加厚与减薄。晚古生代华南大陆再次发生陆内裂解,至中三叠世(印支运动)再次拼合而进入板内变形阶段,此时的黔东表现为区域性抬升,含锰岩层再次抬升后遭受大面积剥蚀,隆升幅度极大的区段尤其是位于早期背斜核部的含矿层已经被剥蚀殆尽。至晚中生代,受太平洋板块远程效应与三江造山带等影响,研究区发生了剧烈的变形,晚侏罗-早白垩时期(150-130Ma)的早燕山运动,再次表现为由南东东向北西西挤压逆冲,对早期(广西运动)变形改造形成了共轴叠加,在向北西西主导逆冲的同时,局部发生反向逆冲与调节作用。至晚燕山期(130Ma之后),区域应力场反转,由北北东-南南西的挤压缩短,与早期变形构成近横跨叠加,早期断层发生平移或正向滑动,早期褶皱枢纽发生弯曲起伏。至此,含锰矿层受到进一步变形与破坏,仅在向斜核部或少数背斜伏端部位保留有含锰矿层,在向斜核部含锰矿层明显加厚,在背-向斜过渡位置由于剪切滑脱作用变薄或缺失。
-
-
-
-
-
-
-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蒙东分公司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6-07
-
摘要:
本发明属于输变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蒙东地区输变电工程土、石方地质分类管理方法,能够方便工程招标结算,提升蒙东地区成本控制精准化、造价管理精细化水平。本发明根据地勘报告中对于不同地质描述与线路定额中的土质分类一一对应,形成土石质分类统一标准,分为线路工程部分和变电工程部分。本发明通过采集的实际工程的土石质情况,通过施工现场实际土石质和挖基础土石方的施工工艺及方法,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电力建设工程输电线路预算定额的描述相对应,做好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预算定额的土石质分类对比,建立全面、完整、实用的工程土、石方地质分类管理方法,方便工程招标结算,提升成本控制精准化、造价管理精细化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