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治

主治

主治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02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9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58篇;相关期刊289种,包括祝您健康、实用中医药杂志、中国民间疗法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2006全国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五方”临床应用研讨会等;主治的相关文献由1095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王张、姜顺花等。

主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9 占比:74.7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9%

专利文献>

论文:258 占比:25.07%

总计:1029篇

主治—发文趋势图

主治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王张
  • 姜顺花
  • 孟宪珍
  • 徐国东
  • 徐德贵
  • 徐要君
  • 徐鹤侠
  • 孙铭
  • 宫锡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金珏; 陈晓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温胆汤方源、方药、主证、后世沿革4个层面的现代文献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学者对该方的研究重点在于配伍运用与主治病证解读。虽然在方源、方剂作用、主证内涵方面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①方剂源流判断标准待明确;②温胆汤后世发展组方与主治内涵有待深入挖掘;③药味炮制、煎服法的内涵及历代发展研究亟待补充。
    • 杜秋慧; 吴雪梅; 周洋宾; 睢明河
    • 摘要: 胃脘下俞属经外奇穴,是现代针灸临床中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的第一要穴。该穴位于第八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胃脘下俞从古至今穴名演变颇多,各医家对其定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临床上对胃脘下俞的主治病症稍有争议。为更好地认识该穴,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及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和国家标准等资料,分析从古至今对胃脘下俞描述的演变过程,从理论依据、解剖结构及神经分布等方面出发,对该穴穴名、定位和主治进行考证探讨。结果发现,现代教材及国家标准对该穴的认识描述与古籍有所出入。胃脘下俞应重新命名为胃管下俞,定位应为: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方一穴,左右旁开各1.5寸处两穴,计三穴。本穴的主治应为:呕吐、呃逆、胸胁痛;消渴、咽喉干、胰腺炎;胃痛、腹痛。
    • 吴蕾; 谯琉玉; 李晓莉; 肖慧欣; 李辉; 王张
    • 摘要: 目的:揭示印度尤纳尼制剂用药特点,挖掘有价值的医药信息,为中印传统医学交流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和挖掘《印度尤纳尼药典》和《尤纳尼医学国家制剂》收载的制剂,建立《印度尤纳尼制剂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对其剂型、使用的药材类别及其药用部位、使用的辅料、临床用途、服药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印度尤纳尼制剂数据库》共收载1229个制剂,共涉及13种剂型,常见者为煎膏剂、丸剂、片剂等,其中煅烧物、升华物、油剂、风味果蔬煎膏剂等颇有特色。制剂中药材数为1~127种,71.93%的制剂药材数在11种以内,最常见者为5种。使用1387种药材,其中植物药310种、动物药5种、矿物药17种、化合物22种,未被翻译的药材1033种;用药频率排前十位的药材依次为诃子、姜、胡椒、西红花、粘胶乳香树、罂粟、印度簕竹、肉豆蔻、阿拉伯金合欢、小豆蔻;15类药用部位按照使用频率降序排列为根及根茎类、果实及种子类、树脂类、花类、叶类等;11种辅料按照使用频率降序排列为蜂蜜、酥油、甘油、醋、食糖等。常用于治疗18个系统的疾病,按照使用频率降序排列为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尤纳尼特殊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常要求用规定的药汁、牛奶等物质送服,并规定给药时间和给药频率。结论:尤纳尼制剂及其药材种类繁多,特色剂型丰富,临床应用广泛,为比较中印两国传统医药制剂奠定了基础。
    • 杜沁圆; 秦聪聪; 张义敏; 孙美灵; 马希骏; 李成; 张思超
    • 摘要: 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借助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从药材的名称、性味、产地分布、功效主治、炮制、禁忌等方面对其进行考证。经过系统考证表明,百部以“玉萧”“箭悍”出现于《名医别录》中,此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整理发现百部有“百部草”“嗽药”“玉箫”“白并”“野天门冬”“一窝虎”等21种名称。百部历代功效以《新修本草》中“疗咳嗽,亦主去虱煮作汤”为底应用,后世记载功效如“润肺下气止咳”为“疗咳嗽”的详细应用。性味多以《本草便读》中“甘、苦,微温”为底加以应用。产地多见于山东、安徽、湖北、浙江、四川等地,百部以华南地区为优势品种。古代本草书籍中百部实际为直立百部、对叶百部、蔓生百部、羊齿天门冬四类。明代之前以酒渍、火炙等为主,明代以蜜煎为主,并流传至今,清代以蜜炙与酒渍并见,现代多以切片与蜜炙为主。
    • 李时珍
