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诊断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8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71634篇;相关期刊37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临床保健杂志、中国卫生产业等;
脑梗死/诊断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培培、张祥建、张聪等。
脑梗死/诊断—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1634篇
占比:99.90%
总计:71705篇
脑梗死/诊断
-研究学者
- 张培培
- 张祥建
- 张聪
- 季煜华
- 季秋虹
- 季菊玲
- 曾成林
- 李凤莲
- 王健
- 高硕君
- 黄海波
- 丁国宪
- 万静
- 于景惠
- 于民
- 仇丽华
- 何松彬
- 余朝柳
- 侯则铭
- 冯娟
- 冯耀中
- 刘体华
- 刘农军
- 刘凤岐
- 刘文洪
- 刘斌
- 刘春光
- 刘朝菊
- 刘江华
- 刘涛
- 刘瑞东
- 刘相武
- 卢喜卫
- 卢燕
- 叶允瑞
- 吴宗山
- 吴尚红
- 吴新华
- 周合群
- 周宏
- 周心
- 周蕾
- 周贵勤
- 夏贤武
- 娜伊兰
- 孙天小
- 孙宜南
- 孙家龙
- 孙春玲
- 孙淼
-
-
许平;
汤严严;
张龙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 CD)联合血清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 T血管造影(CTA)和TCD检查,且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血清D-D水平.比较TCD与CTA检测颅内动脉狭窄的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TA检查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检出颅内血管狭窄者81例,总检出狭窄血管202条,无狭窄者31例.T CD检测出狭窄血管191条,T CD对狭窄血管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2,其中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91.76%,阳性预测值为93.98%,一致性最好,Kappa值=0.8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A UC值为0.714,以>0.85 mg/L为分界点时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48.15%,特异度为87.10%;TCD联合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3.83%,准确性为95.54%,明显高于血清D-D单一检测(P0.05).[结论]TCD联合血清D-D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对MCA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高.
-
-
刘春光
-
-
摘要:
目的:分析MRI、CT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对比联合使用与单一使用的诊断效果.方法: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某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出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脑梗死,对照组(40例)为单一CT检查,观察组(40例)实施MRI联合CT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脑梗死总检出率为97.5%,对照组为65%,MRI、CT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CT检查,而且观察组在不同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CT在脑梗死的诊断中,联合诊断相比于单一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
宁伟伟;
江倩男;
仇丽华
-
-
摘要:
目的 总结新生儿脑梗死临床资料,以探讨其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有效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新生儿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脑梗死患儿中21例(58.3%)为剖宫产出生;15例(41.7%)顺产患儿中4例产钳助产;5例孕母合并妊娠期糖尿病;6例妊娠期高血压;6例有围生期缺氧病史.患儿的首发症状为抽搐21例(58.3%),阵发性青紫6例(16.7%),反应差、易激惹或呼吸暂停8例(22.2%),口角歪斜1例(2.8%).患儿均进行了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左侧脑梗死26例(72.2%),右侧脑梗死9例(25%),双侧脑梗死1例(2.8%),其中大脑中动脉分支或主干梗死29例(80.6%).26例随访病例中单侧肢体肌张力偏高6例,单侧肌力低3例;2例脑性瘫痪,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2例语言发育落后.结论 新生儿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为异常分娩、围产期缺氧及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临床上多以抽搐发作为首要症状,以左侧脑梗死多见,累及的血管为大脑中动脉分支或主干.头颅磁共振是最可靠的检查手段.
-
-
胡明辉
-
-
摘要:
目的 探究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融合成像半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缺血半暗带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61例IS病人纳入研究,所有病人均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DWI、PWI多模式磁共振(MR)扫描,分别采用基于图像融合的灌注-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PDM)半定量评估及基于体积测定的灌注-弥散体积不匹配(V-PDM)评估病人缺血半暗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时间及一致性.结果 基于图像融合PDM半定量评估耗时(145.61±40.22)s,V-PDM耗时(326.52±75.41)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PDM阳性组病人不匹配区域分值为2.5(1.0,4.0),阴性组为0.5(-1.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PDM为金标准,基于图像融合PDM半定量评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92.3% 及80.3%,Kappa一致性检验值为0.613.结论 PWI/DWI图像融合可有效评估IS病人缺血半暗带PDM,缩短测定时间,且与V-PDM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
-
张为;
李小虎;
吴宗山;
徐佳玮;
王俊琳;
孙家龙;
刘斌
-
-
摘要:
目的 研究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32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在急性期内进行CT平扫(NCCT)、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检查,根据小剂量测试所得峰值时间,制定CTA+CTP检查的个体化扫描方案.应用CT Brain Stroke软件进行全脑灌注分析,应用数字减影后CTA数据行头颈部血管分析及三维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经,再CTP各时相Refomat-MIP成像及4D Neuro DSA软件对侧支循环进行动态观察,采用基于CTA的软脑膜侧支评分(Pial Collateral Score)评价侧支循环,对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及不良组的病灶侧与对侧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30例有灌注异常,且有血管狭窄29例;随着血管梗阻程度的加重,有梗死区(P=0.037)、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P=0.034)及侧支循环形成良好(P=0.011)的病人数比例逐渐增加.经对比分析侧支循环的逆向充盈时间,侧支循环观察的最佳期相为动脉期后的第2~3期,最佳观察时间为动脉期后5~10 s.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组病灶侧与健侧灌注参数对比,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volution CT多模式"一站"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全面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
-
-
-
吴尚红
-
-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MRI和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共有72例,分别对患者进行MRI和CT检查,并且根据患者的手术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发现MRI与CT检查相比较,其检出率更高,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数量、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取MRI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
-
李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作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开展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集进行脑梗死诊断患者62例作为客观研究对象,使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将其中31例设立为实验组,剩余31例设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磁共振技术予以检查,实验组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病灶检出率予以对比.结果 在不同检查方式结束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3%,对照组为79%,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优化意义明显,组间差(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具有积极作用,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时效性予以提高,比常规磁共振检查准确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
苏洁;
李彦兰;
常治军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行VAT检查和血清Hcy检测,比较两组患者VAT及血清Hcy水平的差异,并评估检测方式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观察组VAT水平及垂直增益增高率、血清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T试验阳性率、血清Hcy异常率、VAT检查与血清Hcy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T检查与血清Hcy联合检测特异性及阳性似然均比明显高于单独应用VAT试验及血清Hcy检测(P<0.05).[结论]VAT试验单独应用有利于提高老年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与血清Hcy检测联合应用还可进一步评估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
-
-
-
-
-
-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5.27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标志物及其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具体的公开了生物标志物PC(14:0/18:2(9Z,12Z)),相比健康对照,所述PC(14:0/18:2(9Z,12Z))在脑梗死水平降低,以PC(14:0/18:2(9Z,12Z))作为检测变量,具有较高的区分脑梗死和健康对照的效能。
-
-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7.1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代谢物标志物及其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所述代谢物标志物为PC(20:4(5Z,8Z,11Z,14Z)/18:0)。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与健康对照相比,代谢物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中水平增加。样本中该标志物的测量可表明受试者患有脑梗死或存在患脑梗死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