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病率
产褥病率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1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专利文献136640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临床医学、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等;
产褥病率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晓、刘晨、刘锐等。
产褥病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6640篇
占比:99.94%
总计:136717篇
产褥病率
-研究学者
- 于晓
- 刘晨
- 刘锐
- 孙秀梅
- 常冬梅
- 彭书华
- 朱海青
- 李雪梅
- 温会兰
- 牟国华
- 荀生丽
- 郑雪梅
- 钟玉卿
- 马秀波
- Allen V.M.
- Baskett T.F
- OConnell C.M.
- 万波
- 严声玉
- 于亚莉
- 任丽萍
- 任利军
- 任卫娟
- 侯元华
- 全成今
- 冯晓珊
- 刘会芬
- 刘平
- 刘洪兴
- 刘洪兴 汤浩 华王蓉
- 卢晓宁
- 厉萍
- 吕瑞范
- 吕禄萍
- 吴平
- 吴洪英
- 周招莲
- 周暄
- 周飞
- 夏坚
- 夏梦
- 娜仁高娃
- 尚亚琼
- 尹维
- 崔善爱
- 庞辉
- 张华
- 张小微
- 张小燕
- 张海旭
-
-
刘晨;
郑雪梅;
温会兰
-
-
摘要:
目的为获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更为有利的分娩方式,对阴道分娩结局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二次剖宫产生产者为对照组,采取阴道分娩为观察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采取阴道分娩对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经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分娩时间较对照组长,而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研究对象在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对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更为有利,需结合孕妇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
-
刘晨;
郑雪梅;
温会兰
-
-
摘要:
目的 为获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女性更为有利的分娩方式,对阴道分娩结局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二次剖宫产生产者为对照组,采取阴道分娩为观察组,将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采取阴道分娩对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分娩时间较对照组长,而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研究对象在新生儿体重、阿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阴道分娩对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更为有利,需结合孕妇具体情况,加以应用.
-
-
-
杨阿芳
-
-
摘要: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产程、产褥期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05月-2018年05月两年间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60例为对象,2016年05月-2017年05月先入组30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06月-2018年05月后入组30例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生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围生期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产褥病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褥病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产褥病率23.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3.33%,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缩短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产程时间,降低产褥病率,提升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
-
荀生丽;
任卫娟;
张小微
-
-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程中剖宫产胎头深陷娩头困难时的两种取胎方法,避免子宫切口延伸的发生,降低产褥病率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病房分娩的产程中胎头深陷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常规方法娩头困难50例,一组应用足牵引臀位取胎法(观察组25例),另一组取胎前经阴道上推胎头头位取出法(对照组25例),对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41.2±12.81)mL﹑手术时间(46.6±1.34)min﹑子宫切口延伸2例﹑产褥病率4例,对照组出血量(304±57.29)mL﹑手术时间(59.2±7.71)min﹑子宫切口延伸8例﹑产褥病率7例,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口延伸﹑产褥病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胎头深陷剖宫产选用足牵引臀位取胎法,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口延伸和产褥病率发生率,在临床中选用,相对比较安全.
-
-
卢晓宁;
李歧佩;
冯晓珊;
马文娟;
符生鱼
-
-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原因及对策,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2012-01 ~2014-12间我院住院分娩的7 517例产妇剖宫产率的差异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2012-2014我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均大于50%,并呈逐年渐升趋势.3年间剖宫产指征前3位是: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宫内窘迫,其中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且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相对性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的比率逐年明显增加(P<0.05).与经阴道分娩相比较,剖宫产产妇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平均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也明显增加(P<0.01),新生儿发生产伤及窒息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率持续增高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的构成比升高值得关注.因此,应该结合临床实际,从多角度、多方向着手降低剖宫产率,以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健康.
-
-
荀生丽;
黄靖冰;
胡金菊;
陈剑
-
-
摘要:
目的:对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产褥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3月于本院住院分娩产妇10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分为临床诊断感染组195例、产后低热组135例及对照组700例,对所有产妇展开PCT定量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以PCT≥0.5 ng/mL作为阈值时预测产妇感染,临床诊断感染组、产后低热组感染率分别为15.384%、8.148%均高于对照组的3.285%,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感染组经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产后低热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均转归良好.结论:PCT检测在产妇感染诊断方面特异性显著,对产褥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
-
白英
-
-
摘要:
目的:研究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首次剖宫产的母儿结局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剖宫产1012例临床资料,其中第一产程内剖宫产者769例(A组),第二产程内剖宫产者243例(B组),对两组产妇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产程剖宫产后出血量259.78±24.51ml,产褥病率36例(4.68%),子宫下段撕裂75例(9.75%),B组产后出血量296.78±21.42ml,产褥病率24例(9.88%),切口撕裂33例(1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产程剖宫产者羊水污染率37.97%,以Ⅰ度污染为主,新生儿窒息率13.91%,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羊水污染35.80%,新生儿窒息13.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观察产程,尽早发现产科指征,在第一产程行剖宫产,以保证产妇和新生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