    • 摘要: 道中热土(《拾遗》)【主治】夏月死,以土积心口,少冷即易,气通则苏(藏器)。亦可以热土围脐旁,令人尿脐中;仍用热土、大蒜等分,捣水去滓灌之,即活(时珍)。十字道上土【主治】主头面黄烂疮,同灶下土等分敷之(时珍)。
    • 谭志强; 熊和平; 易腾达; 李玉丽; 袁振仪
    • 摘要: 目的:分析羌活胜湿汤功能主治与剂量变化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方法:基于古今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溯源法考证历代医家应用羌活胜湿汤临床规律。结果:金元时期,羌活胜湿汤功能初定为祛风胜湿、行气止痛,主治肩背痛、脊痛项强、腰似折等病证。明代,羌活胜湿汤兼有清热化痰、消肿止痛等功能,主治病证增加了风湿肿痛、遍身骨节疼痛、卧而多惊等。清代,羌活胜湿汤还兼有发汗解表等功能,主治病证增加了自汗、微热昏倦等。结论:当方中羌活∶独活∶藁本∶防风=1∶1∶1∶1时主治以脊痛项强、腰似折、湿流关节、卧而多惊等病证;配比以2∶2∶1∶1时则主治以肩背痛、头痛、脊痛项强、遍身骨节疼痛、湿气在表、微热昏倦、风湿自汗、血虚肿痛等病证。此外,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炙甘草∶川芎∶蔓荆子=10∶10∶5∶5∶5∶5∶3出现频次最多。经统计,本方现代临床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面神经麻痹、头痛、过敏性紫癜、功能性水肿、阳痿、输卵管积水等22个病证。现代平均剂量高于古代平均剂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推荐剂量。古代本方多为“煮散”且多为单次剂量,现代多为饮片煎煮,故剂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考虑古代剂量、现代用药习惯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推荐剂量,笔者建议:羌活10 g,独活10 g,藁本5 g,防风5 g,炙甘草5 g,川芎5 g,蔓荆子3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温再服,以发微汗为度。
    • 石丰硕; 谢明; 王添敏
    • 摘要: 甜瓜蒂,又称瓜蒂,甜瓜把,苦丁香。有17个地方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了甜瓜蒂,但是很多项目不统一。为了统一所有项目,本文针对差异较大的项,功能主治中的主治进行本草学考证,追根溯源,最后得出结论为,甜瓜蒂的主治应该为痰涎壅滞、宿食不化、食物中毒、湿热黄疸、鼻塞以及鼻中生息肉。
    • 李志能; 张宁; 葛楠; 闫广利; 王喜军
    • 摘要: 目的:为固阴煎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固阴煎"为关键词检索国医典藏中医古籍全文数据库V1.0、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系统、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中华善本古籍数据库、雕龙中日古籍全文资料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等数据库,收集固阴煎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方剂源流演变、药味组成/剂量及炮制方法演变、方义演变、功效主治演变等.结果 与结论:共纳入含固阴煎的相关古籍34本.固阴煎首见于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其药味组成、功效主治被后代医家沿用.该方以补为核心,兼顾阴阳学说和水火命门学说,以熟地黄为君,菟丝子、人参、山药、山茱萸为臣,远志、五味子为佐,炙甘草为使,共奏补肝肾、滋阴血之功;方中山茱萸和远志剂量变化明显,而各药味的炮制方法大多无太大变化;其主治病症涵盖女性经、带、胎、产和男性精、淋、浊等各方面,治从补肝肾、滋阴血.
    • 徐敏; 张杨柳; 王张
    • 摘要: 目的:揭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藏药材的品种、主治等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民族药辞典》为数据源,收录在功能和主治中有"神经系统疾病,脑溢血,中风,白脉病,神经麻痹症,半身不遂,拘挛,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癫痫"等术语的藏药,统计藏药拉丁名、科名、药用部位、主治等情况,分析藏药使用特点。结果:收录治疗脑缺血藏药85个,其中常用药物20种、植物药55种,动物药22种,矿物药8种;涉及21个药用部位,常见药用部位有全草、根、地上部分、花等。结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藏药具有品种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本文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藏药的选择提供意见,为新药开发提供了候选药物参考数据。
    • 朱超; 吴生兵; 周美启; 鲍炳州
    • 摘要: 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在临床选穴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功效、主治包括:宁心定悸、化痰定志,可用于治疗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功能失常所致的心悸怔忡、癫狂、痫等神志病;调和阴阳、安神利眠,可用于心肾不交所导致的高血压病、失眠、眩晕等病;益气固摄、利水渗湿,可用于遗尿、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消食和胃、理气消积,可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呃逆、便秘等脾胃病;止咳平喘、利咽明目,可治疗经脉循行所过的肺系疾病或眼部疾病;通络止痛,可治疗由于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导致的关节不利、手臂挛痛、掌中热等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