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胃窦部

胃窦部

胃窦部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专利文献66536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消化杂志等; 胃窦部的相关文献由289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湖炳、宗佩君、张禹等。

胃窦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22%

专利文献>

论文:66536 占比:99.78%

总计:66684篇

胃窦部—发文趋势图

胃窦部

-研究学者

  • 吴湖炳
  • 宗佩君
  • 张禹
  • 王全师
  • 苗桂东
  • 赵军
  • 邓智勇
  • 陈永跃
  • 马世兴
  • 黄仲荪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肖丽华; 王福建; 徐芳
    • 摘要: 目的探讨即时超声检查观察胃肠道影像学特征在诊断小儿急性胃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急诊的急性胃肠炎患儿297例。通过超声检查观测患儿胃窦部胃壁厚度、回声改变、胃窦部内侧壁横截面面积;并观察肠管管壁、肠内容物等改变与否分别给予赋分(有则为1分,无则为0分),分别以4分和3分诊断急性肠炎,并计算超声影像学指标诊断急性胃肠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急性胃炎患者中发现胃窦部胃壁增厚且其内侧壁横截面面积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4.73±0.59)mm、(392.70±35.98)mm^(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74 mm、400.51 mm^(2);胃窦部内侧壁横截面面积诊断急性胃炎的灵敏度为0.918,特异度为0.833。按超声赋分≥3分诊断急性肠炎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0.583;按超声赋分≥4分诊断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7和0.917。结论通过即时超声检查胃壁厚度、胃窦部内侧壁横截面面积,以及肠管壁厚度、肠内容物改变、蠕动情况等可以诊断小儿急性肠胃炎。
    • 史晓晨; 闫文貌; 白日星
    • 摘要: 目的 探讨完整保留胃窦对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 LSG)病人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LSG病人130例,术中均完整保留胃窦部(距幽门6 cm作为胃大弯侧切割起点)。分析术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percent excess weight loss,%EWL)、血脂四项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估胃食管反流,评分大于8分定为胃食管反流。结果 130例病人术后BMI、%EWL、脂代谢及糖代谢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3、12、24、36、48个月时GerdQ评分大于8分病人比例分别为30.77%(40/130)、6.98%(6/86)、10.00%(4/40)、4.35%(1/23)、9.09%(1/11)。术前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得到改善。术前无GERD的病人术后GERD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数文献报道。结论 保留胃窦部的LSG减重效果确切,对血糖、血脂有确切的疗效,减少了术后GERD的发生。
    • 贺元藩
    • 摘要: 目的:探讨带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模式内镜在指导胃窦部黏膜糜烂性病变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西横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对既往有曾胃镜诊断胃窦部黏膜糜烂并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的68例患者行NBI内镜检查:在无痛麻醉状态下,采用带NBI功能的内镜(GIF-H 260)对胃窦糜烂黏膜进行观察,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形态,于病变最明显处行活检并行病理检查.对68例患者在2018年6月之前的普通模式下和在2018年6月之后的NBI模式下的胃窦部病灶的部位、形态以及前后2次胃镜检查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评估NBI模式对胃窦癌性病灶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普通白光内镜下观察到胃窦部黏膜糜烂病灶的部位分别为:胃窦前壁28例(41.18%),胃窦四壁26例(38.24%),波及胃窦2个壁-3个壁14例(20.59%);病灶形态:隆起糜烂28例(41.18%),平坦糜烂23例(33.82%),隆起及平坦混合型糜烂15例(22.06%),浅表凹陷糜烂2例(2.94%).68例患者中有45例在普通白光内镜下行黏膜病理活检:黏膜慢性炎症34例(75.56%),肠化生9例(20%),不典型增生2例(4.44%),无消化道早癌.NBI模式下内镜观察到胃窦部黏膜糜烂病灶的部位分别为:胃窦前壁19例(27.94%),胃窦四壁37例(54.41%),波及胃窦2个壁-3个壁12例(17.56%);病灶形态:隆起糜烂23例(33.82%),平坦糜烂26例(38.24%),隆起及平坦混合型糜烂19例(27.94%),浅表凹陷糜烂0例(0%);68例患者中有52例在NBI模式下行黏膜病理活检:黏膜慢性炎症31例(59.62%),肠化生16例(30.77%),不典型增生4例(7.69%),腺癌1例(1.92%).结论:与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相比,NBI模式指导下的靶向性活检更有助于提高对胃窦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率.
    • Tessa
    • 摘要: 胃癌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一年都有很多人患上胃癌,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有越来越年轻化的倾向,,压力大的上班族成了新的高发人群,2016年除了制定新年计划,也要记得呵护自己的胃。
    • 摘要: 我一位亲戚是胰腺癌晚期患者,化疗了2次。由于胃窦部黏膜、幽门、十二指肠乳头以下降部黏膜充血、肿胀、粗糙、糜烂,肿瘤压迫十二指肠,吃不下饭,请问该如何解决? 答:晚期胰腺癌患者自身病情、肿瘤压迫、化疗反应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进食,导致患者吃不下饭。
    • 侯立新; 李爽; 申振河; 苟小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道回盲部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胃窦部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应用无痛胃肠镜联合技术和快速尿素酶法(RUT)同步检测495例有消化道症状患者回盲部Hp与胃窦部Hp. 结果 495例患者均完成检查,共检出Hp感染276例,占55.8%,其中单纯胃窦部Hp阳性36例占7.3%,单纯回盲部Hp阳性6例占1.2%,胃窦部与回盲部Hp同时阳性234例占47.3%. 胃窦部与回盲部Hp同时阳性患者占总感染例数的84.8%(234/276). 结论 回盲部Hp阳性率高,可能是Hp在胃以外的异位寄生地.
    • 徐桂涛; 张慧; 文力明
    • 摘要: 目的:总结胃窦部异位胰腺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两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病情变化。结果两例病例经内镜ESD完整剥除黄白色瘤体,无并发症,胃窦部异位胰腺组织,随访1年半未见复发。结论 EUS应用于切除病灶,疗效显著,对患者创伤小,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摘要: 浙江读者张先生:我今年58岁,胃病20年,10年前胃镜显示“浅表性胃窦炎”,两年前胃镜显示“反流性胃炎,胃窦部萎缔洼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前不久胃镜提示“浅表萎缩性胃炎”。请问有什么方法治疗?
    • 舒东
    • 摘要: 胃溃疡是我们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的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年龄高,以男性多见。胃的任何部位都可见溃疡,但以胃窦部最为多见,约占90%,并以胃体与胃窦交界处胃窦一侧的小弯侧和近幽门前方胃溃疡为多见。后壁溃疡、高位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比较少见。不同类型的胃溃疡,根据胃溃疡的部位和溃疡面积大小的大小,类型不同。采用外科或者内科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
    • 杨学英; 王拉云; 孔慧华; 何树云; 李春锋; 张伟
    •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发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胃癌发病部位、胃癌发病种类的统计学差异.方法 对于经内窥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病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发布部位、发病种类有明显的关联性,并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胃癌的发病部位以胃体部为主,依次贲门部、幽门部、胃底部;胃癌发病主要是低分化腺癌、依次是鳞癌、其它种类癌.结论 胃癌的发病随着年龄、发病部位明显改变,早起诊断胃癌能够提供科学的手术方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