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儿科
门诊儿科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1年内共计60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临床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4231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母婴世界、中国现代药物应用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湖南省药学会第12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等;门诊儿科的相关文献由90位作者贡献,包括何长秀、漆小凤、何小芳等。
门诊儿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231篇
占比:99.59%
总计:14290篇
门诊儿科
-研究学者
- 何长秀
- 漆小凤
- 何小芳
- 徐咏
- 李俊
- 江玲
- 米敏
- 谢新方
- 伟宏
- 余靖华
- 冯敏
- 刘光明
- 刘学会
- 刘梅
- 刘源
- 刘绍德
- 刘育青
- 吴世启
- 吴凯文
- 吴慕玲
- 吴英
- 周龙兰
- 夏承仁
- 孙树春
- 孙泽民
- 崔香月
- 康琳
- 张振
- 张明春
- 徐梦丹
- 文灿丽
- 易娟
- 曾影文
- 曾辉
- 朱丽薇
- 朱振清
- 李亚倩
- 李哲明
- 李海琼
- 李玉珍
- 李虹
- 李豹
- 李贵珍
- 杨安荣
- 杨春笛
- 杨秀萍
- 杨静
- 林佳玲
- 林春梅
- 林柳卿
-
-
孙泽民
-
-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门诊儿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方法 从我院门诊儿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所出示的处方中随机抽取320份,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率、抗生素药物使用种类、用药疗程加以记录分析.结果 320份门诊儿科处方中有254份使用了抗生素药物,使用率达到79.3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使用率为71.65%(182/254),消化系统疾病使用率为22.05%(56/254),其他疾病使用率6.30%(16/254);抗生素药物为头孢类60.63%(154/254)、大环内酯素25.59%(65/254)和青霉素类13.78%(35/254);抗生素使用天数≥7d比例为29.92%(76/254),使用天数4-7d的比例为52.76%(134/254),使用天数≤3d的比例为17.32%(44/254).结论 门诊儿科抗生素用药合理性不容乐观,抗生素使用率较高,其在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把控上有很大的不足,临床医师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控好处方质量关.
-
-
-
赵百莉
-
-
摘要:
目的:调查门诊儿科输液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的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输液门诊收治的患儿66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患儿7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调查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各项满意度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门诊儿科输液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等候时间、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水平、输液环境、输液期间护士巡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等方面,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
-
-
冯敏;
熊庆
-
-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为小儿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7-12月儿科门诊处方共计6487张,对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87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40.88%,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其次是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单一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80.43%,二联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19.5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占抗菌药物处方18.29%.结论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用药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规范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
-
许超蓉
-
-
摘要:
目的 评价在门诊儿科输液中应用细节护理的护理实际意义.方法 统计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全年共收治的41922输液人次,其中成人为7865人,儿童为29071人,将患儿根据入院就诊登记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n=14536)应用细节护理,对照组(n=14535)应用传统护理.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护理有效性以及患儿家属对门诊儿科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差错事件以及护理纠纷事件均少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家属对门诊儿科护理的满意程度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 在门诊儿科输液中应用细节护理,可通过工作细节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保证患儿安全,充分体现了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
-
王显翠
-
-
摘要:
目的:分析并研究门诊儿科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4例儿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02例、研究组102例.常规组在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分析护理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常规组85.2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分数(94.25±2.57)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0.14±2.17)分,P<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投诉发生率1.96%显著低于常规组12.74%,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门诊儿科护理中,进行风险护理,制定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投诉发生率,且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
-
米敏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门诊儿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缩短非就诊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儿科2017年8月10日至15日的非就诊儿童3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5日非就诊儿童3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非就诊等待时间、等待时间>30min的儿童比例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儿童的平均非就诊等待时间以及等待时间>30min的儿童比例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儿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缩短非就诊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医患和谐,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
米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门诊儿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对于缩短非就诊等待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儿科2017年8月10日至15日的非就诊儿童3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7年11月1日至5日非就诊儿童38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儿童的平均非就诊等待时间、等待时间〉30min的儿童比例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平均非就诊等待时间以及等待时间〉30min的儿童比例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儿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缩短非就诊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促进医患和谐,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