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治理
规划治理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8292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中国水土保持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暨第三届安徽水利论坛、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等;规划治理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苗、叶裕民、孟圆华等。
规划治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8292篇
占比:99.83%
总计:58390篇
规划治理
-研究学者
- 徐苗
- 叶裕民
- 孟圆华
- 王晨跃
- 陈涛
- 魏巍
- 义红君
- 于佳
- 亢海滨
- 代艳华
- 令子晗
- 伍小生
- 何冬华
- 何小军
- 何泰然
- 佟薇
- 侯旭
- 侯林芳
- 俎晓东
- 关健超
- 冯立刚
- 刘中毅
- 刘兴中
- 刘占俭
- 刘奕含
- 刘建新
- 刘彬
- 刘志坚
- 刘松
- 刘欣
- 刘清奎
- 刘英元
- 刘谦
- 刘进
- 化相国
- 卓健
- 叶廷芳
- 吴思蓉
- 吴朝华
- 吴萍
- 周广坤
- 唐燕
- 姚江春
- 姜文静
- 娄玉军
- 孙晓英
- 孟婧
- 安兴军
- 宋佳倪
- 尤德康
-
-
韩帅;
庞莉琨;
孟婧
-
-
摘要:
城市生活圈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健康城市生活圈是可持续城市治理的新型载体。“健康生活圈”强调人居环境建设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良性匹配,深度契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的要求与愿景。从传统城市管理关注部门利益优先到现代城市治理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鸿沟的现实情境下,以北海廉州湾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提出“城区―片区―社区”多尺度的健康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创新路径,有望一定程度上弥合之。宏观的城区生活圈,侧重生态安全性;中观的片区生活圈,强调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并重;微观的社区生活圈,注重回归城市社会性。健康生活圈体系分层次有侧重而在整体上贯通协同,充分体现可持续城市的健康治理理念,希冀能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吴思蓉
-
-
摘要:
集市属于乡村文化,对于当地农民而言是重要的公共交易交流地。但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大部分乡村集市都被关停,集市卫生安全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后疫情时代,农村集市不应就此消亡,而是以此为契机,从健康发展的视角,对集市进行整体规划治理。文章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集市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集市、访问村民、ASEB栅格分析等方法,提出规划治理策略,以期能够改善农村集市的现状,留住我们乡村的传统文化“赶集”。
-
-
李青青
-
-
摘要: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从“一五”至“十四五”,中国规划治理经历了以“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积累了顺应各个五年时代发展大势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认识和理念为指导、保持各个五年规划之间连续性和承接性、不断完善和创新五年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等宝贵经验,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准确判断和应对风险挑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互促进等显著优势。总结中国规划治理的历程、经验与优势,对不断完善五年规划制度、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以及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
-
-
鲍维科;
薛依欣
-
-
摘要: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并在公报中明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化、法制化成为全面深化自然资源改革的重要举措。面对机构重组后“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新要求,2021年,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提出构建自然资源和规划治理工作新格局。
-
-
黄新华;
黄英
-
-
摘要:
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既有研究论证了发展规划是一项中国特色的有效治理工具,但对这一治理工具的主体性与过程性缺乏深入探究。以国家层面的五年规划为例,将其嵌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一个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结合起来的有步骤的谋划过程。为适应时代变化兼容现代化的多元目标,中国共产党灵活调整规划属性,使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规划治理因此成效显著行稳致远。把已经得到实施的十三个五年规划(计划)统合起来,可以解释中国共产党通过规划治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党的人民性锻造了发展规划作为治理工具的公共性,人民对现代化的百年梦想赋予了发展规划的公共价值追求。通过创造性地变革发展规划属性和理性组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领域,动员现代化建设的行动者,中国共产党通过规划治理稳妥地实现了温饱—小康—全面小康等阶段性现代化目标,正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21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
-
王伟;
朱小川;
刘谦;
田颖;
张吉康
-
-
摘要:
风险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则与逻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危机警醒我们深刻认识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现实紧迫性.从风险社会视阈出发,通过对风险社会内涵特征与研究述评梳理,分析风险社会形构的中国国土空间运行关键情境变量,系统研究国土空间风险形构的内生复杂性、不确定性、测不准性、脆弱性等四个复杂性机理,进而剖析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治理面临的五个困境,最终提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治理范式三个转型方向:复杂性治理、整体性治理、智能性治理,构建应对风险社会的国土空间智慧韧性路径.
