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护管理
陪护管理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4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管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专利文献287292篇;相关期刊73种,包括中国卫生产业、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当代护士(专科版)等;
陪护管理的相关文献由184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艳芳、刘燕、朱彩香等。
陪护管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7292篇
占比:99.97%
总计:287385篇
陪护管理
-研究学者
- 王艳芳
- 刘燕
- 朱彩香
- 李平
- 王琳
- 翁湘
- 苏兰芳
- 韩秀芬
- FAN Duosheng
- LEI Hongjuan
- LI Shuhong
- LIU Jun
- LIU Yan
- MA Ling
- ZHANG Jing
- 丁玲莉
- 严婷
- 丰玲
- 乐美妮
- 乐艳芝
- 于丽根
- 于虹
- 付瑞瑞
- 付艳军
- 代敏
- 何娟
- 何文霞
- 何红芳
- 余利娜
- 余明英
- 余红
- 余艮珍
- 侯惠如
- 俞安萍
- 倪进妹
- 傅英俊
- 冯永格
- 冯诚诚
- 凌云
- 刘丽
- 刘明
- 刘树刚
- 刘泽文
- 刘翠兰
- 包蓉
- 卢洪洲
- 卫冰洁
- 吕国平
- 吴兰青
- 吴坤
-
-
高广明;
胡胜利
-
-
摘要:
为加强对陪护人员的有效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实现精准防控,开发了电子陪护证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基于互联网,与医院信息系统无接口,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陪护人员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保安或护士通过电子陪护证照片和日期对陪护人员进行核对,从而保证只有陪护人员才能出入医院,杜绝代替陪护等现象。通过试用后在医院内推广应用,配合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疫情高效化、常态化防控。电子陪护证对提高陪护管理效率、方便人员进出、有效节约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
王琳;
梅鹿
-
-
摘要: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妇幼专科医院普通病房实施精细化陪护管理的方法。通过制定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陪护人员管理制度,落实系统化培训、监管,明确陪护人员入院筛查、陪护证管理、病区封闭管理、陪护人员疫情防控告知、陪护人员标准预防等管控措施,降低新冠病毒输入风险,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
-
-
何红芳;
陈金亚
-
-
摘要:
目的观察在感染科陪护管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的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试验组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知识掌握程度、病房管理质量、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依从性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试验组患者的疾病知识、饮食知识、陪护知识掌握程度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房管理质量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消毒质量和规范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安全事件方面,试验组患者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科陪护管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价值较高,不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而且陪护管理效果明显,对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意义重大,建议临床应用。
-
-
朱敏俊;
王正源;
黄宗浩;
王奕
-
-
摘要:
目的:以某肿瘤专科医院为例,以信息化、网络化医疗协作为突破口,进行基于互联网+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住院电子陪护管理系统设计应用。方法:医院微信公众号端搭建住院陪护申请与查询功能模块,将标准化、脱敏与清洗后的数据,经医院ESB服务总线,与HIS、LIS、EMR等业务系统组成的数据系统集成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结果:自统计日起追溯5周内数据,结果表明,平均每周申请陪护达2383人次,最新线上渠道申请占比达83.89%,陪护家属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5~65岁,占比73.68%;患者是否首次住院、陪护家属年龄和系统是否推广三个因素对陪护家属采取的申请渠道有影响。结论:本研究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有效提升病房日常管理规范化水平,对医院向智慧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
梁芳;
徐明芳
-
-
摘要: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下,探索普通病房陪护管理的实践、成效。方法:制定普通病房陪护综合管理措施,内容包括完善陪护管理制度及配合宣教培训,积极探索多部门多学科协作,护理部联合医务科、感染防控科、信息科、后勤部等部门成立疫情防控专项巡察组网格化管理,运用门禁系统、人脸识别及电子陪护证发放等信息化手段及时反馈、动态调整各项防控措施,高效协同促进防控质量持续改进。2021年7月开始实施普通病房陪护综合管理措施,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普通病房住院病人的陪护人员为观察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普通病房住院病人的陪护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陪护人员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结果:观察组98.41%的陪护人员能做到相对固定,与对照组的80.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陪护人员规范佩戴口罩合格率为92.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陪护人员持证出入病房合格率为84.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普通病房陪护综合管理措施可提高陪护人员的依从性,有效控制陪护人员的流动和聚集,是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对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
王小飞;
何文霞;
严婷;
黄维
-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住院陪护管理功能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化住院陪护管理功能,包括流行病学史调查、免费核酸申请、电子陪护证办理、体温监测登记及上报和统计查询。该功能与医院智慧护理链接后全院应用。比较功能应用前和应用后的遵医嘱一患一陪达标率、有效陪护证达标率、体温监测并登记日上报达标率和陪护证使用追溯率,评价护士和管理者疫情防控管理的人均耗时以及对该管理功能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信息化陪护管理功能后,一患一陪达标率、有效陪护证达标率、体温监测并登记日上报达标率和陪护证使用追溯率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5);护士陪护管理人均耗时从(554.13±30.77)s降至(311.67±21.54)s(P<0.05);护士和管理者对该信息化陪护管理功能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信息化住院陪护管理功能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疫情期间陪护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提高了一线护士和管理者的满意度。
-
-
蒋美丽;
陈友芬
-
-
摘要: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疫情席卷我国,无数逆行者冲往一线,成为我们的关注对象,但作为普通科室,我们也面临着巨大考验.现就针对我科特殊时期行高压氧治疗期间对患者及陪护人员采取的严格管控进行报告,旨在为其他普通科室提供参考,为疫情阻击战贡献绵薄之力.
-
-
夏利芳;
陈金明
-
-
摘要:
目的 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期间陪护的管理方法.方法 采用陪护手腕部佩戴红色腕带作为身份识别的方式,对陪护出入门禁进行管理;通过医院制定门禁、陪护管理制度,佩戴红腕带流程,各科室在临床工作中贯彻执行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结果 有效杜绝未进行新冠肺炎筛查人员进入病区,使院内感染防范得到有效加强,完成一级质量控制,使本院新冠期间的陪护管理质量显著提升.结论 陪护手腕部佩戴红色腕带在常态化防控期间进出门禁,身份识别简单,高效精准,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
朱振云;
余艮珍;
丁玲莉;
李艳伟;
汪晖
-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儿科普通病房实施陪护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陪护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成立儿科普通病房陪护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入住标准、落实陪护管理制度、加强探视管理、加强陪护人员培训、指导并督促陪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自2020年1月25日—2月15日,儿科普通病房共收治患儿281例,患儿住院时长3~43(8.12±3.35)d.住院期间266名(94.7%)患儿为固定陪护,15名患儿更换陪护,病房共接受探视18人次,陪护人员佩戴口罩率为100%,护士指导正确佩戴口罩42次,患儿、陪护人员、本科室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均未发生感染事件.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在儿科普通病房实施一系列严格的陪护管理策略,能有效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儿科普通病房里的输入与交叉传播,保障了患儿、陪护人员及医务工作人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