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576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4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307926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工程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 相关会议37种,包括非饱和土的应力— 强度理论与变形特性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等;土水特征曲线的相关文献由140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世梅、陶高梁、李同录等。

土水特征曲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4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07926 占比:99.84%

总计:308434篇

土水特征曲线—发文趋势图

土水特征曲线

-研究学者

  • 王世梅
  • 陶高梁
  • 李同录
  • 杨庆
  • 叶为民
  • 张军辉
  • 张华
  • 汪东林
  • 颜荣涛
  • 孔令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江舒棋; 赵红华; 张超; 张大帅; 王小红
    • 摘要: 基于分子动力学和元动力学(Metadynamics)的研究方法,探索了钠基蒙脱石和钙基蒙脱石在低含水率状态下的基质吸力,建立了含水率在5%~30%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曲线对比发现钠基蒙脱石与钙基蒙脱石的基质吸力均随含水率的升高而指数下降,并且在含水率小于20%时,钠基蒙脱石的基质吸力略小于钙基蒙脱石,含水率大于20%后钠基蒙脱石基质吸力略大于钙基蒙脱石。得到钠基蒙脱石在5%含水率时的基质吸力约为4.2 GPa,钙基蒙脱石在5%含水率时的基质吸力约为4.4 GPa。该研究结果为众多吸力测量的实验值和理论模型提出的预测值提供了参考。
    • 毕庆涛; 冯巧云; 赵俊刚; 黄志全
    • 摘要: 在改进的压力板仪上,通过动态多步流动法试验,对不同干密度的非饱和黄土进行脱湿过程的土-水特征曲线测定,分析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压力板仪进行试验,结合非平衡状态下非饱和土的饱和度演化方程,能节省大量试验时间,并能降低试验误差;不同干密度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差异,干密度越大,进气值和残余含水率越大,持水性也越强;不同干密度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一交点,该交点横坐标(含水率)与击实曲线最优含水率基本保持一致。
    • 马学宁; 张宇钦; 张沛云; 王旭
    • 摘要: 研究目的:降雨和蒸发反复交替循环作用下,浅层土体内的水气状态处于动态变化中,该过程会对土体力学特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重塑非饱和黄土进行SWCC曲线试验及三轴试验,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对非饱和黄土持水特性、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1)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具有明显的滞回效应,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该效应逐渐减弱;(2)VG模型对重塑非饱和黄土具有更好的适用性,继而建立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SWCC曲线的预测模型;(3)干湿循环使得其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转化为应变软化型,经干湿循环的试样初始剪切刚度较初始试样大,但破坏应力较小;(4)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抗剪强度参数c′、Φ′及Φ^(b)均逐渐下降,相比之下,c′受干湿循环的影响最大,Φ^(b)次之,Φ′的影响最小;(5)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边坡工程设计及加固中强度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 张洁; 阳帅; 谭泽颖; 李旭
    • 摘要: 土水特征曲线定义了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和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与非饱和土的渗流和强度等特征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对100组砂土的粒径分布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分析,结合常用的VG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径分布曲线的非饱和砂土土水特征曲线概率预测方法,并基于另外30组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基于粒径分布曲线无法唯一确定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不但可以预测土水特征曲线的最可能位置,还可以预测土水特征曲线的变异性范围,由此可考虑基于粒径分布曲线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估算时存在的模型误差。
    • 喻心佩; 罗深平; 李梓祥; 余燚
    • 摘要: 采用压力板仪和GDS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对广西的非饱和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和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石灰掺量和压实度条件下改良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探明了两者对改良膨胀土的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非饱和三轴排水剪试验,探明了基质吸力对改良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石灰掺量增加,试样的偏应力峰值与残余含水率增大,进气吸力值相应降低.同时,随着土样压实度的增加,其进气吸力值增加,而残余含水率降低.改良后的膨胀土,应力-应变曲线均表现为应变软化型,试样的抗剪强度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
    • 叶涛
