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黄土-古土壤

黄土-古土壤

黄土-古土壤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72834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黄土-古土壤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春长、庞奖励、彭淑贞等。

黄土-古土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72834 占比:99.87%

总计:72926篇

黄土-古土壤—发文趋势图

黄土-古土壤

-研究学者

  • 黄春长
  • 庞奖励
  • 彭淑贞
  • 查小春
  • 周亚利
  • 刘东生
  • 丁敏
  • 刘秀铭
  • 史正涛
  • 吕镔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守全; 朱兆荣; 吴红刚; 韩侃; 陈明
    • 摘要: 黄土古土壤区开展工程建设活动受其工程力学性质影响巨大。为揭示黄土古土壤工程力学性质,从银西铁路早胜一号隧道取得黄土古土壤试样,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及无荷载膨胀率测试,研究其力学强度及参数,以期为黄土古土壤地区工程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参考。结果表明,早胜一号隧道1号斜井西安方向上、中、下3个台阶处,黄土古土壤试样的峰值抗压强度分别为5.09 MPa、4.98 MPa和4.28 MPa,抗拉强度分别为0.59MPa、0.57 MPa和0.56 MPa。通过采用Mohr-Coulomb准则进行拟合峰值抗剪强度与正应力的关系,从而获得黄土古土壤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分别为34.70°、36.14°和35.39°,粘聚力分别为67.93 kPa、68.74 kPa和65.59 kPa。上台阶处黄土古土壤膨胀率最大值可达5.78%,原状和重塑黄土古土壤的最大无荷载膨胀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幂函数下降,整个含水率变化过程中,重塑黄土古土壤的最大无荷载膨胀率均比原状黄土古土壤的大。
    • 李晓刚; 武洋洋; 高岩; 郭文瑞; 张乐乐
    • 摘要: 商丹盆地丹江一级阶地上广泛发育黄土与古土壤沉积物.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在商州紫荆村(ZJC)、乐园村(LYC)和丹凤茶坊村(CFC)3个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采集样品271个,实验室内利用气量法获得了样品CaCO3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ZJC剖面CaCO3质量分数介于0.145%~11.237%之间,LYC剖面CaCO3质量分数介于0.067%~4.079%之间,CFC剖面介于0.067%~1.797%之间,各剖面平均值呈现ZJC>LYC>CFC.(2)综合剖面显示各地层单元的CaCO3含量呈现MS>L0>S0>L1>T1-al,55000 a B.P.以来,商丹盆地经历了一级阶地洪水侵没(T1-al)→冬季风活动强烈气候干冷(L1)→夏季风增加气温升高降水增加(S0)→冬季风主导干旱少雨(L0).(3)L0和S0区域对比显示,CaCO3质量分数在空间呈现商丹盆地<关中盆地<宁夏长城塬,说明全新世时期与现代气候存在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黄土风化程度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 马永法; 詹涛; 杨业; 杨会丽; 刘进峰; 梁彦霞; 黄荣富; 张俊
    • 摘要: 东北平原东部荒山(HS)剖面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四纪典型剖面,针对该剖面的色度研究未见报道.在该剖面北约50 m处进行钻探,通过该钻孔——天恒山(THS)钻孔对该区哈尔滨组黄土-古土壤地层开展了高分辨率的色度研究,与烧失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与磁化率、粒度曲线对比.结果显示,亮度(L*)主要受控于有机质含量.黄度(b*)在整个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变化特征明显,与磁化率曲线旋回的相似性较好,可能与土壤中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关系密切,同时还受控于有机质含量.由于红度(a*)和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认为它们具有较为一致的致色物质,可能受控于相近的气候因子.a*可能并不能很好地作为该区气候代用指标.L*、b*、a*/b*可以作为较高纬度东北平原东部黄土地层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并结合磁化率、粒度指标共同反映了该地区中—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重建该地区古气候环境的演化历史.经分析,以天恒山(THS)钻孔28.3 m为界,a*和b*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显著改变,可能指示松嫩古湖于476 ka消亡.
    • 万琳琪; 朱丽东; 彭淑贞; 丁敏; 赵秋月; 张伟; 郝青振
    • 摘要: 鲁中山地北麓的黄土沉积是我国东部平原区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目前,对这套沉积经历的风化成壤过程还没有开展系统的研究,限制了轨道尺度古环境变化信息的挖掘.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鲁中山地北麓黑山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代表性的黄土L1和古土壤S1样品进行了粘土矿物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黑山黄土沉积的粘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和蛭石(含层间羟基矿物,简称HIM)为主,二者含量在70.9%~82.2%之间,而高岭石、绿泥石和蒙脱石含量相对较少;与冰期黄土L1相比,间冰期古土壤S1含有较高的蛭石(+HIM)和高岭石,而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伊利石结晶度KI值和绿泥石风化指数(0.47/0.71 nm)显著增高.粘土矿物组合以及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化学风化特征表明古土壤经历了中等风化成壤作用,指示了暖温带湿润-半湿润的气候环境,夏季风显著增强.末次冰期黄土L1中含有较多碎屑成因的蛭石(+HIM),与已有黄土高原末次冰期黄土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后,排除了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主要来自西北内陆荒漠区的可能,这进一步支持了鲁中山地北麓黄土主要来源于近源的华北平原各类沉积物的结论.
    • 邢庆强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阳曲县一带进行详细的更新世黄土剖面测制,识别出了25个黄土—古土壤旋回,并对照丁仲礼院士的中国黄土序列古土壤年代表,对山西省更新世黄土序列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对今后山西省的更新世地层划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邢庆强
