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马麝

马麝

马麝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动物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893篇;相关期刊47种,包括各界·科技与教育、作文通讯:初中版、动物学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林学会青年学术年会、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等;马麝的相关文献由173位作者贡献,包括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等。

马麝—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1.04%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7893 占比:98.93%

总计:7978篇

马麝—发文趋势图

马麝

-研究学者

  • 孟秀祥
  • 杨奇森
  • 冯祚建
  • 蒋应文
  • 黎勇
  • 冯金朝
  • 周宜君
  • 徐宏发
  • 刘志霄
  • 刘振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兴倩(文/图)
    • 摘要: 全世界一共有7种麝,中国就有6种,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其中分布范围最广,也相对最常见的是马麝和林麝。也许你对麝这类动物没什么了解,毕竟平时也见不到。但林麝身体中的一部分,你一定不陌生--麝香。麝香腺平时就异香扑鼻,每年一到春夏交替时就更香了,细品甚至有点香得发臭。
    • 米书慧; 赵唱; 孙嘉; 李宗智; 滕丽微; 刘振生
    •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贺兰山的马麝Moschus sifanicus种群,2014-2016年秋季,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贺兰山马麝的秋季生境选择进行研究.共记录利用样方181个,对照样方75个,测定了 17种生态因子.对非数值型生态因子采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使用Bonferroni不等式分析马麝对其的偏好性,然后通过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中的13种数值型生态因子进行比较,最后对数值型生态因子中差异显著的8个生态因子采用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1)马麝偏好以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优势乔木的山地针叶林阴坡的中坡位.(2)马麝趋向于海拔高、乔木密度高、乔木距离近、灌木密度低、人为干扰距离远、距裸岩距离远、隐蔽级高的栖息地类型.(3)差异性显著的生态因子按照贡献值大小依次为:隐蔽级、距裸岩距离、海拔、人为干扰距离、灌木密度、乔木高度、乔木距离和乔木密度,隐蔽级是影响马麝秋季生境选择最重要的生态因子.
    • 张广文; 马堆芳
    • 摘要: 由于武威市马麝资源本地调查空白,数据不明,通过掌握该地区马麝的分布状况、栖息地环境,逐步建立资源信息库;通过分析该地区马麝栖息地现状,找出影响其生存的主要因素和发展趋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 黄应迪; 周华明; 王杰;
    • 摘要: 有一种有蹄类动物,它强劲有力的蹄不仅可以用来奔跑,还用来跳高,能跳到树上,稳稳地抓紧树枝。因为它有狭长的脚趾,在生物学上称为"悬蹄",特别适合抓握。它是有蹄类中能上树的另类——马麝。腿长不一,蹦跳自如马麝,又名高山麝,俗名香獐,在麝属中体型最大,头体长80-90厘米,体重9-13千克。1988年颁布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将马麝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油志远; 鲁碧耕; 骆念龙; 谢凡; 杨孔; 杨楠
    • 摘要: 马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经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本研究通过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法对2018~2020年间的马麝活动地点进行记录,结合对马麝生境选择起关键作用的9种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对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共获得30个马麝有效记录点,其适宜栖息地分布受地形因子影响较大,其中海拔是影响保护区马麝分布格局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马麝倾向于选择海拔低于4300 m,距最近河流距离少于5000m,降水季节性变化值小于98 mm,人类活动强度较弱的地带.保护区马麝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204.17 km2,约占察青松多保护区面积的14.21%;主要分为著当沟、麻阔和察青松多地区三个区域,其中若当沟和察青松多区域马麝栖息地适宜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而麻绒沟马麝适生区域内存在较强的人为干扰,已成为限制马麝栖息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 包世俊; 张金燕; 贺健; 张阳阳; 邢小勇; 温峰琴; 伏小平; 武小椿
    • 摘要: 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McVHD)为马麝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马麝出血症病毒(Moschus chrysogaster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McHDV)与兔出血症病毒高度同源.为了筛选McHDV保护性抗原,为McVHD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文中通过对McHDV主要结构蛋白VP60抗原表位的分析,设计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三段VP60主要抗原表位区核酸序列,并采用重叠延伸PCR将3段产物连接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truncated-VP60后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并经IPTG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免疫3-4月龄非RHD免疫兔,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血清效价.首次免疫后21d,通过攻毒保护试验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 表明,McHDVVP60主要抗原表位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5 kDa,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纯化后配制疫苗免疫的新西兰白兔,可100%抵抗McHDV株的攻击,表明所筛选的抗原表位串联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研究结果为McVHD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覃雨虹; 王梦阳; 黎勇; 周密; 白守林; 孟秀祥
    • 摘要: 2017年7月1日-8月31日及2018年6月1日-7月31日,在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采用焦点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进行了圈养马麝的刻板行为取样,采集同期粪样,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粪样中肾上腺皮质醇、睾酮及雌二醇激素的水平,分析圈养马麝刻板行为表达与上述3种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显示,展现刻板行为的圈养马麝的皮质醇水平(111.099±16.231) ng/g略高于无刻板行为表达的马麝(95.640±9.738)ng/g,但差异不显著(P>0.05);展现刻板行为雄麝的睾酮水平(135.900±21.582) ng/g略高于无刻板行为的雄麝(108.182±9.689)ng/g,差异也不显著(P>0.05);展现刻板行为雌麝的雌二醇水平(0.445±0.116) ng/g显著低于无刻板行为雌麝(10.843 ±1.142)ng/g (P<0.05).研究结果表明,圈养雄性马麝的刻板行为表达与其类固醇激素水平不相关;而雌麝的刻板行为表达与雌二醇分泌显著负相关,这与其繁殖及健康状况有关.在麝类驯养实践中,可将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尤其是雌二醇)作为其受胁迫水平及行为健康的监测指标.
    • 孙嘉; 赵唱; 孟德怀; 米书慧; 李宗智; 滕丽微; 刘振生
    • 摘要: 2014-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sifanicus)的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生境选择数据表明:贺兰山马麝在冬季对生境具有选择性.通过使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对3种非数值型的生态因子(植被类型、 优势乔木、 坡向)进行研究,分析数据得出:(1)在冬季贺兰山马麝对植被类型具有选择性(P<0.01),其中偏好利用山地针叶林,对亚高山灌丛草甸带随机利用,对山地混交林带与山地疏林草原带无选择性.(2)对优势乔木有选择性(P<0.01),在优势乔木中偏好利用青海云杉林生境,随机利用混合型生境,避免选择杜松、 油松、 山杨、 旱榆这4种优势乔木生境.(3)马麝对坡向具有选择性(P<0.01),偏好利用半阴半阳坡,随机利用阴坡生境,避免选择阳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马麝冬季的利用样方与对照样方中的13种数值型生境因子进行比较,得出马麝在冬季更偏好选择.偏好利用海拔高度高、 乔木密度大、 高乔木、 灌木密度低、 灌木高度高、 灌木距离大、 植被盖度小、坡度低、 雪被深、 隐蔽级高的生境类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