-
-
陈煊;
杨薇芬;
刘奕含;
宋佳倪
-
-
摘要:
街市型菜市场是传统马路市场历经3次正规化升级改造后仍然广泛存在的空间形态.它的发展陷入了"整改—侵街—整改"的反复循环之中,这个过程实际隐含了其在规划、商务、市场监察、城市管理等多部门治理下的真空地带.研究选取了1980年以来长沙市菜市场空间变迁作为案例,采用扎根方法着重分析规划治理和摊贩群体侵街动态路径的互动过程,从而洞察街市型菜市场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运行逻辑.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品目繁多的管制条例不断回应是导致现代标配秩序化空间规划产品的主要动因,而基于摊贩自评的社区基层自治、"及时性响应"实施路径,可以促进菜市场规划治理向人本位发展转型.
-
-
徐苗;
陈涛;
孟圆华
-
-
摘要:
职住失配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当前国内研究中对于包括女性、保障房居民等弱势群体虽已有不少关注,但聚焦于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研究还并不多见.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状况受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建成环境的影响,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研究范式、方法和结论往往不具备完全普适性.我国情况尤其特殊,城市化进程快,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低收入社区的空间分布和职住状况复杂.因此,本文以已有研究总结归类的三类低收入城市社区作为研究框架,试图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和传统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图谱式呈现当前国内外研究在此议题上的进展,通过中外文献的比较评述,分析当前低收入社区职住均衡研究对象、方法以及结论中的争议与空白,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研究发现,低收入社区建成环境差异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差异作为影响低收入社区职住空间均衡状况的关键要素存在研究不足的问题,部分导致了相关规划与治理政策的缺失.
-
-
徐苗;
陈涛;
孟圆华
-
-
摘要:
职住失配研究最早起源于国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当前国内研究中对于包括女性、保障房居民等弱势群体虽已有不少关注,但聚焦于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研究还并不多见。低收入社区的职住均衡状况受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建成环境的影响,国家和地区间的差异较大,研究范式、方法和结论往往不具备完全普适性。我国情况尤其特殊,城市化进程快,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低收入社区的空间分布和职住状况复杂。因此,本文以已有研究总结归类的三类低收入城市社区作为研究框架,试图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Cite Space)和传统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法,图谱式呈现当前国内外研究在此议题上的进展,通过中外文献的比较评述,分析当前低收入社区职住均衡研究对象、方法以及结论中的争议与空白,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与方向。研究发现,低收入社区建成环境差异与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特征差异作为影响低收入社区职住空间均衡状况的关键要素存在研究不足的问题,部分导致了相关规划与治理政策的缺失。
-
-
王洲林;
陈蔚镇
-
-
摘要:
理解空间规划治理机制与模式是从规划执行层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从"体系"构建到"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既有"机构—治理"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影响规划执行的内生动力因素,构建以"控制权"分配为媒介的空间规划治理机制分析框架,并以我国空间规划改革历程为研究案例检验其现实解释效力.空间规划治理是一个在外部结构条件和内生政治动力共同影响下,各级各类规划参与主体行使规划权利的动态过程,其中,外部的事权分配模式和内生的部门资源利用与组织关系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了规划执行的具体方式,机构和技术层面的协调措施则是影响内生政治动力的外在条件.基于此,系统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模式选择,结合相关参与主体在规划执行的信息、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等资源利用条件方面的变化情境,理性推测未来国土空间规划治理可能采取的另外两种典型模式.并针对以上规划治理模式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后续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
-
郭诗洁;
陈锦富
- 《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精致城市是在城市存量更新大背景下基于特色化发展的创新城市治理理念,精致城市包含了空间布局、精明增长、民生问题、生态环境、城市文化、产业转型等内涵式可持续要素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提质过程.目前我国对于精致城市的学术研究仍比较少,对于精致城市评估标准与管理相对缺乏.本文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针对粗放模式发展下的城市现状问题进行梳理,探讨“增量做精、存量做特”的规划治理策略,从规划增量向城市提质转变,以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提升未来城市竞争力.在增量规划策略部分,注重精明增长、空间营造、设施先行;在存量规划策略部分,注重疏解老城、文化引领、特色发展,以避免千城一面.最后,通过德尔菲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精致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在建设精致城市过程中进行指标精细化考量与治理.通过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手段搜集相关数据,提出精细化智能城市标准化分类创新管理模式,为后期动态规划实施与管理服务.
-
-
-
陈红;
蔡文婷;
徐慧
-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规划实施,为相关流域和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
-
陈红;
蔡文婷;
徐慧
-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规划实施,为相关流域和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
-
陈红;
蔡文婷;
徐慧
-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规划实施,为相关流域和区域治理提供参考.
-
-
陈红;
蔡文婷;
徐慧
-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太湖流域综合规划是规范和指导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害防治的主要依据.自2013年规划批复以来,各方通力合作全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太湖流域防洪、供水和水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文在总结流域综合规划实施进展与主要成效基础上,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探讨在规划目标实现、重大水利工程推进以及深化水利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意见,持续关注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好跟踪评估和经验总结推广,结合国家治水新政要求,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保障饮用水安全和推进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规划实施,为相关流域和区域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