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设计
遮阳设计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34734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中国科技投资、城市建筑、福建建材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全国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等;遮阳设计的相关文献由218位作者贡献,包括冉茂宇、刘刚、刘成双等。
遮阳设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4734篇
占比:99.91%
总计:134861篇
遮阳设计
-研究学者
- 冉茂宇
- 刘刚
- 刘成双
- 唐鸣放
- 张伟
- 张恒坤
- 张林生
- 张继新
- 彭彦
- 徐继承
- 林笑兰
- 王悦
- 袁炯炯
- 谢辉
- 邵琪
- 郭香珍
- 陈聪
- 陈良
- 陈雪飞
- Fang Tao
- Ge Caoyan
- Ji Liang
- LI Hongyi
- Liu Gang
- Su Bin
- WANG Li
- Xue Yibing
- ZHANG Hui
- Zhang Lina
- Zhou Quan
- 丁玉娥
- 于传睿
- 付院华
- 任毅
- 伍永利
- 何家礼
- 何洁
- 余凯伦
- 余国保
- 俞琦
- 冯瑞华
- 冯雅
- 况尧垚
- 况灏
- 凌晓芳
- 凌林
- 凌钢
- 刘宏成
- 刘宏杰
- 刘晓宇
-
-
陈益超;
付院华
-
-
摘要:
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体现出绿色化的特征,其高度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突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征为夏热冬冷,在对建筑进行绿色生态化设计时,要秉持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在了解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节能设计。文章在分析夏热冬冷地区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时,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出发,对具体节能设计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
-
-
-
常永健
-
-
摘要:
建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之一,节能型城市综合体建筑体系的发展是建立低碳城市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幕墙广泛应用于综合体建筑外围护结构系统,虽然幕墙围护是现代建筑流行的表现技法,但在能耗上是传统墙体失热的5~6倍,且玻璃幕墙反射的眩光极易造成人体不适,甚至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如何在体现建筑美观的同时又可减少对周围环境不利影响,将幕墙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同时又可达到建筑节能目的,这些都是幕墙设计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以某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例,在分析玻璃幕墙节能设计要素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特点与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提出合理的遮阳设计方案,以实现城市综合体建筑整体节能目标。
-
-
邵琪;
韦劭辰;
许艳梅;
郭宏光
-
-
摘要:
目前遮阳措施在节能建筑设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节能规范对遮阳的要求也越加严格。但对于居住建筑尤其是高层居住建筑来说,常规的遮阳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设计师对于立面设计的多样化需求。以重庆某高层居住建筑为例,在该建筑的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应用了4种遮阳技术,在典型夏季日分别对其遮阳效果及舒适度进行测试,并在交付后对遮阳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得出各种遮阳措施的实际遮阳效果和使用评价。结果表明,遮阳装置对业主生活质量的改善得到肯定,绿化遮阳、活动遮阳屏可以有效改善舒适度,固定遮阳可以有效减少辐射量,业主对金属卷帘的认可度最高。
-
-
邵琪
-
-
摘要:
如今的建筑设计中愈发重视遮阳设计,建筑遮阳可有效阻挡太阳直射辐射,降低夏季空调能耗。但是对于不同朝向、不同地区,各种各样的建筑场景往往较难匹配到最佳的遮阳应用形式。通过对各种不同遮阳形式的各项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常规住宅中的典型窗户尺寸,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规范,定量分析各个遮阳形式的有效性。从而得出各地区不同朝向的遮阳建议并以一系列典型城市为例,通过图示的方式将各种遮阳方式进行整合,以供设计师及工程师们参考。
-
-
彭臻;
刘羽岱;
殷明刚
-
-
摘要:
植物园展馆作为特殊的建筑,整体设计需要考虑和平衡植物的生存需求和人员的舒适性需求。本文以南昌赣鄱(溪霞)植物园最大的3#植物园展馆建筑为例,研究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下,植物园展馆的自然通风设计和遮阳设计,可有效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降低植物园展馆建筑的运行能耗。
-
-
李亚慧;
刘晓宇
-
-
摘要:
建筑遮阳可以减少建筑的空调能耗,减少室内的直射眩光,防止光污染.在建筑造型日益复杂的当代,探讨能与造型元素相结合的遮阳设计,尽量减少遮阳对建筑美学的影响,对新时代的建筑节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文章从采暖和空调时段的确定、立面遮阳区域的划分、匹配造型元素的遮阳设计要素优化和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便于设计时将造型与遮阳节能结合起来,实现美观和节能的均衡.
