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斜控制
井斜控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80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矿业工程、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1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151000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学报、西部探矿工程、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十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等;井斜控制的相关文献由428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德利、邓虎、史玉才等。
井斜控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10006篇
占比:99.99%
总计:1510185篇
井斜控制
-研究学者
- 高德利
- 邓虎
- 史玉才
- 赵金海
- 韩来聚
- 刘小康
- 李子丰
- 杨春旭
- 步玉环
- 邓柯
- 陈志学
- 伍贤柱
- 何龙
- 刘巨保
- 刘福江
- 周长虹
- 孙峰
- 孟英峰
- 张东海
- 张学鸿
- 张晓宏
- 易炳刚
- 曾杰
- 曾贵蓉
- 李杰
- 李林
- 李黔
- 樊战龙
- 毕雪亮
- 汪光太
- 潘起峰
- 濮强
- 王万
- 王义峰
- 王伟志
- 王卫东
- 王逸
- 田智生
- 管志川
- 练章华
- 翟芳芳
- 肖华
- 肖新磊
- 肖金裕
- 苏义脑
- 董明键
- 许期聪
- 许秀鑫
- 赵洪山
- 闫铁
-
-
李志彬
-
-
摘要:
随着油气钻探技术的发展,自动垂直钻井系统凭借其精准的井斜控制能力、有效释放钻压、大幅提高机械钻速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在高陡构造、大倾角、深井等复杂地层中直井钻探及直井段的井斜控制问题。通过充分调研分析目前国内外10种典型自动垂直钻井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应用概况,对比总结了各自的技术优劣势及适用性。相较于目前商业运用广泛的国外成熟系统,国内自动垂直钻井系统的发展已取得了进步,建议在机电设计、信号传输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
-
王廷;
王英杰;
马能量;
王越之;
李明亮;
刘洋
-
-
摘要:
针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地层情况复杂、油层位置深,钻直井过程中易出现井斜的问题,基于二维纵横弯曲梁模型和平衡趋势法原理建立了防斜钻具组合防斜纠斜能力评价方法。分析了底部钻具组合结构参数、钻进参数以及地层参数和钻头各向异性对BHA(底部钻具组合)防斜纠斜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钟摆钻具组合和塔式钻具组合易受钻压影响;单弯螺杆导向钻具组合对钻压的适应性比较强;地层倾角是制约被动式防斜钻具组合“防斜打直”能力的主控因素。基于分析结果,以玛52井为例,进行了钻具组合优化设计,达到了降斜的目的,对玛湖地区提高钻井速度,节约成本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
-
汤凤林;
НескоромныхBB;
赵荣欣;
周欣;
段隆臣
-
-
摘要:
深井钻进中,随着井深的增加,钻进条件变得更为复杂,钻井效率降低,钻井质量不易保证,井斜问题更加难以控制。俄罗斯地质钻探工程中正在积极使用回转导向系统Роторныеуправляемыесистемы--РУС(Rotary Steerable System--RSS),主要是利用井底钻头的造斜作用,进行增斜、减斜和稳斜钻进,可以控制井斜的方向和强度,精度很高(±0.1°),井深可达13 km,回次长度可以达到1000 m,对于我国深井,特别是地质超深井钻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
朱硼
-
-
摘要:
为合理开发油气田,要求钻井在油层所构成的地下网与地面井网相符。而井斜超过标准,井眼偏离预定位置,不仅打乱地下井网,而且对钻井施工会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已钻井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井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条件、钻具结构、钻井技术措施、操作技术、设备安装质量等。其中地质因素、下部钻具工作状态不合理,使钻头偏斜导致井斜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基于此,本文在对此两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就井斜控制措施与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在后续钻井时预防、处理井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
王逸;
曾杰;
魏志刚;
王伟志
-
-
摘要:
井斜控制是井身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井底的水平位移增长速度。作为钻井工程中的难点,特别是在超深井钻井过程中,其具有井底温度高、井眼尺寸小等特性,井斜控制难度更大。基于此,文章以一口超深井井斜控制情况为例,分析了超深井小井眼中各井斜控制手段的应用效果,对其他超深井井斜控制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
翁行芳
-
-
摘要:
哈萨克斯坦科扎萨伊油田钻井地质环境复杂,储层位于盐下,钻遇的地层层系多,地层性质差异大,具多套压力系统.钻井过程中发生地层漏失、坍塌、掉块及盐膏层蠕变等复杂情况,严重影响了钻井时效和钻井安全.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开展了油田井身结构、井身质量、提速潜力、高效钻头等分析与优化,提出了预弯曲钻具高倾角地层井斜控制技术、混合钻头减震提速技术,以及PDC-孕镶块复合钻头高研磨性地层提速技术.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0%以上,钻井周期缩短28%.
