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风寒湿

风寒湿

风寒湿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16篇;相关期刊80种,包括祝您健康、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国农村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等;风寒湿的相关文献由481位作者贡献,包括施杞、吴志成、王拥军等。

风寒湿—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8.7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216 占比:91.22%

总计:1333篇

风寒湿—发文趋势图

风寒湿

-研究学者

  • 施杞
  • 吴志成
  • 王拥军
  • 刘梅
  • 姜杰
  • 孙化斌
  • 孙玉宝
  • 胡思玉
  • 周重建
  • 路云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奕; 方梅; 钱斌; 蒋鑫超; 钱建学
    • 摘要: 目的借助红外热成像系统评估中药活经汤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门诊符合风寒湿型肩背肌筋膜炎诊断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美洛昔康口服,治疗组予中药活经汤口服,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压痛积分,并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检测患侧疼痛区域与健侧相同部位的温差,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1周、2周、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压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周、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红外热成像检测双侧肩背部温差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美洛昔康组较中药活经汤组止痛效果起效更快,而中长期止痛效果无显著差异,证实中药活经汤可以有效减轻风寒湿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局部血供,改善风寒湿症状,且安全性高。
    • 孟叶彩; 冉来虎; 王业莉; 徐惠; 黄泽灿
    • 摘要: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其发病率高达7%~50%[1,2],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西医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中医中药在治疗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3,4],中医的辨证论治可取得个性化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特色。结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不安腿综合征的病机研究,不安腿综合征的内因主要为肝脾肾虚,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外因为风寒湿诸邪客于经脉,致气血不畅,筋脉肌肉失于濡养[5]。而透析患者属久病体衰之人,气血亏虚,血滞成瘀,瘀血阻于经脉而引起本病的逐渐增多。我院前期通过临床实践及相关科研支撑,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生呈负相关[6]。故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进行临床研究,并探讨对铁代谢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 李庆
    • 摘要: 中药外洗方是骨伤科治疗各类颈腰椎病及关节病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颈椎病热敷外洗方、腰背痛热敷外洗方、关节热敷外洗方三类。颈椎病热敷外洗方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主要治疗风寒湿或劳损导致的肩胛、项背、上肢等强直、疼痛,活动不利,恶风恶寒等病症;腰背痛热敷外洗方的功能是温肾壮阳、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治风寒湿或劳损导致的腰背疼痛,活动不利,下肢拘急等病症.
    • 杨峰
    • 摘要: 风湿热,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和皮下组织、浆膜、血管等器官,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在急性风湿热中,热痹较常见。清代医家尤在泾在《金匮翼·热痹》中说:“热痹者,闭热于内也……腑脏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痹然而闷也。”
    • 李灵辉; 张喜奎(指导)
    • 摘要: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素问•痹证》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因此,痹证多系风、寒、湿邪阻塞经络、痹阻气血而成,而麻黄附子细辛汤功擅辛散温通、散寒开痹,与痹证的主机相符,故可以该方化裁治之。
    • 蒲昭和
    • 摘要: 决明子,又叫草决明,是一种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中药,一般多煎服,可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大便干燥、高血压和肥胖等病症。决明子可做枕头,在《大明本草》中有记载:“作枕,治头风明目,胜于黑豆。”这是说决明子有治“头风”和明目效果。头风多是肝阳过盛引起,颈椎病(属中医痹证)主要是肝肾阴虚或风寒湿三气杂至所致,这两种病都有类似的头痛、眩晕等主症,但根本病机都与局部气血瘀滞有关,宜采用清肝、活血等方法治疗。
    • 吴长欣
    • 摘要: 健康运动离不开身体各处关节的正常运转及协调配合。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液构成,很像机器的转轴。转轴需要经常添加润滑剂保障润滑,关节也需要经常保养。尤其是人身体的手足关节远离心脏,常暴露于外界,极易被风寒湿冷侵袭,且易受到外伤,导致病痛如僵硬、肿痛、功能受限。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开始减退,稍不注意,疾病就会侵袭身体各关节,影响生活质量。笔者根据多年从医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总结了一套关节保养法,现与老友们分享。
    • 侍昊; 黄谦; 姚文平; 何雷; 张传东; 杨正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的传导速度和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94例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7例.对照组选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等穴针刺治疗,30 min/次,1次/日,5次/周,共4周.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风池、颈夹脊、大椎、肩井和天宗,20 min/次,隔日1次,共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对简化McGill问卷(SF-MPQ)、颈部特异性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进行评分,利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的传导速度,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hs-CR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6、IL-1β、T N F-α 的含量.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5/47)高于对照组80.9%(38/47,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SF-MPQ、颈部特异性量表和SF-36量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加快(P<0.05),血清中hs-CRP、IL-6、IL-1β和TNF-α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SF-MPQ、颈部特异性量表和SF-36量表评分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更快(P<0.05),血清中hs-CRP、IL-6、IL-1β和TNF-α含量下降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雷火灸可以改善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
    • 王星; 罗家麒; 王和生; 刘兰英
    • 摘要: 考察明清时期的中医古籍文献及近现代文献,结合当时寒冷的自然环境及灸法发展的社会背景,梳理古代雷火神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在近现代的传承发展,探讨其适应证的改变。回顾中医古籍,发现与当时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雷火神针适应证主要是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侵袭、临床症状为疼痛的疾病,如鹤膝风、鸡脚风、脚气病等痹病,附骨疽及流注等外科病,杨梅疮及麻风等传染病。通过近现代文献梳理发现,雷火神针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由实按灸变化为悬灸,药物组成及操作手法等亦发生改变,应用局限于原发性痛经、慢性胃炎、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对于附骨疽、流注、杨梅疮及麻风等疾病应用较少。建议应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并研究其起效机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