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越冬率

越冬率

越冬率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20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83811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青海草业、草业与畜牧、内蒙古草业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第四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等;越冬率的相关文献由703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万仓、武军艳、李强等。

越冬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3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83811 占比:99.75%

总计:84024篇

越冬率—发文趋势图

越冬率

-研究学者

  • 孙万仓
  • 武军艳
  • 李强
  • 刘斌
  • 刘自刚
  • 张玉霞
  • 方彦
  • 王显国
  • 裴国平
  • 陈跃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佳; 魏臻武; 闵学阳; 秦子旸; 程皓雯
    • 摘要: 为了解绛三叶(Trifolium incarnatum)生长发育与不同播种期之间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绛三叶越冬状况、花期、株高、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播期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绛三叶的出苗、开花时间也延长,但生育期缩短。10月22日之前播种,不仅可以确保绛三叶的高出苗率,其越冬率还可达84%以上。10月15日播种,绛三叶生物量最高,为12.01 g·株^(−1);10月22日播种,绛三叶的空荚率最低,仅有15.40%;种子产量最高,为0.6632 g·株^(−1)。综上结果,扬州地区绛三叶在10月15日至10月22日播种有利于提前花期、收获高的草产量和种子产量。
    • 孙万斌; 马晖玲; 周青平; 陈有军; 张伟; 张俊超; 刘文辉
    • 摘要: 为明确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 m半湿润地区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越冬期根系生理及构型特征与越冬率的关系,选取10个不同苜蓿品种,在越冬不同时期,测定根及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并在越冬前挖取根系以获取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返青前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比根部剧烈;越冬率较高的苜蓿品种根系分支模式更接近于叉状分支;返青前根部脯氨酸含量、越冬初根颈可溶性糖含量、总根长、总根表面积、主根平均直径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返青前根颈脯氨酸含量、总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与越冬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分叉数、总根表面积、总根长对苜蓿越冬率影响较大。参试苜蓿在该地自然越冬过程中,根颈生理活动比根部敏感,根系发达、扩展性强的‘WL319HQ’、‘皇后’、‘太阳神’、‘驯鹿’等品种具有较好的越冬适应性。
    • 拉旦; 徐可; 索南才让; 徐成体; 王伟
    • 摘要: 青海省引进紫花苜蓿种植以来,获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苜蓿越冬率普遍较低,造成了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局面。破解紫花苜蓿越冬率低,切实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稳步扩大优质豆科饲草种植面积,是省内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 赵建涛; 岳亚飞; 张前兵; 马春晖
    • 摘要: 由于北疆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常出现极端降雪情况,使得苜蓿遭受冷害和冻害的威胁,导致苜蓿生产性能下降,对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探究不同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越冬率及干草产量对北疆地区冬季覆雪厚度的响应,明确不同覆雪厚度下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各抗寒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选取秋眠级为1级的紫花苜蓿品种驯鹿、3级的康赛、5级的巨能551、7级的赛迪7和9级的WL656HQ,覆雪厚度设置为0、10及15 cm,对紫花苜蓿根冠层土壤温度变化、土壤表层(1~10 cm)日温度变化、表层土壤(0~15 cm)平均含水率变化、根颈中抗寒生理指标变化及越冬率进行观测和分析。发现冬季积雪可以维持紫花苜蓿的根冠部及根颈下土壤层的温度动态平衡,使得各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在覆雪条件下均显著提高(P<0.05);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后各紫花苜蓿的丙二醛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干草产量均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综合分析发现,覆雪15 cm处理下,秋眠级为5级的巨能551的越冬率、抗寒性指标及干草产量等综合评分表现优异,比较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 刚永和; 张海博; 牛勇; 杜江; 陈永珑; 萨仁花
    • 摘要: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 < 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 ×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 苏力合; 张凡凡; 王旭哲; 王挺; 付冬青; 马春晖
    • 摘要: 为了明确冬季田间积雪覆盖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率、产草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秋眠型(1,3级)、半秋眠型(5级)及非秋眠型(7,9级)紫花苜蓿,设置覆雪及不覆雪处理,观测紫花苜蓿根冠处及田间土层(1,20 cm)温度变化,测定其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与不覆雪相比,覆雪可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覆雪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及干草产量呈上升趋势,覆雪可保证紫花苜蓿正常生产性能.与不覆雪相比,覆雪仅影响翌年第一茬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而对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无明显影响.根据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在有积雪覆盖的情况下,秋眠级3级的'中苜2号'和秋眠级5级的'Archer'品种的越冬率、草产量及营养品质表现良好,适宜在新疆北疆地区种植推广.
    • 何立飞; 宋振琪; 李海燕; 李庆卫
    • 摘要: 为探索地被菊夏季扦插极限时间,筛选一批耐热地被菊品种,为地被菊夏季育苗和短周期生产提供依据,选取北京林业大学梅菊圃内67个地被菊品种当年生带腋芽的叶片和嫩枝进行扦插繁殖对比试验.8月5—6日进行扦插,记录扦插后30 d和60 d的成活率、苗高和冠幅,移栽至露地记录开花及越冬率.结果表明,60 d成活率80%以上,苗高超过5 cm,冠幅超过5 cm的适合夏季时期扦插的品种有9个,分别是'成双'、'毛香玉'、'繁白露'、'1902'、'中秋红'、'金银菊'、紫堇早'、'重阳红'和'金乳荷';9个地被菊品种开花量、株高、冠幅均低于正常值;8个地被菊品种越冬成活率超过80%,其中'成双'越冬成活率达100%,'毛香玉'和'1902'越冬成活率均高于90%.
    • 李和平; 李积铭; 李爱国; 武军艳; 宋聪敏; 申彦平; 杨莉
    • 摘要: 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河北省的适应性,为冬油菜在当地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引种12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设置不同的播种时间(9月5日、9月11日、9月17日、9月23日、9月29日和10月5日),研究其对不同冬油菜的越冬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的12份材料均匍匐生长,生长点凹陷.9月29日前播种,各品种均能生长至10叶期,越冬率>97%,产量较高;9月29日后播种,各试验品种未能生长至10叶期,幼苗较小,越冬率较低,其中,10月5日播种产量均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越冬率、根颈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播期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2个品种分为2大类:Ⅰ类包括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和陇油9号,4个品种产量均较高,适应河北省衡水市的气候条件,适合当地种植;Ⅱ类包括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16QD367和陇油8号,其中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衡油8号和16QD367为1个亚类,产量稍低于Ⅰ类品种,可作为当地参考种植品种;陇油8号单独1类,产量最低,根据其生长习性推断其适宜衡水市以北地区种植.天油178、天油142、衡油6号、陇油9号可直接作为栽培品种在当地推广应用.天油4号、15QX60、陇油12号、16RTS309、16QD367、陇油8号等品种可以考虑向衡水以北地区引种试验.
    • 李岩; 徐智明; 李争艳; 李杨
    • 摘要: 为筛选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对来自美国的7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比较试验,测定其干草产量(DM)、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秋眠级越高的紫花苜蓿品种春季返青越早;6010、巨能6、巨能995品种越冬性最好;3年平均NDF和ADF含量最低的是叶不落,分别为37.80%和30.03%,其3年平均RFV值最高,为161.78%,极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综合CP含量和干草产量,最优紫花苜蓿品种为叶不落,其次是品种WL343和WL656,以上3个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 姚凤军
    • 摘要: 苜蓿是我国重要的饲草资源,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产出量较高,并且苜蓿的适应性强,在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但是要想提高产量,需要掌握苜蓿对种植条件的需求,科学种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苜蓿的越冬管理工作,从而提高苜蓿的越冬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