    • 摘要: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阳曲县一带进行详细的更新世黄土剖面测制,识别出了25个黄土—古土壤旋回,并对照丁仲礼院士的中国黄土序列古土壤年代表,对山西省更新世黄土序列年代进行了重新厘定,对今后山西省的更新世地层划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孙萍萍; 冯立; 张茂省; 王晓飞; 刘蒙蒙; 王帅
    • 摘要: 土-水特征曲线是反映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的本构曲线,是土质斜坡非饱和渗流和力学机制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但受限于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耗时长、难度大,且多数测试方法难以实现全吸力范围内(0~106kPa)的曲线测定,间接获取土-水特性曲线的模型拟合法,通常又存在因参数多解性而导致的结果失真等问题.现有的黄土高原非饱和特征曲线测试结果多集中于马兰黄土(L1),而其下的几十层黄土、古土壤的测试尚基本属于空白.笔者基于TRIM试验测试技术,对洛川黄土剖面的29层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测试,获取了土-水特征曲线、吸应力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等系列参数,建立了黄土高原非饱和黄土工程特性标准剖面.通过对各参数综合分析发现,各物性参数在垂向上随深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且均在黄土-古土壤的接触带参数变化较大;粘土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参数,且与曲线参数α、n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
    • 焦译漫
    • 摘要: 黄土高原是古气候环境的历史藏在自然界用密码写就的一本本“秘岌”之一.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对研究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黄土——古土壤的交替出现,来研究古气候的变化旋回.研究发现黄土的颜色、粒度等与古气候变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 成婷; 杨胜利; 刘维明; 李帅; 梁敏豪; 刘楠楠; 陈慧
    • 摘要: 川西高原一带黄土沉积广泛分布,研究该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对于理解黄土沉积过程,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详细分析了甘孜地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容重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容重在1.63—2.53g?cm?3变化,黄土地层中容重较大,平均为2.01g?cm?3;古土壤地层中容重较小,平均为1.94g?cm?3.土壤容重与磁化率、粒度63μm组分呈明显正相关,可能表明了土壤化过程和沉积过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进一步的环境指标相关分析表明甘孜黄土-古土壤容重可以作为西风和高原冬季风变化的替代性指标.详细研究该区黄土的容重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区域环流的演化过程和高原内部的干旱化历史.
    • 叶喜艳; 冯展涛; 彭廷江; 于凤霞; 李孟; 于昊
    • 摘要: The clay mineral type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 in the loess and paleosol layer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in the Xijin loess in Lanzhou.The chemical index and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had be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clay mineral content.The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clay mineral content ratios was determined after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grain siz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Xijin loes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ype of the clay mineral assemblage in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as relatively simple.Illite,chlorite and kaolinite were the main minerals in the loess layer,while illite,chlorite,kaolinite and montmorillonite dominated the clay minerals in the paleosol samples.It w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ay minerals in the Xijin core were sensitive to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weathering,the hydrolytic degree of the paleosol layer was stronger than the loess layer.The clay mineral content ratios of the loess layers were obvious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paleosol layers.This characteristic showed a similar variation of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grain size proxies,which supported that the clay minerals of the Xijin loess has preserved abundant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分析兰州西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中的黏土矿物质量分数,计算其化学风化指数和结晶度,结合粒度和磁化率指标探讨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比值的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比较单一,黄土层中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古土壤层中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和伊/蒙混层矿物.西津钻孔中的黏土矿物对化学和物理风化较为敏感,古土壤发育时的水解程度强于黄土.与西津黄土的磁化率和粒度指标一样,黏土矿物质量分数比值在黄土和古土壤层中的差异能进行古环境重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