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附红体病

附红体病

附红体病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607134篇;相关期刊50种,包括兽医导刊、福建畜牧兽医、今日畜牧兽医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四次猪病学术研讨会、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纪念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等;附红体病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艳忠、刘潇潇、史秋梅等。

附红体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07134 占比:99.98%

总计:607233篇

附红体病—发文趋势图

附红体病

-研究学者

  • 冯艳忠
  • 刘潇潇
  • 史秋梅
  • 张家峥
  • 张艳英
  • 李召展
  • 李国江
  • 李进辰
  • 董悦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芳蕊; 杜淑清; 杨爱华
    • 摘要: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一种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单细胞原生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简称附红体病。在一般涂片标本中观察,附红细胞体的形态有球形、环形、盘形、哑铃形等,大小差异较大;附红细胞体的抵抗力较弱,在60°C的水中1min即停止运动,100°C的水中1min全部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可迅速杀灭病原;但其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附红体对宿主选择不严格,一般以寄生宿主命名,比如猪附红细胞体,犬附红细胞体,奶牛附红细胞体、绵羊附红细胞体等。
    • 宋建红
    • 摘要: 我国有着悠久的羊饲养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所以基于当前市场对于羊产品的需求情况,需要大力进行羊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从而依托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产出优质的羊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情况.但是羊养殖期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常会导致羊患有疾病,特别是羊附红体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对于羊身体健康以及相关制品的品质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需要羊养殖户对于羊养殖期间发生的该种疾病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疾病诊断以及防控的有效方法,以此在羊发病后可以尽快确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治愈疾病,降低羊由于该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带给养殖户的巨大经济负担.基于此本文对羊附红体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着重探究了该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
    • 赵智灿
    • 摘要: 猪附红细胞体病,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目前,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猪群中也广泛存在,且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临床上诊治比较困难,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威胁.
    • 冯大兴
    • 摘要: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在成年牛中较易发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垂直传播、间接传播,此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将奶牛体内的附红细胞体完全清除,所以此病较易反复,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为探讨不同药物对附红细胞体病奶牛白细胞的影响.挑选2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头,分别用血虫净(Ⅰ)、多西环素(Ⅱ)、新胂凡纳明(Ⅲ)、血虫净加干扰素(Ⅳ)同时治疗奶牛附红体病,于用药前和用药1周后采血进行白细胞(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表明,用药后,各组白细胞总数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嗜酸性白细胞呈升高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淋巴细胞有升高趋势,其中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Ⅳ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杆状核嗜中性白细胞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分叶型嗜中性白细胞数也均降低,但除Ⅰ组影响显著(P<0.05)外,Ⅱ、Ⅲ、Ⅳ组影响均不显著(P>0.05);单核细胞Ⅰ、Ⅱ、Ⅲ组降低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显著降低(P<0.05).血虫净能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恢复到正常值范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多西环素和新胂凡纳明对附红体病奶牛白细胞没有影响;干扰素在治疗奶牛附红体病过程中与血虫净有协同作用.
    • 郝福星; 王丽亚; 于兆祥; 黄保忠; 成啟琳
    • 摘要: 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为典型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此病因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血浆等处,而诱发的以发热、黄疸、贫血等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这些年来,随养猪规模的扩大,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有增多趋向,严重威胁到生猪健康养殖以及民众的公共卫生安全,给地方养殖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此病的流行、症状等等,提出此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 郐明玉; 吕东生
    • 摘要: 猪的附红体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猪类疫病,该病对猪的影响较小,但是却容易导致大规模发生,而且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种综合防治措施。
    • 王应玉; 林晓华; 张春艳
    • 摘要: 在现代化养猪过程中,猪病已经成为困扰养猪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又以一些传染类疾病危害最大.猪的附红体病在传染类疾病中致死率虽然不高,但是会导致猪群出现嗜睡、精神沉郁、饲料消化率降低以及贫血等系列症状,造成其经济回报率的降低,直接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 郭鹏
    • 摘要: 2013年6月15日 ~11月1日,宁洱县同心镇石膏井村、锅底塘村、那棵里村、同心村4个村委会,20多个寨子发生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养猪发病的农户共8 5户,病猪31 5头.通过治疗有207头治愈,1 08头死亡,治愈率65.7%,疫病死亡率34.3%,给当地养猪行业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市县畜牧兽医部门确诊后,镇兽医站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本文介绍诊治和防控等情况,供同行读者参考.
    • 牛艺儒; 杜娟; 左光大; 史贵丽
    • 摘要: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该病最早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直到1950年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体引起的,这样才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研究表明,目前,该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对人类造成一定影响的同时,也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经济损失。
    • 摘要: 问:母猪发生附红体病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答:母猪发生附红体病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可高达42°C),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