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空洞
肺结核空洞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7008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全科护理、临床肺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全国深部真菌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厦门)学术研讨会等;肺结核空洞的相关文献由306位作者贡献,包括魏一夫、孙健强、刘宗彬等。
肺结核空洞
-研究学者
- 魏一夫
- 孙健强
- 刘宗彬
- 尹保全
- 范勇
- 买热帕提·艾尔凯西
- 关鑫江
- 刘宝钗
- 刘曰明
- 刘洪
- 刘钢
- 叶四兴
- 吕康言
- 周亚兴
- 姜秀娟
- 孙希聪
- 张伟
- 张宝贵
- 彭泽胜
- 木卡达斯·阿布拉
- 杜佰凤
- 杨晶
- 杨荣
- 柳仓生
- 王佩莹
- 王慧贤
- 王秀珍
- 王芃
- 由林
- 石东
- 胡锴
- 苏丹
- 邢勇
- 郭勒盟
- 陈丽
- 陈巍
- 陈春霞
- 陶竞博
- 雷后卫
- 顾春生
- 万新和
- 万玉梅
- 万科晟
- 严晓峰
- 乌力吉
- 于立祥
- 井茹芳
- 何志健
- 何振南
- 余德美
-
-
李桢
-
-
摘要:
目的评估肺结核空洞和肺真菌病空洞鉴别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55例肺结核空洞患者和55例肺真菌病空洞患者,两组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空洞和肺真菌病空洞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肺结核空洞患者的结节(23.64%)、毛刺(29.09%)、分叶(34.55%)、气液平面(32.73%)、内壁光滑(29.09%)、外壁毛糙(29.09%)比例小于肺真菌病空洞患者(54.55%、58.18%、67.27%、63.64%、63.64%、69.09%),肺结核空洞患者的钙化(60.00%)、卫星灶比例(72.73%)高于肺真菌病空洞患者(23.64%、30.9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结核空洞与肺真菌病空洞的鉴别诊断中,两种疾病引起的空洞存在一定差异,采用多层螺旋CT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
雷后卫
-
-
摘要: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空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种类完成分组,将病理学确诊为肺结核空洞的40例患者设立为肺结核空洞组,将病理学确诊为肺癌空洞的40例患者设立为肺癌空洞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肺癌空洞组空洞相比肺结核空洞组要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组病灶多集中在中叶/舌叶,肺癌空洞组病灶多位于下叶,且肺结核空洞组壁厚相比肺结核空洞组要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内壁光滑、外壁毛糙、结叶、分叶、短毛刺、偏心性空洞、气液平面比例均比肺结核空洞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钙化、纵膈淋巴结肿大、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比例、周围组织炎症、纵膈淋巴结钙化均比肺结核空洞组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对患者肺部空洞性病变病灶、邻近情况进行探查,对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的临床鉴别有显著意义。
-
-
高姬岭;
沈风奇;
王秀丽;
赵喜家
-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结核空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空洞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高分辨率CT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高分辨率CT和常规CT对肺结核空洞和周围病灶征象、结核病显示、空洞性病变显示及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钙化、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变、支气管扩张、纤维化、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树芽征、实变、小叶中心结节、空洞壁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检查局限性空气潴留、支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管壁结节影、叶段支气管管腔不规则狭窄、叶段气管管壁不规则增厚结果与常规CT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检查虫蚀样空洞、厚壁空洞、多发空洞、浸润干酪灶空洞结果与常规CT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肺结核空洞检出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核空洞中,高分辨率CT对空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
钟盼男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肺癌空洞患者(A组)和4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B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检查情况.结果 A组空洞位置多位于肺下叶(53.13%),B组空洞位置多位于肺中叶或舌叶(41.67%、4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壁厚≥3 mm占比(93.75%)高于B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气液平面、偏心空洞、壁结节占比均明显高于B组,A组卫星灶、内壁光整、洞壁钙化占比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肺癌空洞、肺结核空洞征象差异明显,有利于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
-
李发洲;
李本美;
张方园;
郑海平;
王广平
-
-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荆州市胸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1月住院或门诊治疗73例肺部空洞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根据空洞类型分为肺结核空洞组(38例)和肺癌空洞(3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肺部扫描检查,比较两组肺空洞部位、壁厚、CT影像学特征及病灶临近组织情况.结果:两组肺空洞部位、壁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
李涛;
李志伟;
孙洪强
-
-
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与肺癌空洞诊断鉴别中的价值及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112例肺结核与肺癌空洞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研究,就诊区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根据疾病类型不同进行分组,将对肺结核空洞组(56例)与肺癌空洞组(56例)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的肺部空洞性病变特征、与邻近组织特征及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肺结核与肺癌空洞CT主要影像学特征具明显差异,前者表现为钙化,后者表现为分叶、短毛刺与结叶、内壁光滑、外壁毛躁、气液平面、偏心性空洞等,两组上述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理分析邻近组织的结构特征得知,同比肺癌空洞组,肺结核空洞组周围卫星灶及组织炎症、纵隔淋巴结肿及钙化、胸膜凹陷等特征统计率均更高(P<0.05)。肺结核空洞组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肺癌空洞组更低(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用于鉴别肺结核与肺癌空洞患者肺部空洞病变特征的准确率较高,同时可对病灶邻近组织的特征进行准确区分,对患者心理状况具有不同影响。
-
-
雷后卫
-
-
摘要: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肺空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种类完成分组,将病理学确诊为肺结核空洞的40例患者设立为肺结核空洞组,将病理学确诊为肺癌空洞的40例患者设立为肺癌空洞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予以比较.结果:肺癌空洞组空洞相比肺结核空洞组要大,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组病灶多集中在中叶/舌叶,肺癌空洞组病灶多位于下叶,且肺结核空洞组壁厚相比肺结核空洞组要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内壁光滑、外壁毛糙、结叶、分叶、短毛刺、偏心性空洞、气液平面比例均比肺结核空洞组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组钙化、纵膈淋巴结肿大、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比例、周围组织炎症、纵膈淋巴结钙化均比肺结核空洞组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可对患者肺部空洞性病变病灶、邻近情况进行探查,对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的临床鉴别有显著意义.
