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变电站
装配式变电站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3年内共计16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257584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大陆桥视野、消费导刊、电力与能源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4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第十届长三角电机、电力科技分论坛、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3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等;装配式变电站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亚庆、敖斌、何辉等。
装配式变电站—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75847篇
占比:100.00%
总计:2575932篇
装配式变电站
-研究学者
- 刘亚庆
- 敖斌
- 何辉
- 俞容江
- 周秋培
- 季晓梦
- 徐平凡
- 徐庆锋
- 曹宇
- 杨先进
- 杨冉
- 潘胜军
- 盛学庆
- 邵金龙
- 金拯
- 陈佳慧
- 魏莉
- 孙守好
- 马晓元
- 任辰
- 吕冬春
- 张祖泷
- 张莉
- 曾海兵
- 朱胜
- 汪和龙
- 刘洋
- 刘萌
- 刘超
- 吴凤超
- 姜波
- 张媛
- 张金锋
- 李仲想
- 李立
- 武兴坛
- 王洋洋
- 王静峰
- 盛晓云
- 邱新刚
- 郑俊杰
- 丁静鹄
- 万文东
- 乔刘伟
- 于子晏
- 于明
- 于碧澎
- 何凯军
- 何宇辰
- 侯军
-
-
曾天舒;
楼渊;
朱茂理;
李盟
-
-
摘要:
基于叠合板的预制式电缆沟从施工工艺、产品质量、成品质量控制、安全措施、节能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是一种在以往全预制钢筋混凝土电缆沟结构上创新性采用装配式叠合板的新型施工方式。预制式电缆沟定尺分段由混凝土实心底板和叠合板空心侧壁组件拼接而成,灌浆成型。组件单体规格统一,便于批量规模化生产,重量较轻,便于运输、安装。这种施工方式的优势在变电站新建或改扩建项目的应用中尤为明显,具有建设周期短、装配性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
-
-
郭宏伟
-
-
摘要: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迅速发展,我国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随着用电需求的持续增加,大部分地区的用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设计的时间周期也越来越短,特别是在一些变电工程中.而装配式变电站的设计优点也有很多,比如施工比较简单,造价也非常低,并且施工工期也非常短等,因此,装配式变电站结构在目前很多的变电站中也被广泛的运用.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大部分是把预制的钢结构先运到施工现场,然后再对钢结构进行组装,并且,在对钢结构进行组装的时候,首先要对建筑结构整体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给充分的重视起来,保障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得到有效的优化,从而促进变电站以后的工作可以正常的运行,同时也进一步避免了因建筑工程结构问题而影响到变电站的运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变电站建筑机构设计探讨研究了一些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以后的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
-
刘超;
张慧洁;
王静峰;
王灿;
张荣
-
-
摘要:
传统变电站建筑中常采用的混凝土框架型式存在湿作业、施工周期长等不足,无法满足变电站建设要求,为改善上述不足以及进一步深化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本文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结构中的自承重式墙体和钢框架复合体系,并采用等代拉杆法对自承重式墙体进行了非线性简化分析,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整体结构体系进行了7度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代拉杆法能较好模拟自承重式墙体的相关性能;自承重式墙体和钢框架复合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抗震能力,在变电站建筑中可以得到较好应用.
-
-
刘冠芳
-
-
摘要: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的建筑结构类型,有利于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钢结构能否在变电站建设中得到推广,造价和工期是重要的影响因数.基于此,本文主要选择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110kV户内GIS变电站为例,对两者进行对比,主要从成本、工期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出发,对两种建筑结构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
-
张振;
聂建春;
萨仁高娃;
王安;
宋瑞军
-
-
摘要:
以内蒙古某110 kV装配式变电站土建工程为例,从技术方案、施工进度、工程造价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其与常规建设方案的差异,认为装配式方案在外墙围护材料及防火涂料选取、隔墙及窗户设计、室内灯具及监控设备安装等方面,需结合地区环境气候特点及工程实际进行考虑;在施工周期方面,目前装配式施工组织方案不具优势;当前装配式方案中的生产综合楼的建筑工程费较常规方案约高56%;装配式方案施工方便、湿作业工作量少,噪声污染及污水废水的排放量较少.
