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常规CT

常规CT

常规CT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376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九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等;常规CT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军明、丁见璋、付仲等。

常规CT—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376 占比:99.21%

总计:18522篇

常规CT—发文趋势图

常规CT

-研究学者

  • 丁军明
  • 丁见璋
  • 付仲
  • 余锦华
  • 佟元涛
  • 刘中棋
  • 刘光辉
  • 刘炫
  • 南锡浩
  • 吕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宪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高分辨CT(HRCT)在肺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确诊并治疗的接受肺癌筛查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CT及HRCT检查,并将所有患者的穿刺或病理组织检验结果作为对比金标准。观察金标准结果及两种不同CT检查方式诊断肺腺癌的情况;两种不同CT检查方式的成像图像质量;两种不同CT检查方式显示相关肿瘤征象的比率情况。结果 患者中共存在48例肺腺癌,2例炎性结节。常规CT检查结果提示:真阳性:45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1例,假阴性:1例。HRCT检查结果提示:真阳性:47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2例,无假阴性。HRCT的诊断准确率(98.0%)、特异率(100.0%)、敏感率(97.9%)比常规CT的诊断准确率(92.0%)、特异率(50.0%)、敏感率(93.8%)显著性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成像图像质量优良比率比常规CT显著性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显示相关肿瘤征象的比率比常规CT显著性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HRCT对肺腺癌进行筛查,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成像图像质量高,能够为肺腺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方面参考资料及数据。
    • 陈磊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7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诊断或随访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对患者先后进行常规CT扫描以及增强CT扫描,将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常规CT与增强CT扫描的检查符合率。结果:常规CT扫描与增强CT扫描在种植灶长度、最小种植灶面积与种植灶宽度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在诊断总符合率97.20%高于常规CT检查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增强CT扫描准确率更高,可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病灶情况并为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刘继宽
    • 摘要: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成武县人民医院进行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式下CT肿瘤征象(包含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8项)、CT扫描图像质量、CT检查结果(包含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3项)、CT检查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64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CT肿瘤各征象检出人数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确诊44例为病检阳性,对照组确诊30例为病检阳性,观察组漏诊与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方式确诊率较高,图像质量较为清晰,用时较短,可用于临床诊断。
    • 刘姣姣; 于希越; 秦健
    • 摘要: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增加,而筛查骨质疏松及预防骨折工作开展仍不充分,仍然有较多骨折患者从未接受过骨密度的检查。常规CT的广泛使用为骨质疏松增加了一种补充筛查方法,可以通过椎体CT值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且无需额外的辐射、费用、时间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论述了椎体CT值以及常规CT结合人工智能诊断骨质疏松及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进展。
    • 郑保奇; 李志艳; 冯程; 曾伟梅; 黄琨; 张瑜; 董常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常规CT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102例高度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常规CT检查,以淋巴结穿刺或最终手术病理组织检查为金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疾病检出情况(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误诊率、阴性及阳性检出率)。结果:102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99例阳性,3例阴性,其中经彩超检查灵敏度(96.97%)、特异度(66.67%)、准确度(96.08%)、阴性检出率(40.00%),均高于常规CT检查(88.89%、33.33%、87.25%、8.33%、),误诊率(3.92%),低于常规CT检查(12.7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常规CT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可有效提高疾病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检出率,降低误诊率,但不影响检阳性检出情况。
    • 邢艳艳; 刘彩霞; 杨筠范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应用超声与常规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莱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与常规CT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与常规CT的检出情况。结果超声检测脾损伤、肝损伤、肾脏损伤、腹膜血肿以及胰腺损伤的检出率要高于常规CT,胃十二指肠损伤与空、结肠破裂的检出率低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时间短于常规CT,检查费用低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获得结果的时间明显短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采用超声和常规CT诊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超声诊断实质脏器损伤的效果更好,常规CT诊断空腔脏器损伤的效果更好,必要时可考虑两者联合使用。
    • 吴昊; 邱晓晖; 章晖庆
    • 摘要: 目的 研究超高分辨率CT(UHRCT)诊断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80例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CT、UHRCT扫描,根据图像分析结节个数、结节直径、结节类型、边缘情况、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透明气泡征、血管扩张征、血管集束征、伪影情况,根据病理检查结果 分析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浸润性腺癌(IPA)、微浸润性腺癌(MIA)情况。结果 常规CT共检出87个结节,UHRCT共检出96个结节。常规CT的结节直径、mGGN、边缘毛刺、血管扩张征、血管集束征例数显著低于UHR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80例患者中25例为AAH, 13例为AIS,34例为IPA,8例为MIA。常规CT扫描的AAH准确率68.00%(17/25)、AIS准确率53.85%(7/13),显著低于U H RCT扫描的AAH准确率92.00%(23/25)、AIS准确率92..31%(1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HRCT扫描对中小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大小、边缘情况、血管特点比常规CT更具优势,可显著提高早期病变的准确率,降低临床误诊或漏诊。
    • 张强; 李丽香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根据CT检查方式的不同将126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分为常规CT组和高分辨率CT组,每组63例。比较两种扫描方式的肿瘤征象显示情况、扫描图像质量以及两种方式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高分辨率CT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钙化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辨率CT组的CT扫描图像优良率为95.24%,明显高于常规CT组的71.43%(P﹤0.01)。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59%(35/37)、92.31%(24/26)、93.65%(59/63),均高于常规CT的75.00%(30/40)、78.26%(18/23)、76.19%(48/63)。结论高分辨率CT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和内部结构,其图像质量较好,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常规CT
    • 胡伟; 盛兆国; 李正腾; 张奉海
    • 摘要: 目的:双能CT影像学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效果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的HCC患者影像学资料,术后4周以双能CT扫描检查方式获得常规CT图像和CT双能碘图。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CT检查方式对肝癌术后残留病灶的诊断效能;测量患者术后残留病灶与正常肝组织的CT双能碘图的碘浓度值(IC)、标准碘浓度值(NIC),判断其残留病灶活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能CT检测HCC术后残留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常规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双能CT诊断HCC术后残留病灶的AUC为0.861,大于常规CT的0.658。HCC术后残留活性病灶的IC、NIC值高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CT影像学用于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残留病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显著,其IC值与NIC值在判断病灶活性程度上有一定潜力。
    • 谢壁樯; 杨之义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应用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四川电力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为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患者98例,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研究组采取多排螺旋CT技术诊断,比较两组影像优良率、检查所耗时间、诊断符合率、误诊及漏诊率并对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浅析。结果:研究组图像优良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研究组检查所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误诊及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在诊断方式上,选择多排螺旋CT技术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检查影像,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降低漏诊或是误诊的风险,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