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混养
鱼虾混养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农业经济、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08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农村经济与科技、淡水渔业、科学养鱼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中国养虾业前沿论坛等;鱼虾混养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廖永岩、张艳秋、方怀义等。
鱼虾混养
-研究学者
- 廖永岩
- 张艳秋
- 方怀义
- 龚斌
- 刘兴旺
- 杜崇贵
- 王书敏
- 王清忠
- 雷娟
- 顾汉东
- 于慧
- 于芳
- 姜永杰
- 张旭娟
- 张海涛
- 张璐
- 王卓铎
- 赵丽梅
- 何良柯
- 冯耳元
- 凌俊
- 刘继平
- 吴丹
- 周华兴
- 孙修涛
- 屈忠湘
- 张永旺
- 彭凯
- 徐志雄
- 文远红
- 曲克明
- 李伟峰
- 李健
- 李秋芬
- 李鲲
- 杨斌
- 林美芳
- 段国庆
- 江河
- 汪焕
- 潘庭双
- 王华朗
- 王喜波
- 王国霞
- 王庆
- 王建红
- 王立志
- 王蕾蕾
- 田瑜
- 程成荣
-
-
王海凤;
刘真
-
-
摘要:
结合理论实践,立足鱼虾混养技术的优势,分析了此项技术在水产无公害养殖方面的应用要点,并提出提升鱼虾混养产量和品质的措施。分析得出,合理应用鱼虾混养技术,既能提升水产的产量、安全性,也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促使我国水产无公害养殖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
-
杨帆(文/图)
-
-
摘要:
广西,作为我国对虾养殖传统主产区之一,目前整个养殖面积达32万亩,其养殖状况备受行业关注。然而,今年上半年由于气候异常,倒春寒、龙舟水、持续低温等恶劣天气导致弧菌肆虐、虾病频发,广西对虾养殖业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大部分区域养殖成功率不足10%。在这一大背景下,行业中不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养殖户,不管养殖环境如何变幻莫测,他们依然能够养出高成活率、高产量与高效益。他们到底有何秘诀?我们来一探究竟。
-
-
罗国武;
王广军
-
-
摘要:
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能够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产出;还可通过鱼摄食病虾这一途径有效控制对虾发病死亡,对虾成活率较高;而且鱼虾混养,一般只投罗非鱼料,而对虾以摄食罗非鱼残饵与天然藻类、浮游动物为主,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饲料,还能有效控制饲料对水体的污染,维持好鱼虾的生长环境,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
-
吴雅雅
-
-
摘要: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正逐步完善,如将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有效应用,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经济,且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性,以农业理论体系及农业技术为基础,探究农业的未来发展,将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农业种植业中发挥出实际作用,进而为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本文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策略,仅供参考.
-
-
江海滨;
张炜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鱼虾的需求多了起来,这使得鱼虾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各个地区掀起了养殖鱼虾的狂潮。但由于养殖经验的缺乏,导致很多养殖户在鱼虾混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受打击,严重影响了鱼虾养殖业进一步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将对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展开分析和探究。
-
-
陈锦豪;
郑锦滨;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
-
摘要:
通过向鱼虾混养池塘中添加益生菌和复合营养剂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调控,并评价其水质调控效果;运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养殖水体细菌多样性进行16S rDNA测序,获得其细菌组成及丰度信息.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在该调控方式下,透明度、pH、溶解氧(DO)、氨氮(NH3-N)及亚硝酸盐(NO2-N)等参数变化幅度均在养殖鱼、虾适宜范围内,有害弧菌的浓度远低于致病浓度,表明该水质调控方式能够维持养殖水环境稳定,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细菌群落组成及丰度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水体得到的OTU数目为1 878,其中,在界、门、纲、目、科、属和种上的OTU数目分别为4,43,79,91,652,952,16;养殖水体中相对丰度占主要优势的细菌微生物为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分别占总细菌的38.19%,28.11%,18.85%,12.85%和0.08%.结果 表明,添加益生菌和复合营养剂后鱼虾混养池塘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水平较高,含有多种水产养殖中的常用益生菌.本研究结果为鱼虾健康养殖和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肖炜;
李大宇;
邹芝英;
祝璟琳;
李芳远;
佟延南;
王德强;
杨弘
-
-
摘要: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000、8000和10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5000尾/667 m2,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 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个密度下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71194% 、69285% 和49977%,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d、4.36%/d和4.14%/d;10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浓度均低于6000尾/667 m2和8000尾/667 m2密度组,而血清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免疫基因C-LZM表达量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显著下调,而IL-1β、TNF-α 则与之相反,6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肝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0000尾/667 m2组.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下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 血清代谢、 肝脏免疫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建议罗非鱼密度不高于8000尾/667 m2.
-
-
李继
-
-
摘要: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鱼虾养殖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但仍旧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生产发展需要,进一步对鱼虾养殖技术进行探究完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鱼虾分养技术不符合复合生态环境效益理论,所以,分开式的鱼虾养殖技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淘汰,转而发展成为鱼虾混养技术.鱼虾混养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循环利用进而提高鱼虾养殖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关于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的讨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
王在文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福建罗源湾养殖全面退养,罗源县虾农不断向县外、省外拓展发展空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养殖户盲目追求养殖规模与产量,随意加大虾苗投放密度,管理不善,经常发生病害,造成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如何在池塘养殖中创新养殖模式,实现稳产高效,是当前池塘养虾面临的普遍问题。文章介绍罗源县国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山东省东营市承包池塘366.6hm~2,采用''''鱼虾混养''''养殖模式取得成功一些做法,供养虾业者参考。该公司于2016年5月20日投苗,10月13日开始收成,亩产量:对虾平均150kg,草鱼200kg;亩产值:平均7 320元;总产值4 026万元,总成本2 266万元,亩盈利平均达3 200元,总利润达1 76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