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相关文献在1928年到2022年内共计1278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经济计划与管理、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2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3759篇;相关期刊469种,包括福建金融、华北金融、金融理论与实践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六届中国立信风险管理论坛、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2006第四届中国工业企业物流论坛等;银行信用的相关文献由1429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康霖、李南峰、秦池江等。

银行信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2 占比:8.46%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3759 占比:91.52%

总计:15034篇

银行信用—发文趋势图

银行信用

-研究学者

  • 曾康霖
  • 李南峰
  • 秦池江
  • 刘光第
  • 杨志强
  • 梁宝柱
  • 王克华
  • 史振北
  • 张良
  • 张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祥远; 吴志樵; 殷勇
    • 摘要: 针对由处于不同税区的一个资金受限零售部门和一个制造部门形成的两级供应链,考虑税率差异带来的节税机制,通过建立斯塔克尔伯格博弈模型,分析了税收因素对银行信用融资和商业信用融资下供应链中各融资参与主体的最优决策、融资策略和供应链协调的影响。研究指出,当零售部门具备税率优势时,最优融资策略为银行信用融资;当制造部门具备税率优势且优势较大时,最优融资策略为商业信用融资,反之为银行信用融资。此外,供应链协调程度随制造部门税率优势的增大而增加。文中通过数值分析检验了相关结论,相关研究结论对税收秩序深刻调整背景下供应链中资金受限部门融资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张泽宇; 张文龙
    • 摘要: 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生产网络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对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及二者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均向生产网络中心度高的企业集中;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关系由“替代性”转变为“互补性”,即生产网络中心度越高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融资。在异质性分析方面,国有企业相较于民营企业,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获得的商业信用会增加,银行信用会减少;国有企业中随着生产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呈现“替代性”关系,而民营企业中二者间呈现“互补性”关系。研究表明提高民营企业的生产网络中心度,可以有效提升总体融资规模,并且利用民营企业中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间的互补关系,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 周拓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也进一步发展,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一部分货币被人们的日常生活所消费掉了,另一部分货币被闲置下来,而闲置下来的货币急需增值.在这些需求的推动下,作为经营主体的商业银行应运而生.商业银行将闲置的钱收集起来,并支付一定的利息,然后将这些钱又借贷出去,来赚取利益.银行信贷与信贷风险紧密相关,有信贷便有风险.
    • 潘洋
    • 摘要: 基于2008—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公司避税视角检验商业信用提供的决定动因.研究结果发现:公司避税这一"自利"行为能够促进商业信用提供,产生"利他"的经济后果;企业获得的银行信用越多,公司避税对商业信用提供的促进作用越大,即企业将自身流动性通过商业信用让渡给面临融资约束的企业,有利于保住市场主体,稳定和激活价值链.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避税对商业信用提供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强和产品独特性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 肖小和; 谈铭斐; 张小平; 陈奕欣
    • 摘要: 针对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历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商业银行应该依托上海票交所的系列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是指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系统,以电文形式制作的,委托付款人在特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按承兑人的不同,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属于银行信用,风险较小,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则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由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 唐丹; 庄新田
    • 摘要: 基于收益共享契约构建银行信用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对比模型,探讨各模式下供应链的最优决策方案,定量分析各融资模式下供应链绩效随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当零售商资金成本低于制造商资金成本时,商业信用融资一定优于银行信用融资;存在两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费率的阈值,只有当平台费率低于低阈值点时,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才是同时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模式.此外,收益共享比率越高,制造商收益越高,则零售商收益越低.
    • 张翔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以来,人们对金融问题的关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风险作为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对银行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金融经济周期下银行信用的风险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对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探索,不断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证我国金融经济能够长期稳健地发展.本文就金融经济周期与银行信用风险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分析了目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供了改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利的参考.
    • 张翔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以来,人们对金融问题的关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风险作为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对银行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而金融经济周期下银行信用的风险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对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探索,不断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证我国金融经济能够长期稳健地发展。本文就金融经济周期与银行信用风险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分析了目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供了改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利的参考。
    • 陆军; 颜源蛟
    • 摘要: 本文主要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对银行信用的影响。本文基于银监会(1)2011—2018年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内部控制违规的处罚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内部控制监管压力和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内部控制监管压力如何通过融资成本影响银行信用规模。本文还分析了内部控制监管压力对经营状况不同的银行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内部控制监管压力抑制了银行贷款(2),刺激了银行表外信用,使其信用规模上升;第二,内部控制监管压力致使融资成本上升,从而抑制银行贷款,刺激表外信用;第三,以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为划分标准,内部控制监管压力刺激了好银行的信用规模,抑制了差银行的信用规模。本文的结论为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建议,尤其是如何预防银行监管套利行为,并根据银行异质性进行差异化监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