-
-
王逸;
曾杰;
魏志刚;
王伟志
-
-
摘要:
井斜控制是井身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井底的水平位移增长速度.作为钻井工程中的难点,特别是在超深井钻井过程中,其具有井底温度高、井眼尺寸小等特性,井斜控制难度更大.基于此,文章以一口超深井井斜控制情况为例,分析了超深井小井眼中各井斜控制手段的应用效果,对其他超深井井斜控制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
黄壮;
侯作富;
陈锟;
夏成宇;
钱利勤;
王鹏;
王旭东
-
-
摘要:
单弯螺杆下部钻具组合在水平段力学分析时,如何精确处理螺杆弯角和多个变截面等问题十分困难.为此,利用微元法和连续梁理论,并综合考虑钻井参数、井眼几何参数和钻具组合结构参数等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单弯螺杆下部钻具组合统一力学模型.以单弯单稳螺杆钻具组合和单弯双稳螺杆钻具组合为例,模拟计算了单弯螺杆下部钻具组合在水平段导向钻进时各种因素对控制井斜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大螺杆弯角、减小肘点和稳定器距钻头的距离以及增大稳定器外径,都可以增大钻头侧向力,提高钻具的增斜效果;钻压对钻头侧向力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单弯螺杆下部钻具组合管柱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
-
-
黄胜强;
李林;
睢圣;
王睿
- 《2017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七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永川地区是中国石化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阵地,整个陆相地层砂泥岩互层频繁,易井斜,通常采用"轻压吊打"保证井身质量,但陆相深部地层自流井~须家河组富含石英砂岩,需要释放钻压才能提高机械钻速,防斜与打快矛盾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在YY5-1HF井首次引进了国产垂直钻井系统.现场应用表明,井斜控制在0.73°以内,机械钻速提高了158.85%,为区块低成本防斜打快找到了新的技术手段.
-
-
周长虹;
尹建
- 《第八届全国天然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低压低渗油气资源、致密气藏等难动用油气资源开发,近年来研究并试验了储层氮气钻井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储层氮气钻井工艺和配套装备,拥有了地层适应性评价技术、钻井优化设计技术、井斜控制技术、一体化集中监控技术等8项特色技术.2005年以来在川渝大塔、荷包场、广安地区,新疆塔里木,青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吉林英台等区块实施储层氮气钻井80余井,有效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压、低渗油气藏效益开发.
-
-
刘修善
- 《2015年度钻井技术研讨会暨第十五届石油钻井院(所)长会议》
| 2015年
-
摘要:
井眼轨迹模型和井斜控制方法是定向钻井的基础问题,而井斜控制方案设计是井眼轨迹控制的首要环节.基于空间圆弧轨迹模型,本文研究揭示了井斜角的变化规律,厘定了井斜控制模式,提出了井斜控制方案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特殊井斜控制方式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空间圆弧轨迹的井斜角存在极值,其极值点的井眼轨迹切线分别指向所在斜平面的下倾和上倾方向;空间圆弧轨迹能唯一确定其所在斜平面的姿态,但反之则不然,所以斜平面的倾斜角和倾斜方位角不能用以控制井斜;井斜控制方案的交互式设计方法,具有优化设计和结果校验功能,便于现场使用;稳斜扭方位和全力扭方位应限定在一定的井段范围内使用,稳斜扭方位的许用弯曲角不超过180°,全力扭方位的许用弯曲角不超过90°;扭方位井段的增降斜趋势可用初始工具面角来判别,而初始工具面角的增降斜分界线或区域取决于初始井斜角.
-
-
闫铁;
孙士慧;
毕雪亮;
李克松
- 《201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井斜控制已成为气体钻井的一项瓶颈技术.由于气体钻井没有钻井液的润滑作用且存在负压差,使得气体钻井比起常规钻井液钻井井斜更为严重,并且井斜原因也不同于常规钻井.本文在充分调研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岩石应力分布、破岩机理、井径扩大、地层出水等方面对气体钻井井斜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常规钻井液钻井影响井斜的因素外,气体钻井条件下井底岩石的应力状态改变、体积破坏时井底岩石与钻头接触平面的不均衡性和井径扩大是气体钻井易于井斜的主要原因。
-
-
-
-
-
-
朱仁发;
喻可彬;
熊明勇
- 《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石油勘探向更深层次发展,所钻井越来越深,井底温度和压力越来越高,所遇地层也越来越复杂,尤其以山前构造的高压气井尤为突出.针对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构造井表层套管不易顺利下到位、盐上地层易井斜、盐上地层间断含砾石、膏盐层含高压盐水层、固井施工井漏严重、目的层为漏喷同层且密度窗口小等特点及难点,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控制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在现场都取得了成功应用,解决了现场实际难题.
-
-
朱仁发;
喻可彬;
熊明勇
- 《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石油勘探向更深层次发展,所钻井越来越深,井底温度和压力越来越高,所遇地层也越来越复杂,尤其以山前构造的高压气井尤为突出.针对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构造井表层套管不易顺利下到位、盐上地层易井斜、盐上地层间断含砾石、膏盐层含高压盐水层、固井施工井漏严重、目的层为漏喷同层且密度窗口小等特点及难点,结合现场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控制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在现场都取得了成功应用,解决了现场实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