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

贫困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7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农业经济、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893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宁夏党校学报、求实、才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17学前融合教育研讨会等;贫困文化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兆萍、赵永勤、辛秋水等。

贫困文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5 占比:5.6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3893 占比:94.26%

总计:4130篇

贫困文化—发文趋势图

贫困文化

-研究学者

  • 王兆萍
  • 赵永勤
  • 辛秋水
  • 张世定
  • 张兴平
  • 张婕
  • 李丰春
  • 冉思燕
  • 吕世忠
  • 周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红辉; 朱翠英
    • 摘要: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农村贫困代际传递仍然存在。贫困文化的遗传性、整体脱贫对经济帮扶的侧重以及贫困者自身资源的缺乏造成了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抗逆力理论为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抗逆力理论视角强调贫困者所具有的“优势”,注重为贫困者“增能”,引导贫困者“重构”与环境的关系。提升农村贫困者的抗逆力,要从发现和激发贫困者及其子代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开始,着重提升贫困者及其子代的生计抗逆力,帮助他们发现和链接所在环境中的资源,重构他们与环境相处的模式,从而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
    • 王子苏; 赵琨
    • 摘要: 精准脱贫在全国范围内已取得了全面胜利,我国已经进入后脱贫时代,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然而,短期脱贫容易但长期致富难,曾经的深度贫困地区仍然面临相对贫困的可持续解决问题。窥其原因发现,贫困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共性的贫困文化,以其强大的文化惯性阻碍了扶贫政策的执行。贫困文化以其“内生性”“迟缓性”和“价值理性”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外源性”“紧迫性”与“工具理性”相对立。文章认为应通过文化和教育改造贫困文化的内在基因,使曾经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文化的束缚,确保后脱贫时代的政策在深度贫困地区能够长期可持续发挥实际效用,防止因贫困文化而导致二次返贫现象出现。
    • 李炳煌
    • 摘要: 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教育观念,抑制留守儿童的社会流动。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需要发展乡村产业,消除贫困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完善教育法规,强化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制度保障;振兴村落文化,营造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环境氛围;构建协同机制,整合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各种资源。
    • 孙强
    • 摘要: 在当前现实境况中,阶层结构定型化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向上流动率.研究发现,其形态主要表现为阶层落差感、隐藏的制度屏蔽、位阶习性转向与身份固化、传统流动渠道式微.从其内在生成性来说,存在着代际模塑效应、情绪愉悦感知失衡、个体差异、媒介工具意识炽盛的现实问题.纾解流动困境的现实路径在于实现主体意识的觉醒、关系资本的借力增能、实现自我的话语赋权、强化技能培训.
    • 史静如
    • 摘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扶贫政策的制定关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扶贫政策最优效果,关键在于结合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认知度差、参与度低与情感共鸣少三大特征,并从文化贫困论视角下提出建议以逐步解决贫困问题,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贫困文化价值体系,走文化扶贫之路,已期达到扶贫政策的最优效果.
    • 陈超凡; 岳薇; 汤学黎
    • 摘要: 进入以乡村振兴为引领的后扶贫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已转向治理相对贫困问题,着力解决知识贫困、能力贫困、精神贫困等,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进程中,消解和收编长期存在于我国乡村地区的贫困文化特别是让乡村青少年从贫困文化中走出来,全方位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励志,是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乡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时空配置和更为多元且个性化的教育供给,也进一步推动了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加速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选择、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改变"身份文化"分层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和放大了教育培养人和改造人的功能,传播和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对加快消解和收编乡村贫困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张翊红; 龙安华; 刘剑
    • 摘要: 乡村与贫困常常被捆绑在一起,贫困代际传递则是贫困问题难以解决最顽固的"劣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农村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农村经济活动,对于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重大时代意义.但是,贫困代际传递因具有较强的双向性、长期性、广泛性等基本特征,脱贫地区仍存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亚文化"难以摆脱;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贫困"结构性"问题突出;"乡村病"交错影响,贫困矛盾加剧等现实问题,通过有效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社会保障体系、乡村基础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实现脱贫可持续、能彻底、生活好及不返贫的目标,逐步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共同富裕.
    • 胡沈明; 周珊
    • 摘要: 贫困与资源环境、社会结构以及生存文化密切相关,其中文化贫困是脱贫攻坚阶段最需要攻破的堡垒.传统的文化扶贫多采用外部力量帮扶的方式,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所塑造的媒介社会、景观社会以及消费社会形态促使文化扶贫可以采用内部嵌入的方式进行.通过媒介内嵌可以推动社会资源均等化,通过场景内嵌可以带动生活模式的改变,通过消费内嵌可以解构传统封闭的文化,但在内嵌过程中贫困地区的文化发展也容易受到信息过载、创新枯竭、信用耗散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媒介化社会的文化扶贫中需要关注文化的传承以及信用机制的建立,避免过度商业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