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后出血
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6233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山西中医、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全国妇科内分泌新进展学术交流会等;药物流产后出血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于燕、刘新华、张婷婷等。
药物流产后出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6233篇
占比:99.95%
总计:226348篇
药物流产后出血
-研究学者
- 于燕
- 刘新华
- 张婷婷
- 张宁
- 张瑞丽
- 戴德英
- 李艳青
- 王中秋
- 王成荣
- 程渭玉
- 袁秀荣
- 谢燕
- 郭玉琪
- 陈红
- 丁敏
- 万妮娅
- 严春玲
- 乌毓明
- 于冰
- 于合侠
- 于文艳
- 于燕平
- 于风华
- 亓小利
- 付丽
- 任建英
- 何建伟
- 余霞
- 其其格
- 凌艳姣
- 刘宗梅
- 刘敏
- 刘新霞
- 刘显菊
- 刘永刚
- 刘莉
- 刘莉花
- 刘虹
- 刘霞
- 包姗姗
- 南淑玲
- 卢亚宁
- 史坤翀
- 史惠蓉
- 叶云生
- 叶耀群
- 吕汉坚
- 吴效科
- 吴秀芳
- 周幸
-
-
亓小利;
施晓燕;
马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血管因子及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药物流产出血患者的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雌二醇(E_(2))、孕激素受体(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短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VEGF、Ang-1、Ang-2、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E_(2)、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效果较佳,可缩短其阴道出血时间,调节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和相关激素水平,维持子宫内环境平衡。
-
-
-
-
王进
-
-
摘要:
目的 探讨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试验组采用益母草胶囊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显效率为61.5%,有效率为23.1%,无效率为15.4%,总有效率为84.6%,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血时间为(4.1±1.3)d,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出血量为(40.34±11.35)ml,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母草胶囊应用于药物流产出血患者,可有效维持子宫收缩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安全性高.
-
-
-
-
-
-
陈小娥;
杨慧峰;
陈晓勤
-
-
摘要:
目的:人工膀胱充盈法在药物流产后阴道大出血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名药物流产后阴道大出血患者,分组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组:采取人工膀胱注入生理盐水法;对照组:采取大量饮水加速尿肌肉注射法.结果及结论:和大量饮水加速尿肌肉注射充盈膀胱法相比,人工膀胱充盈法能在最短时间内使膀胱适度充盈,利于膀胱显影,迅速获取B超诊断的准确性.药物流产后阴道大出血患者,使用人工膀胱注入生理盐水法,使膀胱迅速充盈,获取超声检查诊断,为进一步清宫处理,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