-
-
王莉;
姜敏杰;
杨玉龙;
安阳;
宇文谦;
谢建新
-
-
摘要:
目的 分析孤立性肺空洞疾病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为孤立性肺空洞疾病.108例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中,有肺结核空洞41例,肺脓肿空洞22例,肺癌空洞31例,肺霉菌空洞2例,坏死性肺炎空洞12例.患者全部进行平扫,部分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类型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变化情况.结果 肺癌空洞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大,肺结核空洞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最小,肺脓肿空洞、肺霉菌空洞及坏死性肺炎空洞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患者中偏心空洞占(80.6%),空洞壁CT强化幅度为(24±9.87)Hu,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分布在双肺上叶的患者为(78.0%),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性肺炎空洞患者气-液平面占(91.7%),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霉菌空洞患者空洞内出现结节球比例为(100%),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脓肿空洞患者肺空洞平均直径为(51.36±7.28)mm、空洞内壁光整比例为(90.9%),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脓肿空洞及肺癌空洞患者空洞壁厚度明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在判断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病变性质时具有提示作用;孤立性肺空洞疾病患者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空洞有无偏心、空洞内壁光整率、空洞壁厚度、气-液平面对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
-
-
-
-
冯悦静;
马峥;
陈永芳;
赵小丽;
常慧澜;
程俊伟;
陈裕
- 《第四届全国艾滋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感染及传染影像学最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1年
-
摘要:
目的:描述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空洞在肺结核的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伴有空洞的肺结核病人86例,按洞壁性质将空洞分为薄壁空洞、干酪空洞和纤维空洞,所有病人均有完整的CT资料.结果:①肺结核空洞的影像学表现:按空洞的形态将肺结核空洞分为浸润空洞和纤维空洞两型,本组病例包括浸润空洞67例,纤维空洞19例.②浸润空洞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后多明显好转,纤维空洞无明显变化.③肺结核空洞的病理观察:本组有13例手术切除做病理检查,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多与影像分类的浸润空洞吻合,纤维空洞与影像分类的纤维空洞吻合.结论: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有助予确定结核病的活动性、评价预后及观察治疗效果.
-
-
-
邢勇
- 《第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检测肺结核空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志愿者患者行胸部CT低剂量(120kv,30mA)和常规剂量(120kv,200mA)重复扫描.计算肺结核空洞的检出数量,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低剂量CT检测出112个空洞,对比常规CT发现116个空洞的准确度96.1%、敏感性为94.0%阳性预测值97.3%.统计学证明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剂量CT(30 mA)可以检测出绝大部分的空洞.
-
-
-
刘国泰;
苏云开;
董占文;
张宏;
乌力吉
- 《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先活检,留标本,后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局部药物高浓度,结合全身联合抗痨治疗,疗效显著.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核空洞介入治疗的患者,不论是初治、复治(耐药),均能达到:①临床症状有效率为100%,尤其是初治的1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②、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复查对照: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痰菌阴转率达:81.9%;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33.3%.③、空洞缩合情况:6月观察:介入+全身抗痨治疗:缩合率达63.6%;单纯联合抗痨治疗为:23.8%.经介入治疗加全身联合抗痨结果表明:初治肺结核空洞患者治疗效果最明显.复治空洞患者疗效差于初治结核空洞患者,但通过穿刺抽出空洞内的分泌液及活检组织,做培养及药敏实验,可指导临床抗痨治疗,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是极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