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财政、金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608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统一论坛、政工研究动态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对接京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等;高新科技产业的相关文献由12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进、刘素昕、杨柳等。
高新科技产业
-研究学者
- 陈进
- 刘素昕
- 杨柳
- 万森
- 于永达
- 何剑
- 何玮涛
- 余丰慧
- 关雪凌
- 刘奋贞
- 刘建华
- 刘德红
- 刘明辉
- 刘毅
- 刘淑芳
- 刘珊珊
- 刘辉
- 包海娟
- 卞中佩
- 可人
- 向远
- 吕岚
- 吕文旗
- 吴云静
- 吴显亭
- 吴洁
- 吴青
- 周伟清
- 周文臻
- 周明生
- 唐学磊
- 商业模式观察家
- 夏天阳
- 姜希
- 孙磊
- 孙英杰
- 孟书强
- 季崇威
- 尼葛洛庞蒂
- 山西唐胜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 岳永荣
- 广一
- 张健
- 张宏伟
- 张晓群
- 张茂法
- 徐晓恩
- 徐淑英
- 懋公
- 戴世根
-
-
杜磊
-
-
摘要: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世界新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央前瞻性地提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并明确提出中国科学院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随着1985年前后科技体制改革的酝酿与启动,中国科学院基于外在改革压力与自身困境走上了学习硅谷模式、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道路的历程。1988年,中国科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院两制”模式,初步找到了一条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实现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具体路径,为中国高新科技产业的起步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
-
-
李小宁
-
-
摘要:
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呼啸而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稀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领先机,世界各国纷纷寻求更加充足的稀土来源,力图掌握稀土资源的治理权,稀士不仅是前沿科技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成为国家间博奔的筹码和底牌。20世纪勘探人员在格陵兰岛发现储量巨大的稀土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北极成为大国战略博奔“新边疆”的背景下,世界大国围绕北极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格陵兰稀土矿也成为北极资源争夺的新角力点。
-
-
童话(文/图)
-
-
摘要:
今年8月以来,美国政府先后推出《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谋划“芯片四方联盟”,出台新的出口管制,甚至全面限制先进半导体的生产设备和设计软件,妄图以一系列“组合拳”来对我国高新科技产业实施“技术封锁”和“技术脱钩”.
-
-
方怡晖
-
-
摘要:
桂城街道重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传承岭南文化,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为己任,以千灯湖为中心打造出“千灯湖中央活力区”、“20个粤潮美学空间”等高质量文化产业项目。
-
-
商业模式观察家
-
-
摘要:
历时一年半的实践,科创板已经充分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全新的游戏规则。截至2020年底,科创板挂牌企业215家,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数字创意、科创服务等高新科技产业。
-
-
矫立军;
周明生;
吴云静;
矫立超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高新科技产业集聚、高新科技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协同的测度,探究在产业协同发展中,产业集聚对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及其引致的区域空间调整和产业调整,进而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就天津市而言,以往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许多宏观与微观的困难,情况比较复杂,近些年,顶层设计为破解难题注入新的动力。结合这种情况,本文以高新科技产业集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空间效应为脉络,对地区内两者协同的形成机理和条件,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天津市的协同发展情况与河北、辽宁、江苏、广东的协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协同关键因素所在。同时,就产业和空间层面上如何解决地区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等展开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
张宏伟;
闫咏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地提高,高新科技产业在我国的产业中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本文采用线圈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建立开关电磁阀精确数学模式,从而可以验证开关电磁阀非线性流量的可控性以及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优化系统性能,为相关部门利用该技术进行施工提供有效的建议.
-
-
-
-
郭玉增
-
-
摘要:
雄安新区DC/EP的研发与推广将推进新区金融业智能化转型,更好地促进新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与前沿科技的应用,满足新区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革新,数字货币已成为国内外广泛研讨的议题,用数字货币替代传统货币进行流通和支付成为现实可能,货币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基建"的需求急剧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