    • 摘要: 低液限粉质黏土在工程上属于不良土质,具有强度低、水稳定性差、冻融敏感等特性。土体稳定性分析的传统方法多基于饱和土体强度理论,若土质大部分为非饱和区,则不能忽略基质吸力的作用。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低液限粉质黏土的土水特征,通过压力模仪测得不同含水率下的基质吸力,并绘制基质吸力随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分别利用Gardner模型和V-G模型进行拟合,并分析其拟合精度。研究结果表明:(1)土水特征曲线由平缓段与下降段组成,下降段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的性质影响显著;(2)质量含水率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3)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比选,发现V-G模型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更好,采用V-G模型拟合出的公式,利用质量含水率即可快速求出基质吸力。
    • 陈嘉伟; 李泽; 韩哲; 高游; 熊勇林; 丁瑞旋
    • 摘要: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处于高吸力范围内的非饱和土广泛存在于各种岩土工程中。非饱和土土水特性的研究是非饱和土渗流、强度与变形研究的基础。为研究高吸力下不同初始孔隙比非饱和土的土水特性,以一种粉土试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饱和盐溶液蒸汽平衡法控制土试样的吸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量测不规则土试样的体积,通过修正的Van-Genuchten模型模拟试样高吸力下不同初始孔隙比的土水特征曲线。结果表明:(1)将土水特征曲线表示为含水率与吸力的关系时,初始孔隙比对土水曲线几乎没有影响,表明高吸力下非饱和土的土水特性主要与吸附水的含量相关;(2)以Van-Genuchten模型为基础,发现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无法准确拟合高吸力下的土水曲线;故在此基础上方程引入修正项,得到一个能够较好地模拟高吸力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方程;(3)将该方程应用于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模拟,可得到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方程。结合相关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其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提出的土水特征曲线方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 李斌; 郝继锋; 鞠远江; 宋博; 章博; 罗小斌; 王泽智; 吕宁
    • 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渠坡土主要为膨胀土,渠坡膨胀土含水率的变化会影响坡体稳定性。为了探究含水率变化对渠坡稳定性影响的具体特征,对采集自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段的渠坡膨胀土进行了滴定直剪试验,获得了渠坡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加而明显衰减,衰减过程先快后慢;试样初始含水率越低,黏聚力下降越慢,内摩擦角下降越快,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抗剪强度均在增湿至30%左右时产生拐点,此时衰减速率降低并趋于稳定。设计进行了土-水特征曲线法和瞬时剖面法导水率测试试验,获得了非饱和渠坡膨胀土导水率随含水率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含水率越低,导水率越小,导水率变化速率越快;反之,导水率变化速率越慢,土体含水率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可用于膨胀土渠坡稳定性与坡体地下水位关系的定量分析,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渠坡非饱和土体中含水率和抗剪强度的分布特征,并获得含水率和抗剪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引入土体空间动态抗剪强度分析,建立更准确的膨胀土渠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奠定基础。
    • 张亚国; 王幼博; 李同录; 郭松峰; 张勋; 梁伟
    • 摘要: 干旱和半干旱黄土地区的压实土路基、垃圾填埋场黄土盖层等的持水特性和渗透特性均受温度影响。为了探究温度对全吸力范围内压实黄土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和内在机制,基于滤纸法和自行研发的小土柱试验装置对不同温度下延安新区压实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以及渗透性曲线(HC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黄土SWCC的高吸力段体积含水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低吸力段受温度影响不明显;黄土渗透曲线则是在低吸力段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越高渗透性越强,当土体吸力增大或体积含水率减小至一定值后,温度对土体渗透性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基于此结果,将改进的van Genuchten(VG)模型作为可考虑温度影响的SWCC预测函数,通过拟合实测数据得出温度相关参数并进行验证;对于渗透性曲线,以90 kPa基质吸力为分段点,在低吸力段和高吸力段分别采用统计模型和幂函数进行分段预测,能够得到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的预测结果。
    • 李苹; 孙树林; 李方
    • 摘要: 非饱和土体强度研究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为了探寻电阻率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之间的联系,通过滤纸法测定盐渍土的吸力结合室内电阻率测试、直剪试验,得到了非饱和盐渍土电阻率随含水率成指数减小关系,电阻率随吸力成指数增加关系;结合土水特征曲线,获得非饱和盐渍土基质吸力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并基于Fredlund模型提出了以电阻率为自变量的非饱和盐渍土抗剪强度数学模型,为研究非饱和土强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