-
-
张婷婷;
吴雨婷;
古丽如克沙·卡地尔
-
-
摘要:
乌鲁木齐地处严寒地区,建筑遮阳设计不被重视。但乌鲁木齐夏季炎热,日照辐射强、时间长,导致向阳面与背阴面的温差大,少数居住建筑采用了遮阳,由于缺少不同遮阳形式间的量化研究,无法确定遮阳对节能、舒适的贡献,极大程度的限制了遮阳的广泛应用。本文对乌鲁木齐住宅建筑的遮阳形式进行了现状调研,以某住宅为例,针对常见的水平及垂直固定外遮阳、遮阳卷帘、水平活动外遮阳形式及构件尺寸,运用模拟软件,模拟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的要求下,建筑主要日照立面的太阳直射辐射量。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外遮阳构件会对建筑采光带来不利影响,在活动外遮阳的选择中,南向窗更适合采用遮阳卷帘,西向窗更适合采用遮阳篷。研究成果可为乌鲁木齐地区住宅建筑遮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
-
窦平平
-
-
摘要:
从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主要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出发,重点介绍了其遮阳系统设计的背景、难度、原则、策略和过程.针对遮阳系统设计的目标既非单一也非单向的难题,采取了动态目标动态适应、满足竞赛的第一和第二体验、以环境气候引导而非决定形体的三项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是将相关因素选定为参数的多因素综合遮阳屋面形态优化,使遮阳设计成为通过算法生成的形式操作提升综合性能的过程.
-
-
张楠;
刘刚;
满孝新
-
-
摘要:
夏热冬暖地区住宅能耗为居住建筑非供暖能耗.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外窗遮阳性能、家用设备能效比和用户用能需求是影响住宅能耗的主要因素,这与住区定位、人员构成、教育程度和地方政策等息息相关.随着人们节能意识的提高,选购节能设备和优化用能策略是住宅节能的方向.以遮阳设计和用户行为作为出发点,分析夏热冬暖地区住宅建筑的用能特点和外遮阳形式,并借助能耗模拟软件探讨遮阳设计和用户行为对深圳某住宅楼的综合节能与节费效果.
-
-
徐皓
- 《201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
| 2014年
-
摘要:
当今国际建筑大量采用玻璃屋面采光顶,这也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尤其是南方地区尤为突出,采光顶遮阳成为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措施.玻璃采光顶与遮阳相结合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通过良好的遮阳设计在节能的同时又可以丰富室内的光线分布,还可以丰富建筑造型和效果。同时建筑遮阳不应该仅是一组组物理数字计算,只要合理的整合技术和艺术,就可以成为具有表现力的建筑造型要素,成为可呼吸的建筑表皮,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来实现建筑节能。
-
-
-
寇扬;
曹亚静
- 《第八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外围护结构的遮阳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夏热冬冷地区而言,外围护结构的遮阳设计更具难度.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南四楼加建项目为例,重点介绍气候适应性窗、主动式动态空心墙和太阳能光伏板屋顶等三种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遮阳方式,提出了建筑外围护结构遮阳设计的新思路.
-
-
-
-
陈高涛;
张翔
- 《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为探讨适用于我国寒冷地区农村住宅阳光房夏季遮阳的策略,本研究选取为典型寒冷气候特征的河南安阳市为研究案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先归纳梳理出该地区农户高频率自发使用的三种阳光房遮阳措施:网遮阳、窗帘遮阳和植栽遮阳,并通过软件模拟定量比较其遮阳效果.最终得出三种遮阳措施都有降温能力,可降低夏季室内平均温度1.2~1.8°C,且植栽遮阳的效果最佳的基本结论.
-
-
胡波
- 《第二届中国绿色建筑节能门窗幕墙高峰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在现代城市建筑的外围结构设计中,玻璃幕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设计形式.但玻璃幕墙主要是由玻璃与金属组成,热透射率较高,在夏季会不利于建筑的节能环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遮阳技术来实现对阳光的遮挡,从而起到节能效果.本文介绍了玻璃幕墙的水平式遮阳、垂直式遮阳、综合式遮阳、挡板式遮阳四种遮阳形式的适用建筑物及设计,分析玻璃幕墙遮阳设计时需考虑遮阳板面的组合设计、遮阳板的安装位置设计、遮阳板的材料与颜色选择、外遮阳和内遮阳等是否满足节能需求。
-
-
-
-
-
- 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7.03
-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在遮阳组件中使用的柔性遮阳屏(4),包括:柔性遮阳屏(4),具有中心部分(4')以及通过折叠线(13)连接至中心部分的两个相对的向内折叠的纵向边缘(4”);以及两个相对的纵向引导件(6,7),用于将柔性遮阳屏(4)的向内折叠的纵向边缘(4”)中的相对应的一个容置于其中并引导其,引导件设置有用于接合向内折叠的纵向边缘的外部端部(17)的锁定构件(14),用于防止边缘从纵向引导件中离开。柔性遮阳屏(4)的中心部分(4')主要地由具有第一刚度的第一材料制造而成,并且向内折叠的纵向边缘(4”)以及中心部分(4')与纵向边缘(4”)邻近的部分至少部分地由具有第二更高的刚度的第二材料构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