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连续硬膜外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

连续硬膜外阻滞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212687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连续硬膜外阻滞的相关文献由424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有静、崔健君、高琳琳等。

连续硬膜外阻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12687 占比:99.91%

总计:212882篇

连续硬膜外阻滞—发文趋势图

连续硬膜外阻滞

-研究学者

  • 董有静
  • 崔健君
  • 高琳琳
  • 丁学广
  • 乐林莉
  • 刘素芳
  • 刘红梅
  • 吉桠楠
  • 吴绪才
  • 孙晓娟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辉; 吕宝胜
    • 摘要: 手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FNF)的常用方式,虽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老年FNF患者因多方面原因术后疼痛可能更为剧烈。镇痛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减轻疼痛的关键,也是术后康复的重要方面。目前,老年FNF术后镇痛方式包括药物镇痛方式,如连续硬膜外阻滞、周围神经阻滞,也包括非药物镇痛方式,如按摩、抚触。常规药物镇痛方式相关研究较多,且各具优缺点,而非药物镇痛方式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模式镇痛可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应继续深入研究,以发现更加适合老年FNF术后镇痛的方法,改善现况。
    • 刘源; 李东白
    • 摘要: 目的探究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短期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5例。D组患者直接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其他患者按照不同分组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阻滞、皮内注射或二者联合治疗。对比4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生活质量得分评估(SF-36)、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组在术后1天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A组和D组,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静息、运动及棉签诱导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4组SF-3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A组100%、B组87%、C组100%、D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1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33%、B组20%、C组13%、D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0,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联合皮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宋志刚; 王洁茹; 肖银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用于瘢痕子宫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瘢痕子宫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进行镇痛,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观察两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前,镇痛后5 min、15 min、30 min、2 h,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分娩镇痛起效时间,镇痛前、镇痛后5 min、15 min、30 min、2 h、会阴缝合时两组FP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行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A组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技术在瘢痕子宫分娩镇痛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比较,可缩短分娩镇痛到胎儿娩出时间,增加顺产率,值得临床应用。
    • 付滨; 孙中芳; 朱书翰
    • 摘要: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在经阴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济南市济阳区中医医院自2020年0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16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6例)实施耳穴压豆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对照组(77例)实施连续硬膜外阻滞,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后60分钟及第二产程最高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第20、40、60、80分钟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刘秋菊
    • 摘要: 目的:分析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7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分娩不给予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比较分娩方式、各个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min及5min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分娩中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能缩短产妇产程,对产后出血情况影响较小,且有助于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杨春利; 聂洪杰
    • 摘要: 目的:具体分析在患者分娩过程中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方法所呈现出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5例未实施镇痛分娩,没有使用任何的镇痛方法,观察组35例进行了分娩镇痛,有针对性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方法.结果:通过比较能够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实施了相对应的无痛分娩方法,所呈现出的疼痛情况、产程时间等相关指标,都要显著的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在产后出血量方面,两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针对孕产妇而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的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方法,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等相关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产后出血量方面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加.
    • 陈殿刚
    • 摘要: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结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Z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9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145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对实验组予以4ug/ml芬太尼结合0.1%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方案,常规组在分娩过程中不使用麻醉镇痛药物.结果:镇痛前两组产妇VAS评分无明显差异,镇痛后10min、1h、2h和镇痛结束时研究组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分娩方式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结合低浓度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优势,有临床应用价值[1].
    • 赵海涛
    • 摘要: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采用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无痛分娩的87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正常分娩的8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手段,观察组给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分娩过程中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比较两组并发症和胎儿娩出后5min和10min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0级、Ⅰ级、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在5min、10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产妇在无痛分娩芬过程中采用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可有助于缩短产妇第1、2产程所用时间,降低产妇产后疼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借鉴.
    • 苟子瀚; 陈少强; 廖宇
    • 摘要: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或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44例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根据椎管内阻滞方法的不同分为硬膜外阻滞组(n=131)和腰硬联合阻滞组(n=113).比较两组产程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镇痛效果.结果:与硬膜外阻滞组相比,腰硬联合阻滞组各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不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不影响母婴健康的基础上,产程更快,镇痛效果更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