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7篇、专利文献5328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眼科新进展等; 角膜内皮的相关文献由953位作者贡献,包括袁媛、蒋华、史伟云等。

角膜内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7 占比:6.61%

专利文献>

论文:5328 占比:93.39%

总计:5705篇

角膜内皮—发文趋势图

角膜内皮

-研究学者

  • 袁媛
  • 蒋华
  • 史伟云
  • 周庆军
  • 樊廷俊
  • 段豪云
  • 赵君
  • 黄一飞
  • 丛日山
  • 于昊泽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飞; 胡泽斌; 段然慧; 左甜甜; 董喆; 黄杰
    • 摘要: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又称为滴状角膜,是角膜内皮进行性的损伤。角膜后弹力层增厚,细胞外基质赘疣沉积,最终发展成为角膜内皮失代偿为特征的进行性遗传角膜疾病[1]。在美国,40岁以上人口约有5%患有此病。在亚洲,大约70%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含有TCF4的重复序列扩增,而且含有CTG重复扩增的患者表型更严重。这一扩增将使患病风险增加30倍以上[2]。CTG重复数目小于或等于37为正常,在37~52之间表明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相关,超过52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高风险[3-4]。
    • 摘要: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全书分为基础篇、疾病篇、手术篇3个部分。
    • 方逸凡; 杨昆昆; 李钊; 张世锋; 侯月阳; 吴畏; 王丽强; 黄一飞
    • 摘要: 背景大泡性角膜病变是导致角膜盲的主要原因,前房注射有功能的内皮细胞替代病变内皮可以有效解决供体来源缺乏的问题。目的 构建兔保留后弹力层的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评价前房注射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5~3.0 kg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利用自行设计的硅胶针制备兔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右眼为手术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Con)组和实验(CEC)组,对照组前房注射100μL无细胞DMEM培养液+Y27632,实验组前房注射100μL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10^(6)个)+Y27632。分别于注射后1 d、4 d、7 d、14 d裂隙灯照相,用前节OCT评价兔角膜混浊程度和角膜厚度。注射后14 d取角膜组织行茜素红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注射后1 d、4 d、14 d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C组在第7天时可达到临床治愈(角膜厚度<500μm),各组间角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后病理学观察CEC组角膜各层结构完整,基质纤维排列更为紧密,六边形内皮细胞形态规则。结论 改良式大泡性角膜病变模型制备方法简单可靠,兔原代角膜内皮细胞前房注射治疗有效,为细胞注射疗法转化运用提供了临床前研究结果和合适的动物模型。
    • 钱江; 甘路; 马睿琦
    • 摘要: 1病例资料及诊断患儿女性,2岁,因“出生后发现右眼黑发白”就诊。3个月前曾行右眼眼球探查,发现右眼上方房角处虹膜囊肿。否认外伤史、其他眼病史、全身疾病史、家族遗传病史。术前眼科体检:双眼可追光,右眼指测眼压T+1,左眼眼压Tn。右眼鼻上方前房见囊肿(图1),囊内容物透明,囊肿与角膜内皮接触,鼻上方角膜轻度雾状水肿(图2),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KP)阳性,瞳孔向下移位,晶状体表面色素颗粒。
    • 摘要: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全书分为基础篇、疾病篇、手术篇3个部分。
    • 摘要: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全书分为基础篇、疾病篇、手术篇3个部分。
    • 摘要: 《皮膜内皮病》是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洪晶教授主编的国内外首部专门介绍角膜内皮病的专著,目前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编者团队在角膜内皮病诊疗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为基础,辅以翔实的文字说明、数百张疾病图片和原创手绘图、多段手术录像,分门别类地描述了该领域内的知识要点。
    • 李文博; 贾烨; 李杨林; 王芳
    • 摘要: 目的:分析双重黏弹剂DisCoVisc和透明质酸钠两种黏弹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2019-12在荆门市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47例28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DisCoVisc组(123例141眼)与透明质酸钠组(124例144眼)。两组均接受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IOL植入术,DisCoVisc组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透明质酸钠组术中使用1.7%透明质酸钠作为黏弹剂;比较两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植入IOL后抽吸黏弹剂的时间;术后1d, 1wk, 1、3mo时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3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ECD损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术前,术后1d, 1wk, 1mo时的眼压、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值。结果:两组UST、CDE、黏弹剂抽吸时间均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d时角膜水肿率无差异(P>0.05),术后1wk时角膜水肿均消失;术后3mo时DisCoVisc组ECD损失率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P0.05)。结论:Emery-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Ⅲ级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IOL植入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更好。
    • 高飞; 胡泽斌; 贾峥; 董喆; 黄杰
    • 摘要: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属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显性遗传性角膜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失明合并青光眼。该病主要致病基因为tcf4基因,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8q21.1,全长413 772 bp,包含34个外显子,tcf4基因上的CTG重复位于其三号内含子中。tcf4基因在发育中的角膜内皮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并与许多转录调节因子相互作用,例如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上皮向间质转化和细胞凋亡。
    • 王佳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5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散光变化,比较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ntral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C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endothelial cell area,AVE)变化及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CCD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AVE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度,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升患者视觉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