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种运输
苗种运输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93篇,主要集中在水产、渔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9530篇;相关期刊22种,包括农民科技培训、淡水渔业、河北渔业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等;苗种运输的相关文献由19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丕茂、冯雪、区又君等。
苗种运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9530篇
占比:99.95%
总计:129595篇
苗种运输
-研究学者
- 陈丕茂
- 冯雪
- 区又君
- 周艳波
- 李加儿
- 温久福
- 秦传新
- 袁华荣
- 黎小国
- 乔振国
- 于忠利
- 刘萍
- 卞宏娣
- 吴兴兵
- 张明明
- 徐彪
- 施斌斌
- 曾斐
- 朱挺兵
- 朱新平
- 李俊伟
- 李健
- 李凯彬
- 李益民
- 杨德国
- 沈希顺
- 游克仁
- 潘德博
- 王学忠
- 王建钢
- 王昭明
- 胡克荣
- 袁雷松
- 郑光明
- 郭威
- 钱华
- 钱宏兵
- 陆超平
- 陈昆慈
- 马万全
- 高保全
- 严靖凯
- 乔火舟
- 于文松
- 余星辰
- 余连渭
- 俞小先
- 倪国彬
- 傅洪拓
- 冯亚明
-
-
车向庆;
张刚
-
-
摘要:
辽宁省东港市有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106万亩,滩涂36.3万亩。东港市年产菲律宾蛤仔50万吨,年需菲律宾蛤仔苗种5万吨。目前,东港市蛤苗主要来自于福建、浙江,但南方来的苗种运输时间长、运费高、运输成活率低。近年来,笔者在东港开展菲律宾蛤仔土池中间培育技术试验研究,现将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业者参考。
-
-
无
-
-
摘要:
当前,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抓紧时间组织开展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有序推进年度增殖养护各项工作。日前,太湖渔管办在报备相关疫情防控手续之后,利用大马力渔政执法快艇将6500万尾鱼苗运到太湖竺山湖水域进行放流。这次增殖放流调整了苗种运输路线,改进了苗种分装措施,在鱼苗运输车辆到达指定码头后,组织渔政人员快速做好鱼苗充氧分装以及快艇驳运工作,提高了放流苗种的成活率。
-
-
李燕华;
康升云;
王梦杰;
马本贺;
李左宏;
余连渭;
王海华
-
-
摘要:
2021年4月对选留的攀鲈亲本进行驯化和强化培育,同时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攀鲈亲本在经过30天的强化培育后,雌雄亲本的成熟度达到90%以上;分4批次进行人工繁殖,均繁殖成功,繁殖成功率100%,抽样统计受精率75.0%,孵化率88.9%,总计出苗5.5万尾;经过30天培育,苗种成活率91%;夏花苗种充氧打包在室内静置模拟运输,24小时存活率95%以上.
-
-
邱标增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畅通和对各种水产养殖苗种运输技术的提高,南北东西各地苗种都可互通有无。武平县池塘养殖面积780公顷,80%养殖池塘为丘陵山坳池塘,养殖面积大、水深,适宜成鱼养殖,而当地苗种培育户少,90%的苗种都从本省其他市县和广东、江西、湖北等地购入。
-
-
-
黄志峰;
倪国彬
-
-
摘要:
为了验证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苗种对外力挤压的耐受能力,并比较干露、淋水和雾化3种保存处理方式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苗种的影响,分别选取小(800只/kg)、中(400只/kg)、大(200只/kg)3种规格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开展了外力挤压和保存方式对比试验.外力挤压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苗种对挤压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大规格虾苗对挤压的耐受能力显著强于小规格虾苗,800只/kg的小规格虾苗在受到12 N的压力后,48 h内有半数死亡,在受到15 N的压力后,48 h死亡率达到100%,而200只/kg的大规格虾苗在受到20 N的压力后,48 h内仍然有70%的虾存活.保存方式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虾苗规格的增大,存活率逐渐升高,淋水和雾化处理均能提高虾苗的存活率,其中雾化处理效果更佳.
-
-
-
-
-
-
陈世喜;
王鹏飞;
区又君;
温久福;
李加儿;
王雯;
谢木娇
- 《2015年全国海水养殖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鱼类生长发育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还依赖于外部环境,如溶氧、温度、盐度、光照、pH等,相对于其他脊椎动物,水作为鱼类生活的介质,溶氧对鱼类影响更加显著.溶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氧水平是保证鱼类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水体溶氧水平影响着鱼类摄食、生长、免疫和繁殖等一切生命活动,尤其是低氧易使鱼类正常的呼吸、生理代谢发生紊乱,导致鱼类摄食量下降、食物转化效率降低、生长缓慢,甚至影响鱼类的行为、形态学特征及生存策略.极端天气、富营养化、人为因素等,都会造成养殖水体低氧,苗种运输作为鱼类养殖过程重要的一部分,长途运输过程也面临低氧,国内外关于溶氧对鱼类影响的研究主要有窒息点、呼吸代谢、行为学、以及生理组织学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