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持续城市

可持续城市

可持续城市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2231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企业活力、上海城市管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等;可持续城市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磊、杨东峰、何晋勇等。

可持续城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2231 占比:99.77%

总计:62374篇

可持续城市—发文趋势图

可持续城市

-研究学者

  • 郭磊
  • 杨东峰
  • 何晋勇
  • 刘君言
  • 孙艺冰
  • 张玉坤
  • 桑燕鸿
  • 殷成志
  • 王海德
  • 王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静; 刘嘉聪
    • 摘要: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对1989年~2019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可持续城市研究的957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得到:(1)可持续城市领域发展的全部概况,包括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研究机构以及最有影响力的作者。(2)可持续城市关键词共现分析、突变性分析,证明该领域研究的蓬勃发展。
    • 韩帅; 庞莉琨; 孟婧
    • 摘要: 城市生活圈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健康城市生活圈是可持续城市治理的新型载体。“健康生活圈”强调人居环境建设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良性匹配,深度契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的要求与愿景。从传统城市管理关注部门利益优先到现代城市治理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鸿沟的现实情境下,以北海廉州湾城市设计实践为例,提出“城区―片区―社区”多尺度的健康生活圈规划与治理的创新路径,有望一定程度上弥合之。宏观的城区生活圈,侧重生态安全性;中观的片区生活圈,强调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并重;微观的社区生活圈,注重回归城市社会性。健康生活圈体系分层次有侧重而在整体上贯通协同,充分体现可持续城市的健康治理理念,希冀能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贾润新(译)
    • 摘要: 1在德国马格德堡市中心实现零排放投递Hermes在德国马格德堡的Stadtfeld Ost和Altstadt两区完全使用零排放货运自行车和电动货车运送包裹。两区占地10平方公里,共有8辆货运自行车和2辆电动货车提供服务,送货上门和投递到包裹商店都确保零排放。两区每天包裹业务量超过1200件,实施零排放投递后,每年可减少14吨碳排放。2021年夏季,Hermes在柏林市中心推广零排放物流服务,并利用这一概念为德国可持续城市物流绘制了蓝图。Hermes在马格德堡践行了这一承诺,其他城市中心也可以复制这种模式。马格德堡的零排放投递区东起易北河,北起阿尔伯特—瓦特大街,西南至苏登堡。除了马格德堡的3万多名居民,该地区的12家包裹商店也实现了零排放。
    • 运迎霞; 胡俊辉; 任利剑
    • 摘要: 可持续城市被认为是缓解城市问题的重要举措而被学者广泛关注.在当前城市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需要对可持续城市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把握最新研究趋势.基于"概念-评估-规划-管理"的规划学认知原则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厘清可持续城市概念及其最新发展演化的智能可持续城市概念,并分析两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对可持续城市的系统构成、量化模型与评估方法、空间规划设计与空间管理的最新认识;从系统整体研究方法、研究新技术、重视景观设计和可持续城市形态及不同利益主体协调机制等方面对未来可持续城市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汪挺
    • 摘要: 备受关注的国际活动“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盛典(SCAHSA·飒飒奖)”虽然受疫情影响没有现场落地,但其10月27-29日的成功在线举办同样备受世界瞩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罗斯教授等纷纷连线致辞。碧桂园的森林城市项目再次获得“全球低碳城市规划设计范例奖”。该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依斯干达经济特区,核心理念就是低碳绿色发展。
    • 王谋; 刘君言
    • 摘要: 生态文明背景下可持续城市建设并非简单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降尺度"到城市层面,而是在城市层面赋予可持续发展更具体化、情景化和本土化的内涵,是在城市这一特殊的时间、空间尺度上,将可持续发展内化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维度。目前关于可持续城市的认识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关注城市的内部均衡,忽略对其他城市或区域的环境负外部性和补偿问题;第二,过于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均衡目标,忽略了发展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体现;第三,城市形态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关键要素,但在目前可持续城市的定义中该指标基本缺失。生态文明背景下可持续城市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水平,通过科学设计城市形态,优化城市对内对外功能,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安全、资源利用、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不断提升城市应对风险能力、宜居水平、居民福祉和对外提供经济、环境与社会治理正外部性的城市。目前对可持续城市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其实施路径还有待具体化、机制化,可持续城市发展规划作为可以综合涵盖低碳、生态、产业、空间等专项城市发展规划的城市发展顶层设计,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并引领城市均衡发展。
    • 杨龙
    • 摘要: 2019年10月19~20日,由南开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共同举办的天津论坛(2019)“科技赋能城市与区域治理创新”在天津举行。论坛包括主旨演讲、分论坛、圆桌会议和国际专场四种形式,围绕“城市建设与治理技术前沿”、“智慧城市建设与公共服务创新”、“智能时代的城市开放与互联互通”、“构筑东北亚可持续的和平与合作机制”、“创新型城市与企业家共振共融”、“城市数字化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和“南南比较视角下的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七个具有广泛借鉴价值、强烈时代意义的重要议题。
    • 朱晓丹; 叶超; 李思梦
    • 摘要: 可持续城市是很多学科和领域关注的焦点.智能化和网络社会的演进促进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可持续城市研究亟需创新理论和方法.国内学界对可持续城市的前沿关注不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反思和探讨欠缺.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分析其演进脉络和研究热点,并探讨其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启示.可持续城市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兴起、增长、扩散四个阶段.可持续城市应当以自然、社会和技术三者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可持续城市的国际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城市治理和智慧城市三个方面,并由“可持续”向“可持续智能”转变,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成为趋势,社区多元主体共治逐渐增强.新可持续智能城市研究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结合将是未来研究的关键.中国需要加强可持续智能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科学的可持续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情重视城乡共治,并将这些理念渗透在国土空间规划中.
    • 赵弘; 刘宪杰
    • 摘要: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在中国城市体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但发展中也面临着人口集聚过快、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困扰,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未来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遵循可持续城市理念,在空间结构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等对城市发展具有根本性、持久性影响的关键问题上持续发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内生动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 罗曙辉
    • 摘要: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要从过去强调智慧硬件的堆砌,转变为思考"智慧为民"。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德勤2019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其中一半在中国。在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的当下,更多人关心的是,智慧城市能让城市更安全、便利吗?能使让人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吗?作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能够因此加速可持续城市之路吗?为此,记者采访了联合国人居署国家官员应盛,对这些热点问题一一解答。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