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高性能网络

高性能网络

高性能网络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96956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中国经济和信息化、中国金融电脑、电信技术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JJHY·2005第三届京、津、沪、渝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暨NCCTV·2005第三届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 等;高性能网络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侯爱琴、吴奇石、张晓阳等。

高性能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7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96956 占比:99.98%

总计:497065篇

高性能网络—发文趋势图

高性能网络

-研究学者

  • 侯爱琴
  • 吴奇石
  • 张晓阳
  • 王永强
  • 乔芮敏
  • 房鼎益
  • 李健
  • 管海兵
  • 贾小龙
  • 马汝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潇潇; 杨帆; 王展; 元国军; 安学军
    • 摘要: 在网速飞速提升、内存瓶颈突出、网络处理开销愈发显著的时代,普通网卡在网络协议处理、数据搬移、使用灵活性等方面逐渐暴露出缺陷.智能网卡,作为可编程的智能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科学计算领域均得到广泛关注,成为解决网络瓶颈的关键技术.在网络协议处理卸载、网络功能虚拟化、特定应用加速等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述从智能网卡的基础架构、编程框架、应用方向和热点问题4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产业界中的典型产品、学术界中的重要成果,明确了不同设计架构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不同编程框架适用的应用场景,介绍了智能网卡在典型数据中心应用、科学计算应用实例中的作用,对不同应用场景中智能网卡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提供了建议.最后,综述对当前智能网卡设计、使用中仍然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总结,总结了通用的智能网卡设计思路,指明未来有价值的重要研究点.
    • 余学山; 曾金; 杨飘飘
    • 摘要: 近年来,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科技创新,各类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使得银行数据中心的网络传输性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领域的难点问题,本文总结梳理了工商银行开展数据中心高性能网络建设的相关实践,以期为银行同业构建类似高性能网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
    • 耿俊杰; 颜金尧
    • 摘要: 当前高吞吐量、超低延迟的高性能无损数据中心网络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TCP/IP协议是为广域网设计的,在高速网络条件下(特别是随着10 Gb/s的网络接口的普及)会存在I/O瓶颈问题;远程直接数据存取技术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是为了解决网络传输中终端主机的数据处理延迟、降低CPU负载而产生的,最早应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RDMA技术基于优先级流量控制PFC算法实现了无损传输网络.首先介绍了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和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的研究现状,并基于可编程数据平面以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了PFC算法,进而实现了可编程的无损数据中心网络,并在仿真网络环境下对实现的PFC算法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可编程数据平面下实现的PFC算法达到了无损传输的目标.同时证明了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在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相对于传统的网络架构,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由于采用了软件定义的方式,因此更加灵活、高效.
    • 邹小花; 夏容
    • 摘要: 针对当前单级交换结构在实时调度过程中会出现吞吐量低、负载均衡能力差以及扩展性极差等问题,提出高性能的网络多级交换结构实时调度方法.通过信元交换方式组建多级交换结构基本元素,使用服从参数、出生率、死亡率与平稳分布等测算指标多级交换结构性能特征,完成高性能网络多级交换结构设计.采用HNN方法动态与能量算法,实现多级交换结构的实时调度.仿真证明,所提方法的扩展比最大,构建的多级交换结构最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和负载均衡效果,满足实时调度的要求.
    • 林志佳; 椰汁脆皮(图)
    • 摘要: “我即将展示的产品,融合了新的GPU加速计算能力,拥有Mellanox高性能网络,补足我们最后一块拼图的产品是-全球首款专为TB级数据中心加速计算而设计的CPU,它的秘密代号是Grace。”这是2021年4月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在GTC峰会演讲中的一段话。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直到2014年8月12日英伟达自曝后人们才知道,这段不足100字、14秒的演讲内容竟然不是黄仁勋本人出镜,而是使用了合成的“数字替身”,即利用英伟达GPU与Omniverse软件平台共同形成的“虚拟黄仁勋”形象。
    • 摘要: 中国联通发布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CULinux该系统结合了中国联通轻量级虚拟化、高性能网络、安全容器等技术,能够充分支持云基座、云原生、边缘站点等多层次的技术架构,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边缘计算、云基础设施等多种场景,并支持多样性算力,已适配X86、鲲鹏、飞腾等主流国产化算力底座。
    • 赵高峰; 冯宝; 李洋; 崔林; 张孟康
    • 摘要: Network congestion in wide area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networks can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packet delay and packet loss and the decrease of upper application system.Network congestion control is a key problem in the data transmission of wide area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networks in power communication.At present,most of the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s cannot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wide-area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networks with multi-flow transmission,and there will b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we propose a hybrid congestion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an end-to-end multi-flow sensing algorithm.It achieves this by detecting shared physical bottlenecks and managing aggressiveness appropriately, without requiring complex network signaling or adding state to routers.The scheme controls the growth interval and the growth rate of all sub-streams by introducing a parameter,which can solve the multi-flow connection compatibilit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trade-off.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hybrid multi-flow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 can improv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wide-area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network and ensure the compatibility.%广域高性能计算网络中的拥塞会导致出现数据包时延增加、丢包率增加、上层应用系统下降等问题.网络拥塞控制是关系到电力通信中广域高性能计算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大多数的拥塞控制方案并不能保证具有多流传输的广域高性能计算网络的服务质量,经常会出现资源分配不均以及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端到端的多流感知算法的混合拥塞控制方案,其不需要复杂的网络信令或路由状态,仅对共享链路瓶颈进行适当的检测并对子流的攻击性进行管理,通过引入参数来控制所有子流的增长间隔和增长速率,可以解决多流连接中的兼容性与资源利用率的权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混合多流拥塞控制机制可以提高广域高性能计算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并且保证了兼容性.
    • 赵丽; 罗萃文; 宋显明; 夏凡; 陈燎原
    • 摘要: 以现有聚变实验工程管理运维经验为基础,根据HL-2M装置测量控制的新需求,参考ITER控制、数据采集及通讯规范,开展了HL-2M测量与控制系统运行和管理研究.通过对全域子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及管理,架构高性能网络完成不同通讯任务,设计扩容高速物理数据存储系统,实施运行状态监测与报警等,规划建设了HL-2M集成化测控系统管理运行平台.这项研究立足于优化实验信号质量,实现实时信号高效传输,提高实验工程管理自动化水平,保障实验过程中设备与数据安全并具备较高可实施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