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血管储备

脑血管储备

脑血管储备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篇、专利文献38242篇;相关期刊43种,包括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国社区医师、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等; 脑血管储备的相关文献由182位作者贡献,包括徐运、王拥军、刘明勇等。

脑血管储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38242 占比:99.84%

总计:38303篇

脑血管储备—发文趋势图

脑血管储备

-研究学者

  • 徐运
  • 王拥军
  • 刘明勇
  • 杨国帅
  • 程启慧
  • 雷静
  • 余丹
  • 冯娟
  • 卢洁
  • 周立春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琳; 万周; 吴世慧
    • 摘要: 目的探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和神经炎症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在铜仁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9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神经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通过氙气计算机断层扫描(Xe-CT)测量受试者的脑血流量(CBF)和脑血管储备能力(CR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P2C19基因型。进行Cox回归分析以研究神经炎症因子水平和脑血管储备是否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独立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神经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BF和CR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多态性与神经炎症升高和脑血管储备降低相关,CYP2C19可能是脑梗死疾病的候选基因。
    • 王琨; 侯国欣; 刘磊; 臧文举; 凌端强; 王颍超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脑血管储备功能(CVR)与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侧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计算CVR;同时采用头颅MRA检测Willis环,评估脑血管结构功能。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中高血压及高血脂患者的比例、年龄、LDL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中CVR功能正常、Ⅰ型Willis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Ⅲ、Ⅳ型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脂、血压、LDL、NIHSS及脑血管结构是预后的影响因素,而CVR正常是预后保护因素。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CVR功能显著降低,且与患者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相关。
    • 周丽; 王静静; 丛艳彬; 张道强
    • 摘要: 目的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脑血管储备(CVR)能力、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2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61例和观察组167例。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CVR、屏气指数(BHI)、搏动指数(P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CVR能力、神经功能。
    • 普丽颖
    • 摘要: 目的:分析规范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8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规范社区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结果: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屏气指数(BH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MF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脑血管反应性(CV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规范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脑血管储备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陈杰; 王明哲; 张卓成; 计高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丁苯酞联合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方法 将105例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接受治疗的AD患者随机分为多奈哌齐组,丁苯酞组(盐酸多奈哌齐+丁苯酞),联合组(盐酸多奈哌齐+丁苯酞+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每组各35例.多奈哌齐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丁苯酞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丁苯酞治疗;联合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丁苯酞+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储备、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平均血流速度(MFV)、屏气指数(BHI)、脑血管反应性(CVR)和搏动指数(PI)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另外2组(P<0.05),丁苯酞组MFV、BHI、CVR和PI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多奈哌齐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的差值大于另外2组(P<0.05),丁苯酞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的差值大于多奈哌齐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奈哌齐、丁苯酞联合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和认知能力,且安全性高.
    • 苏玉盛; 王红艳; 吉训明; 梁志刚; 卢洁; 崔春蕾
    • 摘要: 目的 探讨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管储备(CVR)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单侧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56例,在基态和醋甲唑胺负荷后分别行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评估CVR情况;治疗后6个月再次行基态脑血流灌注显像.根据CVR将患者分为CVR正常组(n=29)和CVR下降组(n=27),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基态脑血流(CBF)的变化.结果 CVR下降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高于CVR正常组(χ2=4.389,P0.05).CVR正常组治疗后基态CBF改善(t=2.409,P0.05).结论 13N-ammonia PET/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能很好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VR变化,并估计预后,对早期干预有指导意义.
    • 袁明贤; 林宋斌; 吴宏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70例M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MCI 36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MCI 34例,作为对照组.综合评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和饮酒、血压、血糖、总胆固醇含量、受教育水平以及MCAS程度、脑血管储备(CVR)等相关指标,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血糖、血压水平以及CVR是MCAS患者并发MCI的危险因素,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患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是MCAS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20/2.245,P<0.05).结论 MCAS患者合并糖尿病以及脂代谢紊乱是其并发MCI的独立危险因素,MCAS患者并发MCI与患者的机体状态有关,在患者的日常诊治和生活中应当注意潜在的风险因素,争取提前干预,减少疾病以及并发症对机体的损害.
    • 符惠芳; 余丹; 王良; 杨国帅; 程启慧; 肖成业; 孙荣道
    • 摘要: 目的 探讨丁苯酞对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入院后开始给予丁苯酞胶囊0.2 g/次,3次/d,持续6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脑血管储备(CVR)、搏动指数(PI)、屏气指数(BHI)及动脉平均流速(Vm)上升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丁苯酞组治疗后CVR、PI、BHI、Vm上升率明显改善(P<0.05),MoCA总分及各分项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脑血管储备受损,进而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丁苯酞通过调节脑血管储备来改善其认知功能.
    • 郭新年; 口锁堂
    •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储备和神经元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基本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基本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法治疗。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ET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血小板中PRKAR2B和KLHL5的水平。结果针刺组CRP含量由治疗前的(6.1±0.3)μg/ml下降为治疗后的(2.9±0.6)μg/ml,对照组则由(5.9±0.4)μg/ml下降为(3.7±0.5)μg/ml;针刺组患者血清中TNF-α从治疗前的(60.2±6.3)ng/ml下降到治疗后的(50.2±5.6)ng/ml,而对照组则从(60.1±6.1)ng/ml下降到(54.3±5.2)ng/ml( P <0.01);针刺组患者血清中IL-6从治疗前的(15.6±3.3)pg/ml下降到治疗后的(8.6±1.6)pg/ml,而对照组IL-6则从(15.7±3.4)pg/ml下降到(9.2±1.5)pg/ml( P <0.01);针刺组ET含量从(90.46±4.31)ng/ml下降到(48.62±3.68)ng/ml,下降范围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01);针刺组治疗后患者血小板中KLHL5以及PRKAR2B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针刺法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同时神经元中炎症因子含量减少,炎症水平下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