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铁锰

铁锰

铁锰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6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建筑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97295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今日湖北(中旬刊)、地学前缘、矿床地质等; 铁锰的相关文献由237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杰、彭华备、文玉华等。

铁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97295 占比:99.92%

总计:97373篇

铁锰—发文趋势图

铁锰

-研究学者

  • 张杰
  • 彭华备
  • 文玉华
  • 李冬
  • 曾辉平
  • 关成善
  • 冯立新
  • 宗继月
  • 张克强
  • 张平则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燕平
    • 摘要: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以及高氯酸溶解样品,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铝土矿中的铁、锰.试验结果表明:铁对测定结果无影响;酸度在2%的误差范围以内,待测溶液中的盐酸体积分数应该控制在15%以内;在仪器的最佳0.01~0.04μg/mL和0.03~0.13μg/m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49%~3.46%.
    • 赵兢兢; 李璐; 王瑾; 王慧
    • 摘要: 采用全自动消解仪,四酸全消解体系进行前处理,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河道底泥中铁和锰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9,检出限分别为0.05 mg/kg和0.02 mg/kg,标准物质的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之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4%~6.6%之间,满足河道底泥中铁和锰元素含量分析基本要求.
    • 张小文; 何江涛; 黄冠星
    • 摘要: 铁锰离子作为石家庄地区浅层超Ⅲ类地下水的主要贡献指标,严重威胁着当地供水水质安全及居民身体健康.本文在资料收集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138组地下水水样的采集和分析,研究了地下水中铁锰的空间分布特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和地下水开采、地表污染输入等人为因素,分析铁锰分布成因,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影响因子和铁锰问题之间的数理关系,确定了区内铁锰分布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Fe、Mn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2和0.04 mg/L,超Ⅲ类水样点分别占总水样点的15.2%、5.8%.其低值点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顶部单元、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域,主要受地下水开采影响,超采区易形成氧化环境使低价铁锰被氧化成高价难溶铁锰化合物,导致了铁锰浓度降低.铁锰中值点主要分布于冲洪积扇中部单元,中部单元岩性变细、水力梯度变小、易形成还原环境是导致铁锰集中在中部单元的天然优势.高值点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于石家庄市区北部、正定县、灵寿县南部等局部地区,主要由地表污染输入所贡献,污染物输入导致了氧化还原和酸碱环境的改变,促进了铁锰的还原溶解,造成铁锰浓度的升高.
    • 张坤; 徐嘉; 杨军
    • 摘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形势下,饮用水水质的安全和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水资源.广安市全民水库是广安市备用水源之一,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以2020年铁、锰监测数据为基础,从多方面探讨和分析全民水库水体中铁、锰含量变化趋势,探究影响铁锰含量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保护全民水库生态环境,完成"水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 李琰; 倪利晓; 蒋志云; 徐楚; 李象岚; 徐俭; 陈旭清
    • 摘要: 近年来广西桉树种植区水库在秋冬季会出现"翻黑水"现象,其形成机理尚未十分明确.通过添加硫化物、单宁酸及Fe3+,Mn2+模拟水库实际情况,探究水库泛黑现象的原因,并考察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体系中单宁酸及Fe3+,Mn2+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泛黑现象与单宁酸、硫化物和Fe3+,Mn2+相互作用形成的黑色络合物有关;pH值增大和温度升高均有利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而离子强度则对络合反应的影响比较小;红外谱图表明络合物主要由单宁酸的酚羟基与Fe3+和Mn2+发生螯合作用形成的.
    • 李伟光; 吕龙义; 张泽; 张多英; 王广智
    • 摘要: 针对两级过滤工艺处理复合污染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超标的问题,提出了微絮凝强化两级过滤工艺的技术改造方案,并在中试规模下考察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受复合污染的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CODMn平均值在5 mg/L以上,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天然腐植酸类和富里酸类有机物;以有机物去除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铝盐复合药剂为最佳微絮凝药剂;在投加54.5 mg/L铝盐复合药剂的条件下,微絮凝强化两级过滤工艺出水各项指标均可稳定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铝盐复合药剂的微絮凝作用对有机物去除起关键作用.在东北某净水厂现场进行的中试试验,研究结果为该净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 王钧霞; 喻庆国; 李波; 张奇; 李丽萍; 罗旭; 尹捷; 欧阳敏
    • 摘要: 为了解剑湖表层沉积物铁锰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态特征,揭示其生态风险,使用优化的BCR连续提取法提取了四种形态含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剑湖表层沉积物中铁锰含量,利用富集因子法和次生原生比值法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状况.结果如下:①剑湖表层沉积物铁、锰元素平均含量为(40611.89±1659.49)mg·kg-1、(669.30±27.13)mg·kg-1,两种元素均从湖东南向湖内其他区域辐射递减;②铁、锰元素不同形态含量顺序分别为残渣态(95.07%)>可还原态(4.35%)>可交换态(0.51%)>可氧化态(0.06%),残渣态(94.55%)>可交换态(3.04%)>可还原态(2.19%)>可氧化态(0.21%);③铁、锰残渣态最高值均在湖东南,可氧化态最高值在泉眼附近;铁可还原态南多北少,可交换态由新水河、黄龙河之间区域向周围辐射递减;锰可交换态最高值位于湖东南,可还原态高值区位于湖西南部、东北部;④生态风险方面,铁锰均处于无污染或中度污染等级,来源均主要为自然富集.
    • 赵微; 侯新月; 郎景波; 赵翠; 李石琳
    • 摘要: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特征,本文采用水质化验分析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42个县(市、区)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及超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2个县(市、区)中有35个县(市、区)存在铁锰超标现象,地下饮用水水源铁锰超标现象普遍.12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上,34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内,仅7个县(市、区)未发现铁锰超标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打井找水、水处理方案制定、水处理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 赵微; 侯新月; 郎景波; 赵翠; 李石琳
    • 摘要: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特征,本文采用水质化验分析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42个县(市、区)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及超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2个县(市、区)中有35个县(市、区)存在铁锰超标现象,地下饮用水水源铁锰超标现象普遍。12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上,34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内,仅7个县(市、区)未发现铁锰超标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打井找水、水处理方案制定、水处理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 蔡玲; 胡成; 陈植华; 王清; 王宁涛; 常威; 黄琨
    • 摘要: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内岩石、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岩土与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铁锰含量与含水层沉积物的铁锰含量、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锰的超标率大于铁,第四系孔隙潜水超标最严重,铁锰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4.88 mg/L和19.21 mg/L.研究区岩土中铁锰氧化物为地下水中铁锰提供了物质来源,弱酸性、强还原环境为沉积物中铁锰的溶解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上从研究区东西两侧(补给、径流区)向中部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沿地下水流向Eh值、pH值逐渐减小,铁锰含量逐渐增大,形成北北东向带状分布的高铁锰地下水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