-
-
孙永彦;
白永利;
张晓梅;
段江涛
-
-
摘要:
随着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体系在各行业逐渐推广,但其成本普遍较高.在装配式变电站中针对性地从决策、设计、管理、技术及政策等方面对施工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原理,将施工过程分解成具体的工作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建立施工过程成本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施工过程成本进行影响因素排序,针对某些对可变成本影响较大的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成本,对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变电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代兵;
严伟;
郭文强;
吴俊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中装配式建筑物概念的不断发展,在变电站建设中使用装配式建筑物已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方式也逐步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主要形式.在设计装配式变电站时,有两种类型供选择,分别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者都可以满足装配式变电站建设的要求.本文在装配式变电站的设计中比较了混凝土和钢结构,并讨论了使用两种不同结构形式装配式变电站的优缺点.
-
-
何宇辰;
胡子明;
倡李景哲;
高奔浩;
王静峰
-
-
摘要:
智能变电站建设中,装配式基础在变电站建筑物的研究应用相较于其他变电架构的应用较少.本文研究了变电站建筑物独立基础的装配化设计方法,总结了该基础的多种拆分设计思路,并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连接方式,为装配式变电站建筑物基础设计提供了参考.
-
-
刘超;
高奔浩;
李景哲;
胡子明;
王静峰
-
-
摘要:
本文结合安徽地区某220kV变电站实际工程案例,研究了装配式变电站中的主变压器(GSU)基础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对比了传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基础与装配式模块化基础间的优缺点,针对该设计方法开展了结构构件配筋计算和地基承载力满足性验算,为装配式变电站的选型提供参考,为主变压器基础模块化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
吴辰璇;
赵立;
熊玉辉
- 《2017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鉴于传统型式的变电站存在诸如施工周期长、现场工序多、环境污染大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建设新型变电站的要求,新型装配式变电站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被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现有的装配式变电站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优化了传统的布局模式,提高了建筑的综合指标,满足了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对钢结构装配式变电站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
-
-
-
-
-
-
-
焦阳;
黄涛;
莫岩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7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是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科学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实施标准化建设,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合理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2016年12月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牵头组织编制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施工图设计(2016年版本)》.以下简称《通用设计》.在变电站工程中,土建工程的质量、成本、进度是重要保证的节点.变电站的防水工程又是土建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
-
宋同;
王翠翠;
陆恩灏;
靳雅超;
陈兵强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6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BIM技术已经推动整个建筑设计行业走向三维设计阶段,本文以110kV沈荡变为契机,将BIM技术引入到变电站设计中来,进行BIM装配式变电站的设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BIM装配式设计建模标准,论证装配式施工工艺与流程,扩展了BIM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范围,BIM技术为输变电工程数字化移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基于BIM模型,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移交.
-
-
肖巍巍
-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16年供用电设计技术交流会》
| 2016年
-
摘要:
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快速,现场湿作业少,施工工序简单,工效高,并能满足高抗震性的结构要求.本文主要是通过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研究了这种新型的钢节点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取实际框架结构中的中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着重分析研究了该新型节点在模拟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强度、刚度、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及滞回耗能能力.
-
-
连海飞;
汪文超
- 《2015福建省给排水工程技术交流会暨海峡两岸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随着装配式轻装结构在变电站设计中的推广,对排水检查井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替代传统砌体检查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推广塑料排水检查井在变电站建设中应用的建议.变电站建设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与雨水口有效防止因检查井严重漏水引起配电装置设备基础安全的事故发生,且占地面积较传统砖砌检查井小,节约土地资源,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设计施工周期短、工厂化生产、配送式施工、工程效益好”的建设思想。因此,在变电站工程推广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对变电站建设的投资、工期及环保具有重大意义,完全符合今后电网建设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