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

钝性分离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433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基层医学论坛、护理学杂志、中华烧伤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8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医师协会儿内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等;钝性分离的相关文献由268位作者贡献,包括马进、周玉洁、屈泽等。

钝性分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24336 占比:99.96%

总计:224427篇

钝性分离—发文趋势图

钝性分离

-研究学者

  • 马进
  • 周玉洁
  • 屈泽
  • 成小立
  • 李丽琼
  • 李宣
  • 李蓉梅
  • 杜萍
  • 王余燕
  • 王淼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敏; 陈银; 徐峥嵘; 王会会; 俞晨杰
    • 摘要: 目的当前鼻-鼻咽部放疗后导致的鼻腔鼻窦粘连尚不可避免。文中旨在探讨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连的内镜下手术处理方法,分析手术运用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例鼻-鼻咽恶性肿瘤放疗后鼻腔粘连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均结合粘连带临床特征,运用内镜下冷器械钝性分离结合微型电针局部精准消融。粘连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鼻内镜随访观察,鼻塞症状以VAS评分评估,并记录其他症状。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显示鼻腔-鼻道通畅,术后愈合良好,均未见明显再粘连。所有患者鼻塞情况明显缓解,VAS评分示术前平均为(9.45±0.82),术后平均为(1.36±1.75),术后鼻塞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P<0.01)。8例(72.7%)患者术后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夜间打鼾憋气或张口呼吸明显改善。结论内镜下手术可有效解除鼻-鼻咽部放疗后的鼻腔粘连,冷器械钝性分离具有保护鼻腔鼻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优势。
    • 范菊红; 谢珺; 宋娜; 吴菲菲
    • 摘要: 目的 探讨钝性分离在儿童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PICC置管患儿60例,均行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根据不同扩皮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刀扩皮送鞘技术,观察组行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对两组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出血量、渗液发生率、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总送鞘时间、一周内维护次数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1、2、4、7 d渗液发生率分别为3.33%、3.33%、0.00%,0.00%,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总送鞘时间、一周内维护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性分离在儿童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置管出血量,降低渗液发生率,还可提高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缩短送鞘时间,减少维护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 成小立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93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49)、对照组(n=44).对照组常规行单极电凝锐性分离法,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d胃肠道屏障功能、炎性-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观察组血清DAO、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观察组血清MDA、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减少对胃肠功能影响,利于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创伤小能减轻炎性-氧化应激有关.
    • 成小立
    •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胆囊炎患者93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观察组(n=49)、对照组(n=44)。对照组常规行单极电凝锐性分离法,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 d胃肠道屏障功能、炎性-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 d观察组血清DAO、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观察组血清MDA、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吸引器钝性分离法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减少对胃肠功能影响,利于促进术后康复,手术创伤小能减轻炎性-氧化应激有关。
    • 王翀; 李培庆; 李柱; 黄冠群
    • 摘要: 目的:分析在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对减轻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接受TEP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15例.将患者分为钳夹纱块游离组(n=35)和直接游离组(n=80).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结果:115例患者经过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比较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术中采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也较低.
    • 承伟; 浦利军; 徐玉莲; 姜莹莹; 臧亚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眼部症状评分(OS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角膜Shimmura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我科行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患者53例53眼.按照手术分离方式分为钝性组26眼和常规组27眼,前者行钝性分离,后者行常规分离,术中均移植成体干细胞结膜瓣.术后,采用OSS、VAS和角膜Shimmura评分,评价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d、3d、5d、7d,钝性组OSS、VAS、角膜Shimmura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且随时间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4 d,钝性组OSS 1分者1眼、常规组1分者3眼,其余均为0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VAS钝性组有1眼1分,为之前最高分者;常规组有2眼1分,1眼3分,非之前最高分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角膜Shimmura评分均为0分.术后6个月,两组间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钝性分离能避免锐性损伤,提供微创基面;钝性分离联合成体干细胞结膜瓣移植能更快地降低术后早期自觉症状与眼痛,促进眼表重建.
    • 娄海林; 吕利; 周轶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扩皮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拟行PICC的7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25例.A组采用可撕裂鞘与扩张器组装直接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B组采用盲穿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后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C组采用改良扩皮送鞘法(即盲穿针外鞘、扩张器与可撕裂外鞘组件扩张穿刺点后送鞘的钝性分离法).比较3组一次性扩皮及一次性送鞘成功率、扩皮后即刻和术后24 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置管7天维护次数和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 B组和C组一次性扩皮成功率均为100%,均高于A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扩皮后即刻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穿刺点小量出血率为86.9%、91.3%,均高于A组(60.0%、70.0%)及C组(48.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扩皮送鞘法可提高一次性扩皮和一次性送鞘成功率,但在穿刺时即刻出血量与24 h出血量方面无优势.
    • 王翀; 罗丹东; 屈荣荣; 黄冠群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中应用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136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纱块游离组(36例)和直接游离组(100例).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游离腹膜前间隙所花费的时间、出血量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膜破损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36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纱块游离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于直接游离组[(18.97±2.86)min vs(24.84±4.25)min],出血量少于直接游离组[(6.29±2.82)ml vs(8.94±4.17)ml],腹膜破裂发生率低于直接游离组[3.03%(3/36)vs 25.00%(25/100)],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81,P=0.027;t=-4.212,P=0.001;χ2=4.497,P=0.034).结论 TAPP术中应用钳夹纱块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膜破损的发生率也较低.
    • 丁佳丽; 顾迪; 谈丽萍
    •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插管鞘结合钝性分离技术在B超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肿瘤科就诊且行PICC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解剖刀扩皮,观察组采用改良插管鞘结合钝性分离技术扩皮,比较2组患者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后24小时及置管后第7天渗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24小时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插管鞘结合钝性分离技术可减少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该技术简单易行.
    • 陈立姣; 朱薇; 钦晓英; 项小燕; 张烨
    •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对照组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比较两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48 h出血量及置管后7 d内维护次数.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较对照组高(95.71%vs 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48 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 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01).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行钝性分离,可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